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青春的交响乐(成功与哲理)/奠基石书系

奏响青春的交响乐(成功与哲理)/奠基石书系
作者: 林自勇
出版社: 陕西人美
原售价: 28.80
折扣价: 19.28
折扣购买: 奏响青春的交响乐(成功与哲理)/奠基石书系
ISBN: 978753682590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一个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便会有 奋斗的方向。这样一个常识性的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具体到某一个人 头上,并非就是那么回事。 曾有人巧妙地把人生比喻为一条船。在人生的海洋中,大约有 95%的船是无舵船。他们总是漫无目的地漂泊,面对风浪海潮的起伏变 化,他们束手无策,只有听其摆布,任其漂流。结果他们要么触岩,要 么撞礁,以沉没而告终。 还有约5%左右的人,他们有方向、有目标,又研究了最佳航线同 时学习了航海技巧。这些船从此岸到彼岸,从此港到彼港,有计划地前 进。那些无舵船一辈子航行的距离,他们只要两三年就达到了。他们像 现实中的船长一样,既熟知下一个停泊或通过的港口,也深知航船的目 的地。即使航行的目的地暂不明确(譬如探险航行),也能清楚地知道 目标的特性、目的地上应有什么和现在航行在什么水域。如果出现狂风 巨浪,或者其他意想不到的天灾人祸,他们不会慌张,因为他们知道, 只要把应做和能做的都做到,那么抵达目的地就是确定无疑的事。 目标,也就是既定的目的地,你理念中的终点。 目标并不是方向。一心想发大财的人只有方向,没有目标,在他赚 够了金钱之后,就不知所措了。 对于组织,目标是告诉人们做什么事,做到什么程度。其结果是: 用不着持续的教育和指导,就能完成此事。这颇像建筑物的设计图样和 说明,能清楚地告诉建筑工人,做了多少事,还有多少事没有完成。 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剑桥的课堂上经常讲述下面这个故事: 瑞尔公司轴承厂的培新先生,为工厂生产的轴承被客户退了回来而 大为恼火。他把工人们召集在一起,狠狠地训了一顿。为了迎合他,工 人们工作时特别小心,而且连机器的运转速度也降低了。可轴承还是被 客户退了回来。工人们太使他失望了。培新更为愤怒,他警告工人,除 非他们加工出合格的轴承,否则,他们不能在这里继续工作。工人们没 办法,只好进一步降低加工速度,更加仔细地检查轴承的公差数。可怜 的培新,他对自己的目标并不清楚,也不清楚问题的症结所在。他的客 户需要经得起长久磨损的产品,而工人们却以为是要求更精确的公差。 凯恩斯说:“请注意,木屑多并不一定是好木匠。在你行动之前, 一定要想一想,你的终点在哪里?” 聪明的人,有理想、有追求,有上进心的人,一定都有一个明确的 奋斗目标,他懂得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因而他的所有的努力,从整体 上来说都能围绕一个比较长远的目标进行,他知道自己怎样做是正确 的、有用的,否则就是做了无用功,或者浪费了时间和生命 愚蠢的人,没有什么理想、追求;没有上进心的人,一生也没有什 么目标。他同别人一样活着,但他从来没有想过活着有什么意义。 这种人往往凭惯性盲目地活着,从来不追究人生的目的这些让人头 疼的事情,为活而活,怎么都可以,对什么都无所谓。 显然,成功者总是那些有目标的人,鲜花和荣誉从来不会降临到那 些没有目标的人头上。 而许多人之所以没有成功,就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制定过任何 目标。 比如,一个人要走过一段旅程,就要首先确定目的地,只有确定了 目的地,他才能朝着一定的方向前进,否则就只会漫无目的的游荡。 这也同射箭一样,首先要确定靶子,如果没有目标地乱放,就成了 无意义的行为。只有确立了目标的行为才有价值。 一个人有了生活和奋斗的目标,也就产生了前进的动力;因而目标 不仅是奋斗的方向,更是一种对自己的鞭策。有了目标,就有了热情, 有了积极性,有了使命感和成就感。同时,也有了动力,朝着成功奋进 的动力。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