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法制
原售价: 22.00
折扣价: 16.50
折扣购买: 当大学生遇到JA/青年成就JA中国作品系列
ISBN: 9787509327258
马文亚 200元生活费的学生百万富翁 马文亚,上海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 学专业学生,喜欢收集钱币,也曾想报考北大考古系。天 生的金融投资者,初三开始涉足房产交易,并获得第一桶 金,大学开始炒股,22岁的他资产已超500万。目标是建 立自己的私募基金。 一个人真正成功必须经过三个阶段:为成功者工作;与成功 者合作;找成功者为自己工作。一个阶段都不能省,我现在是处 于第一个阶段。 ——马文亚 一副娃娃脸,穿着普通,今年7月份才大学毕业,22岁的马文 亚怎么看就是一个学生样,但谁能想到,这个中国传媒大学大四学 生依靠自己的智慧,已经打造了同龄人难以企及的财富神话。 被外人所熟知的是马文亚的“炒房”及其带来的财富,“炒房”、 “炒股”在人们看来总是带有一定的侥幸,马文亚总是会说:“我不 是赌徒。”的确,他的年少成功并不是靠运气,而是他的努力学习、 坚持的必然。炒房、炒股的经历无需复制,但是,马文亚执着于爱 好并积极钻研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自学成才的投资者 马文亚天生就是个金融投资者。他自小就喜欢收集钱币,如今 他的钱币收藏价值不菲。小学时,他迷恋上“大富翁”游戏,在这 个靠买地收租金“圈钱”的游戏中,他不买地,把钱都用来投资 “虚拟股票”,“最多的一次赚了20多亿,把游戏的计数系统都撑爆 了”。这个游戏对他进行了“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投资启蒙教育。 马文亚的父母都是商人,因为生意忙,总是没有太多时间照顾 他,遇到问题,他更多的是自己看书教导自己。对于十几岁的孩子 来说,金融、房产交易、股票、投资这些词汇似乎是非常遥远的, 而马文亚却有着与生俱来的兴趣,金融市场里的竞争总是让他感到 兴奋。据他说,初中时他就把新华书店里能买到的股票方面的书看 遍了。 2003年,非典特殊时期,一则上海市民排队买房的新闻引起了 马文亚的注意。他敏锐的投资嗅觉发挥了作用,他开始思考这种 “怪像”。于是,在同学忙于玩的时候,他却利用课余时间去了解楼 盘的情况,结果发现,一个位于上海闵行区外环路附近的别墅每平 方米只卖4000元,而附近楼盘的售价超过了每平方米6000元。 马文亚非常热衷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游戏,看到这么好的机会, 焉有错过之理。他说服自己的父母贷款买下了这套别墅,并让自己 积攒的2万元压岁钱“入股”,期望未来能够以高于4000元/平方米 的价格卖出。事实上,仅仅过了一个月,这处房产已经升值百分之 五十。 这是马文亚第一次涉足房产交易,这一年,他只是一个初三的 学生。 第一次投资楼盘,马文亚可不是随便碰运气,他广泛调研上海 市区的新建楼盘,比较楼盘的位置、房价及交通,积极了解相关法 律。对于一个正值爱玩的年纪的少年来说,把宝贵的业余时间花在 骑自行车调研楼盘,阅读那些枯燥的法律条文和艰涩的经济知识, 着实难能可贵。这时的马文亚已经显露出其理性投资者的本色。 经过初三时的房产交易试水,这时的马文亚对楼市的关注有增 无减。马文亚没有参加中考,而是直接经过推优考试提前半年直升 人上海一重点中学实验班,实验班的老师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专注 自己的兴趣,马文亚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投资。 因为积极学习房产交易知识,马文亚的专业水平越来越高,讲 起房产投资头头是道。高中的他几乎看遍了上海的楼盘,因为经验 的增加,对投资更加熟悉了,马文亚还帮父母的朋友、亲戚交易房 产。尽管他还只是一个孩子,然而,由于他的专业水准以及屡次尝 试的成功,大家都非常信任他。 高中时的马文亚账户里已经有很多钱了,但是,难得的是,他 的生活非常节俭,每个月的生活费也就二百多,这个标准在上海的 高中基本处于中下层水平。他不讲究吃穿,现在快大学毕业了,钱 更多了,他也不乱花,就算买车,也只是买了一辆普通的本田。 马文亚对于花钱和存钱都比较理性。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 他就把自己的零用钱存到银行里,而不是用它们买零食。“我知道, 我的钱越多,我能买得起的东西也就越多,是这种消费的权利而不 是消费本身能给我带来最大的满足。”马文亚说。 太亏与巨赚 一个人太顺了,有时也不一定是件好事,所谓好事多磨。偶尔 有些挫折会促进一个人的成长。 2006年,上了大学的马文亚停止了房产交易,转而接触股票。 由于其前期就已经阅读了大量的股票交易方面的书,对于这方面也 可谓轻车熟路。到2007年底,他的个人资产达到了近200玩元。 一路顺风顺水,马文亚很是得意,自认为有非凡的炒股天赋。 事后他说,这只是自己拜股市大势所赐。2008年股市暴跌。马文亚 的股票跌了一大半,到2009年已赔了100多万。这对马文亚来说是 一个巨大的坎,他的自信受到了非常大的打击,他怀疑自己,甚至 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是挫折,也是成长。尽管损失严重,但马文亚也变得稳健了。 自此,他专心学习,希望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然而,机会再一次 光临马文亚。 2009年3月份,马文亚跟女朋友去超市买东西,路边发传单的 人递给他一份楼盘广告,地点在河北香河,房价每平方米3000多 元。中学时看楼盘的感觉又回来了。结果很失望,这个楼盘环境一 般。就在走出大门之际,马文亚看到了另一则广告——“某孔 雀城”。 当时的马文亚以为这只是个养孔雀的动物园,心想大老远跑来, 就当去看孔雀散心了。一看发现也是个楼盘,而且是个别墅区,楼 盘密度低,装修也不错。他对女朋友说,如果这里的房子价格低于 每平方米5000元,就有投资价值。 一问售楼小姐,他看中的户型价格竟然才每平方米2000多元, 比之前看的那个楼盘还便宜。马文亚说:“当时我简直是狂喜,但表 面还得装得很平静,跟售楼处的人砍价,还给打了个九折。”最后, 马文亚与他的同学、朋友、亲戚一共买了12套房子。随着北京CBD 的东扩,该楼盘现在的价格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了。 这次购房经历使得马文亚重拾自信,他说:“我并非‘富二 代’,我现在的投资收益都是从2万元的压岁钱积累起来的。” P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