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作者: (俄罗斯)契诃夫|编者:弘毅|责编:时岫|译者:陈伯雨//王春颖
出版社: 甘肃少儿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7.45
折扣购买: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ISBN: 9787542246578

作者简介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是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是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莫泊桑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是一个有强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其剧作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真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状况。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并且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他被认为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内容简介

六号病房 [一]清夜扪心 学成场的孙基国好永利 的在医院的院子里,有一间 被丛生的荨麻和牛蒡团团围 住的小厢房。厢房的屋顶早 已锈迹斑斑,屋顶上的烟囱 也已倒塌了一半儿。厢房坐 落在围墙边,灰色的围墙上 钉满了尖尖的钉子,墙外则 是一片田野。小厢房和围墙 都呈现出一种罪恶而凄凉的 模样,那种模样只能在医院 或监狱一类的地方才能看见 。[由小厢房破落的外观不 难看出,一定是十分没有地 位的人才会住在这里。围墙 上钉的钉子是防止人逃跑的 ,所以小厢房才会让人联想 起监狱。最后一句提到这间 厢房和监狱很像,有利于我 们把握文章的主旨。] 推开厢房的门,成堆的 垃圾映人眼帘,空气中弥漫 着垃圾腐烂发臭的味道。看 门人尼基塔是个愚顽鲁钝、 崇尚秩序的退伍军人,他坚 信那些病人就是应该挨揍, 否则这里就会变得毫无规矩 。[原来厢房是给病人住的 ,但为什么里面却像个垃圾 场?表明这些病人确实不被 当人看,简直是被关在这里 自生自灭!对看门人的描写 ,暗示出这里的病人饱受欺 凌。] 继续往里走便是六号病 房,这是厢房的主体部分。 这间病房里住着五个疯子, 其中一人是贵族,另外四人 都是平民。 床铺离门口最近的那个 病人,是个义瘦又商的小市 民。他不喜欢说话,整日愁 眉苦脸的。从他那剧烈的咳 嗽、瘦削的身体和发红的双 频来看,他一定正遭受着肺 结核的折磨。 挨着他的,是一个活泼 好动的小老头。这个小老头 名叫莫伊谢伊卡,是个犹太 人。二十年前,一场大火毁 了他的帽子作坊,从那以后 ,他便成了一个呆子。 或许是因为他安分无害 ,还可以供大家取乐,所以 他是唯一可以走出六号病房 甚至走出医院围墙的人。他 总是光着两只脚到处跑,还 会不时收到一些小钱或食物 。不过,他带回来的东西都 会无一例外地被尼基塔粗暴 地夺走。尼基塔还会一边翻 着莫伊谢伊卡的口袋,一边 向上帝发誓:“我以后再也 不放这个该死的家伙出去了 !让他坏了这儿的规矩,真 是比要了我的命还难受!” 莫伊谢伊卡常常给自己 的病友们端水,或是在病友 们睡着时为他们盖好被子, 甚至给一位瘫痪病友喂饭。 但他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 这样做,只是单纯地模仿自 己的邻床格罗莫夫罢了。[ 本段交代了莫伊谢伊卡的日 常表现,说明其确实安分无 害,同时引出了文章的主要 人物之一——格罗莫夫。] 伊凡·德米特里奇·格罗莫 夫是一个三十出头的男人, 受迫害妄想症。他只要听见 屋外有一丁点儿动静,便会 吓得浑身发抖,担心有人来 找自己的麻烦。他常常大半 夜不睡觉,在房间里不停地 走动,并时不时地停下来注 视着自己的病友们,似乎想 要发表什么重大讲话。但他 转念一想,觉得这些人是不 会理解自己的,于是便烦躁 地摇摇头,继续踱来踱去。 然而溜达了一会儿后,说话 的欲望似乎压倒了一切顾虑 ,他终于开始了慷慨陈词疯 子说话总是断断续续,语无 伦次[伦次:条理。话讲得 乱七八糟、毫无次序。]的 ,不过仍可以隐约听出他在 谈论人的劣根性,谈论暴力 压制真理,谈论某种异常美 好的东西……[从伊儿·德米 特里奇“胡省乱语”的内容可 以倩洲,这个“我子”不一般 。] 伊凡·德米特里奇年少时 曾过着优渥的生活,其父是 一位颇具声望的官员。然而 ,当他上大学时,这种生活 却突然终止了。他的父亲因 盗用公款而银铛人狱[银铛 :铁锁链。用铁链锁起来, 投入监狱。指坐牢。],不 久便病死了,家中的财产也 被悉数[全数,全部。查抄 [清查并加以没收。」。他 为了养活母亲,不得不放弃 学业,来到当地的县立学校 教书。然而他既没有与同事 们搞好关系也没有获得学生 们的喜爱,很快便丢了工作 。之后不久,母亲也去世了 。他在家待了大半年,最后 去法院当了一名庭警。 他对城中的市民十分反 感,觉得他们活得浑浑噩噩 ,没有半点儿高尚趣味。他 激烈地批判着社会的阴暗面 ,同时号召人们创办学校, 用知识武装自己。他认为人 性非黑即白,绝不存在第三 种可能。 虽然他有些神经质,但 他乐于助人、作风正派、学 识渊博的优点使他深得大家 喜爱。他喜欢阅读,几乎喜 欢到了一种病态的地步,就 算是隔年的报纸和台历,他 也不会放过。 那是一个清晨,伊凡, 德米特里奇照常去工作。 P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