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岁决定孩子的一生

9-11岁决定孩子的一生
作者: 凌子谦
出版社: 辽宁人民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6.60
折扣购买: 9-11岁决定孩子的一生
ISBN: 978720509033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章 9—11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9—11岁,是一个很微妙的年龄,因为这个时候 的孩子,大多都有了一定的“是非观”,他们已经开 始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所谓的“ 对错”,他们往往也会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这个 概念往往也会陪伴他们的一生,而这个时候养成的习 惯,也将陪伴他们的一生。 告诉孩子,他很棒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孩子平时 很努力,别的科目学习成绩都不错,但某一科的学习 成绩却始终难以提高。这是为什么呢?有的人可能会 说这孩子脑子不够聪明,但如果真是脑子不聪明的话 ,其他的科目他为什么能够学好呢?难道,是这门功 课太难了吗? 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并不是因 为脑子笨或某一门功课特别难的原因,而是由于有的 孩子自认为学不好这些功课。试想一下,在这种** 心理暗示的作用下,孩子对学习会采取主动的方式吗 ?当然不会。所以每次上这门课时,他除了等待下课 铃声的响起之外,根本没什么事可干,他连学都没学 ,成绩又怎能好得了? 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这些 所谓“学不好的功课”其实只是自己吓唬自己而已。 在心理学里把这种情况称为“消极心理暗示”。 那怎么办呢?办法当然有,而且很多。重要的是 必须让孩子采取积极的心态,变被动为主动,只要能 做到这一点,这种消极的心理暗示便会不*自破。* 好的办法是,每天清晨,让孩子面向窗外大喊几声: “我能行!我是*棒的!”或者面对镜子中的自己, 大声唤着自己的名字说:“你一定能行!你是*棒的 !”也可以经常在心里坚定地对自己说:“没有人比 我聪明,我并不比别人笨。他们能学好这门课,我也 行!”然后找出自己那些致命的弱点,对症下药,你 很快就会发现,横在孩子面前的那只“纸老虎”原来 竟是那样的不堪一击。 这种反复强调的道理虽然看似简单,却是妙用无 穷,可以在孩子的心中产生一种直接的暗示,并使之 逐渐渗透于内心,引起心灵强烈的共鸣,从而让孩子 获得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心。事实也一定会证 明:你的孩子真的很棒! 与其攀比,不如自比 在学校里,那么多孩子在一起学习,竞争是不可 避免的。由于种种原因,每个人的学习情况是有些差 异的,尤其是每次考试之后,总会有的孩子考试分数 高一些,有的低一些,大家都会有意无意地彼此比比 分数。实际上,这种比法对于孩子的学习不但没有任 何的帮助,反而还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为什么呢?因 为如果他和分数高的同学比,就会容易灰心丧气,产 生自卑心理;与分数低的同学比,又会沾沾自喜,容 易产生骄傲情绪。 实际上,每个人的环境、条件、能力各不相同, 盲目地“比”,势必会让孩子作茧自缚,不仅无益, 反而有害。 要想让孩子不断地进步,关键并不是和别人比, 而是要和自己比。因为和自己“比”,有益于将注意 力集中在解决的问题上,有利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例如,某次考试得了92分,想一想为什么没有得到 满分,那8分是怎样丢掉的呢?为什么,今后应该怎 样做?这样做肯定会比和别人比分数*有意义得多。 而且,让孩子和自己“比”,可以*清楚地看出 他的进步。比如,**次考试得了80分,经过努力, 第二次得了85分。也许与别人比算不了什么,但与自 己比,他确实已经进步了。只要这样一点一点地去***自己,还怕战胜不了别人吗? 所以,孩子的对手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呀!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句祝福的话:“心想事成 !”其实。“心想事成”并不仅仅是一句美好的祝愿 ,而是一种科学的依据。 人的心理暗示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心理暗示朝 向正面,你就会被它引导而逐渐走向成功。相反,如 果心理暗示朝向反面,你就会走向失败边缘。“将自 己看成优等生,你就一定能成为优等生”,“想着失 败你就无法成功”……这是心理学家揭示出来的“心 想事成”的秘密。 将自己看成优等生,孩子必然会在言行上向优等 生看齐。时间一长,习惯成自然,必然会影响到自己 的心态和行动。渐渐地,他便会掌握了优等生的学习 方法,养成了优等生的良好习惯,从而产生了不可思 议的变化。*后,心想事成,他理所当然就成为优等 生了。每个孩子的潜力都是无穷的,积极的心态会让 孩子挖掘出无穷的潜力,相反,消极的心态会埋没掉 孩子的很多智慧。 有的孩子碰到问题时总习惯于说“不会”,结果 他就真的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同样,在考场上面对考 题,他如果这么想:“哎呀,这么难!我肯定考不好 。”这样一来,他的考试成绩自然就好不了了,因为 反面的心理暗示已经影响到他潜在的智慧和力量的发 挥。 所以,不管在任何情况下。一定不要让孩子先打 垮了自己,不要让反面的心理暗示束缚他的手脚。让 孩子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坚信自己一定能解决难题 ,那么他就一定会心想事成!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