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110.00
折扣价: 82.50
折扣购买: 语文课程特征散论
ISBN: 9787100191586
解光穆,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宁夏大学硕士生导师。宁夏回族自治区全区优秀教师,宁夏回族自治区特殊津贴获得者。主要从事教育发展、语文教育和教育史志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并承担教育重大发展政策等方面的文件起草工作。先后在《甘肃社会科学》《内蒙古师范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总纂)《海原教育志》《宁夏通志?教育卷》等六部、计七百万字的教育史志;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自治区级科研项目,主持或参与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科技人力资源调查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成果获自治区以上奖励,一些重要研究成果与观点为教育重大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理论与事实支撑。
语文课程虽“居各门功课的首位”,但相当数量学生却“没有学通”。对此,吕叔湘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也曾以“少慢差费”4字评语予以批评过。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一不良现象在新时期基础教育持续改革、快速发展背景下依然广泛长期存在着,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语文课程自身的学科标志之一。笔者的这一判断,可从近年来国家课程质量检测中求得证实:2009年,“中国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表明,在小学语文、数学、科学、品德与社会4门被抽测课程中,合格率最低的是语文,仅为 62.8%。《报告》还特别指出,在语文科中还有近30% 的学生只处于基本合格水平,小学生对一些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上存在着明显不足。十年后,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的2018年《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又显示,在抽样检测的义务教育阶段4、8年级学生中,语文学业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为 81.8%、79.6%,达到优秀水平的分别为21%、22.7%;4年级、8年级学生数学学业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分别为84.6%、78.9%,达到优秀水平的分别为23.8%、26.7%。显然,在被抽测的学生学业中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中,语文除79.6% 这一中上成绩略高于数学的78.9% 外,其余 3项均低于数学课程。这些情况足以说明由于语文课程的常见性、半自然性等特征,有时甚至多时却会造成学生对这一课程事实上的忽视轻视乃至藐视,致使形成学生认识上的“高位”与实际学习行为中的“缺位”并存的尴尬现象。概括看,文言体神周记与班主任神批复,都可说明语文课程有着自身独有且颇为复杂的自相矛盾现象并表现为:不同时期的众多学生对语文课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是有着足够认识的,对其价值功能也是有正确评价的;但不同时期众多学生在课程实践中,却常表现出与已有认识水平不相一致的忽视轻视与敷衍应付行为。这种认识与行为不一致现象的存在,真实反映出语文课程独有特征对课程对象——学生具有的内在而持久且为其它课程难以比拟的复杂与深刻影响。这些复杂与深刻影响制约着语文课程的实施,致使不同学生在课程评价时有着莫衷一是甚至相反相对的观点,反映出其独具的复杂性与艰巨性。 ………… 研究语文课程特征,助力语文学科发展,推动基础教育前进。 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对人文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教师、学者等对语文课程的认识和发展都有不同的看法。本书是一部关于“语文”学科课程的全面研究之作,从语文课程的当前现状与人们的认识出发,对语文课程的各类特征及其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说明,揭示了其应有的课程价值选择与行为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