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书籍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7.90
折扣购买: 梦想的寒成功的暖(精)/中国书籍文学馆
ISBN: 9787506839693
方益松,笔名方董,江苏省南京市人。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励志美文**作家。《读者》、《格言》、《特别关注》、《读书文摘·经典》、美国心灵*汤等多家杂志签约作家。作品散见《***报》、美国《侨报》、《美华商报》、《越南华文文学》、《意林原创》、《读者》、《格言》、《辽河》、《金山》、《幸福》、《哲理》、《感悟》、《才智》、《名言》、《文学报》、《新智慧》、《知识窗》、《青春潮》、《中国青年》、《青年作家》、《辽宁青年》、《当代青年》、《环球人物》、《中国人物传记》等数百中外媒体。获得“2010年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二等奖”、“2010年华夏情全国诗文书画大赛三等奖“,“2011年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一等奖”。参与主编《培养孩子勤奋坚强的励志故事》等书籍,文章收录入多种年度读本及《生命的暗示》等近百文集,多篇文章入选全国各地中考、高考试卷。
上帝只给他一把梳子 1957年,他出生在重庆万州农村。由于家境贫寒,这 使得他中专毕业后无法继续自己的学业。 18岁那年,因自制**炸鱼,他不慎被炸掉右手,几 乎**丧失了劳动能力,成为村民眼中的无用之人。 1980年,年仅23岁,怀揣梦想的他,独自背负行囊, 远走异乡,期待实现诗人和画家的梦想,结局却是几乎饿 死街头。 他曾做过民办教师,尝试过开水泥板厂、卖红薯、当 贩子卖魔芋块儿、卖**材等各路活计,但每一次都是因 种种原因以失败而告终,还曾经被人当作小偷而抓进了收 容所。 其后,他开始转行木雕,但这次转行他亏掉了6万元的 全部积蓄。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在数千种的生活小百货中 ,唯有木梳*畅销。而在当时,一元一把的塑料梳子几乎 充斥了整个市场。他意识到,这个市场缝隙有着巨大的前 景。 1993年,他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在自家的一个废弃猪 圈里,开始了作坊式的木梳制作。很快,**批纯手工制 作的较为粗糙的梳子做出,他和雇来的几个业务员,在街 头顶着烈*提篮叫卖,喊了**,几乎喊破喉咙才卖出了 一把梳子。他没有气馁,他把这人生中*为珍贵的两元钱 ,包人信封珍藏起来。从*初的用锯子、刨刀传统手工打 磨到自主研发出机器生产,他只用了短短六个多月的时间 就完成了技术革新。 创业伊始,他先后创办数种宣传画册,尽管无任何盈 利,却有效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 他的梳子从两元的普通木梳到上千元的象牙梳,有近 2000个品种。为了不伤及头皮,他把梳齿设计成椭圆和圆 柱形。他不断改进产品的原材料和制作方法,使产品*加 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韵味,古朴典雅、用料精细、做工考究 。不仅如此,他还根据各种年龄层次的不同需要,设计了 黄杨木、桃木、紫檀木等具有保健功能的木梳,*加适应 了现代人的保健需求。为了满足顾客的馈赠需求,他还根 据顾客的不同留言内容,保证两天内在梳背上刻上文字和 图案。这样一来,顾客在他的专卖店里买到的已经不仅仅 是一种简单的产品,*多的是则是一种特殊的企业文化。 从创业伊始,该公司就一直秉承了他的这一指导思想 和“我善制木”的质量方针。*令业界轰动的一次,由于 计划生产上的失误和管理上的差错,该公司一次从仓库里 清理出了15万把木梳。这些都是技改前的产品,如果按当 时的生产成本来计算,其价值至少在lOO万元以上。公司全 体员工讨论后一致认为,这批产品如果降价处理,照本出 售肯定没问题,因为,当时已经有几家厂商和批发商看中 了这批木梳,愿以低价格一次性全部收购。并且承诺该批 产品可以冠以自己的品牌,质量与公司**没有关系。思 索再三,他还是忍痛做出决定,在一块空旷的地上,15万 把梳子堆成了一座小山,他召集了所有员工,亲自用火把 点燃,一把火烧掉了这批仅仅是成本就超过几十万元的梳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