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80.00
折扣价: 56.00
折扣购买: Being与汉译哲学(精)/北京大学汉语哲学丛书
ISBN: 9787100222587
王路,郑州大学哲学学院特聘首席教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逻辑研究室主任,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常务理事。主要著作有《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弗雷格思想研究》《逻辑的观念》《“是”与“真”》《语言与世界》《逻辑的起源》《逻辑基础》《一“是”到底论》《大师的传统》等;主要译著有《弗雷格哲学论著选辑》《算术基础》《分析哲学的起源》《逻辑大全》等。
随着西方哲学传入我国,汉译哲学也就有了自己的历史。这一历史的发展在不同时期也许是不平衡的,但是最终奉献给我们的那些汉译哲学著作却是实实在在的。它们向国人展示了西方思想中最独特的一部分内容,也记录了我国学者学习和把握这一部分思想内容的实践,同时也为塑造国人相应的哲学认识提供帮助。可以说,汉译哲学是国人学习西方哲学的基本文献,也是国人学习和了解西方思想文化不可或缺的文献。 汉译哲学以它的历史和实践向我们展示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在我看,最主要的有两个。一个是,哲学是可译的,另一个是,西方哲学的思想是能够以汉语的方式呈现出来的。 我们都知道,科学是可译的,文学也是可译的。对这两个事实,人们的看法基本一致。科学没有翻译的问题,因为科学的概念是明确的。在科学研究中,一些概念是新出的,是以前没有的,但是可以通过定义的方式明确它,使它成为通用的概念,因而使表达它们的名称获得普遍的理解和使用。文学可以翻译,因为文学通过描述人物、场景、事件来表达思想。这些描述主要是经验的,因而可以通过亲身经验和认识、通过移情来体会和把握文学所描述的东西,再通过语言转换把它们呈现出来。 哲学不是文学,它不是通过对人物、场景、事件的刻画来表达,而是通过概念来表达思想,因此在翻译中对概念的表达和把握就非常重要。“To be or not to be”是莎士比亚的名言。有人认为,“是还是不是”与“生存还是毁灭”,这两个翻译的优劣一目了然。前一个翻译确实不如朱生豪先生的译文那样夺人心魄,文字上也不是那样熠熠生辉。但是这样比较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字面上看,英文确实仅仅表达了两种选择:是这样,还是那样。也就是说,它表达的既不是“生存还是毁灭”,也不是“存在还是不存在”,而只是“是这样或不是这样”,即是这样还是那样的两种选择。这从随后的进一步说明“whether it is to…or(it is)to…”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只不过这是两种截然对立的命运选择,可以归结为生与死。朱生豪的翻译无疑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使两种不同选择最终呈现出来,同时也发挥了文学修辞的魅力。这里,我不想讨论什么样的翻译才是好的,比如“存在还是不存在(消亡)”比“生存还是毁灭”是不是会更优越一些,或者,将“to be”译为“是”是不是就不能翻译出莎士比亚的意思,是不是就表现不出文学表达的美。我想说明的是,假如哈姆雷特这段话是哲学表达,那么我们该如何翻译它呢?是如朱生豪那样翻译,还是翻译成“存在还是不存在”?这里我仅想指出,表面上是翻译问题,实质却涉及哲学与文学的差异和区别。哲学讨论的基本方式是通过概念表达进行的:以命名的方式使思考的东西对象化或概念化,再以概念的方式来论述它。在这种情况下,将being作为对象来谈论与在表达中按照通常方式使用了being这个词,乃是有根本区别的。所以,哲学翻译绝不会像文学翻译那样简单,不是符合上下文的意思,使人物的刻画或事件的发展顺理成章就可以的。哲学思想的呈现是通过概念的方式表达的,在这一过程中,论述的对象是以概念的方式表达的,对对象的说明也是以概念的方式表达的,即便是会有举例说明,最终也依然要落实到所论述的对象上,或者落实在对对象的说明上。所以,哲学翻译与文学翻译是根本不同的。 哲学是可译的。通过本书前面的讨论可以看出,汉译哲学是存在问题的。由于将being译为“存在”,将truth译为“真理”,这样就在现有文献中留下问题。这样的问题是双重的,一方面是语言转换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思想呈现的问题,这样就造成许多问题,比如如同前面指出的那样,错译的问题、翻译的随意性问题、译文读不懂的问题等等。前面我们随着具体问题的讨论也指出了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些原因,比如对逻辑缺乏正确的认识、对逻辑与哲学的关系、逻辑在哲学中的作用和意义缺乏充分的认识等等。现在我想基于前面的讨论,从学科的认识上进一步说明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直指西方哲学的核心,探讨关键概念的汉译。 1.探根寻源,从古希腊哲学到分析哲学,澄清西方哲学关键概念。正名定分,从《形而上学》《大逻辑》到《存在与时间》,解密读不懂的西方哲学。 2.西方哲学的翻译使一些我们本来没有的思想进入我们的视野,为哲学和学术,乃至为思想和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翻译涉及多方面的东西,比如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的问题,哲学与其他学科乃至与文化的关系问题,本书是王路教授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与总结。 3.汉译哲学至关重要,哲学的汉语翻译至关重要。作者希望人们关注汉译哲学,探讨哲学的汉语翻译,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它,从而使汉译哲学可以尽善至美,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学术界乃至中国整个思想文化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