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几来得及

三十几来得及
作者: 卢璐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33.30
折扣购买: 三十几来得及
ISBN: 9787521723748

作者简介

卢璐 法国里昂二大服装学硕士, 德国Beelin Group时尚饰品公司巴黎西区总监, 汇聚60万新女性的优雅女性自媒体“卢璐说”创始人, 微信·微光 女性创业者, 著有《和谁走过万水千山》。 23岁去法国读书,33岁成为高龄产妇,39岁开微信公众号写字,42岁出版处女作。 邮箱:imagedelululu@outlook.com 公众号、微博、头条号:卢璐说

内容简介

1999 年秋,我去法国留学。2001 年,稍微过了语言关后,我就开始在一家法国餐厅打工。那时候的我 25 岁,每天嘻嘻哈哈,工作起来大错没有,但是小错不断。有一天,经理对我开玩笑说:“你再这么没心没肺下去,怎么能够在未来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主管呢?” 我摇头大笑说:“我才不要当主管,我只想做个‘小女人’啊。” 然而这句回应能够让我深记这么些年,就是因为我当时说得如此顺理成章,但在脱口而出的那一刻,我分明是有点儿后悔的,内心深处还有丝丝痛楚。 因为在一路长大的过程中,在爱情、婚姻、家庭、孩子之外,关于未来,我还期待过很多其他画面,期待过成为一个更加明亮且有力量的人。譬如,一家公司的高管,一位备受赞誉的设计师,一个运筹帷幄的决策者。作为整个团队的支柱,穿着合体的西装,戴着耳钉和腕表,做出有方向性的决定,干练而果敢。总而言之,就是不局限于家庭,还有社会上的价值。 那时候我虽然没有结婚,甚至连与男朋友的关系都不甚稳定,但我隐隐觉察到,这是两种并不太能兼容的生活。 从理论上来说,“小女人”看起来过的是一种美好、轻松、惬意、被保护的生活。但是不需要努力和奋斗,真的是一种唾手可得的幸福人生? 答案并不是这样的! 如今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小女人”的执念根本就是女人心中的认知矛盾:一方面不愿意面对和承担自己的责任,想要一种舒适的依附;另一方面不甘心被人安排和控制,想要拥有独立的生活。 为什么会这样? 2019 年除夕,我们全家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有个节目是一群阳光少年配合着音乐跳起来做各种花式高难度的灌篮动作。我女儿问:“为什么都是男生,没有女生啊?”我母亲脱口而出:“这么难,女人做不来的!” 我母亲当年 70 岁,她退休前是一名军医司药,在同龄人中,她堪称一个思想开放的独立女性。可她的思想深处还是无法避免地被烫上烙印:女人本弱。 可不要以为这只是老一辈的意识。 有一次我的女儿们在上跆拳道课,当时大女儿有点儿累了,练得并不认真,花拳绣腿敷衍了事。我说:“你用劲啊,看你旁边的小朋友多么认真啊。” 她噘着嘴脱口而出:“可他是个男孩子啊!”她说得如此理直气壮,让我一下怔住了。我没想到,生活在如此开放时代的 00 后,居然也能有这种观念。 等她下了课,我非常严肃地告诉她:“女孩子和男孩子之间的确有些不同,但这绝对不是你可以偷懒的借口,因为女孩子和男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是人。” 虽然在生命最初,性别是随机确定的,可从出生那一刻起,性别就是一种会被塑造的选择。 家长会把新生女孩子和布娃娃、过家家的厨具放在一起,让她逐渐学会操持家务,做个好母亲;会让男孩子和玩具刀*、汽车模型在一起玩,让他学会建功立业,征服世界。 无论是 10 岁的女孩子还是 70 岁的老妇,这种性别暗示日日夜夜无处不在,没人可以逃脱。全世界的女人,无论年纪、种族、肤色,被持续灌输这类暗示后就容易形成四大“女性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