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边闲书(古典中的雅趣)

枕边闲书(古典中的雅趣)
作者: (清)沈复|译者:李娟
出版社: 中国华侨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0.40
折扣购买: 枕边闲书(古典中的雅趣)
ISBN: 9787511378231

作者简介

沈复,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杰出的文学家。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出生于姑苏城南沧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十九岁入幕,此后四十余年流转于各地。著有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六卷(后佚两卷),影响甚大,1936年林语堂曾将这部作品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

内容简介

浮生六记 导读 沈复的《浮生六记》的艺术魅力在于真实地展示了作 者的家庭生活,曲折委婉地写出了夫妻之间的恩爱之情。 沈复夫妻虽然相爱相知,却命蹇时乖,他们生活在一个大 家庭中,家规甚严而又充满矛盾和利害之争。而芸娘天性 纯真,对人真诚,无设防之心,因而遭到公婆误解、小叔 欺骗,两度被逐出家门,别离儿女,以致*后饥寒交迫, 无钱治病,*终被贫病和忧愤夺去了生命。芸娘死后,沈 复痛苦得无以自拔,说出:“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 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 有趣的是,沈复并非文人出身。他虽出身于“衣冠之 家”,从师读过几年书,但不久即习幕经商,后又以卖画 为生,浪迹天涯,充其量,只是一个文学爱好者而已。而 他所写的《浮生六记》却极为真实地记录了自己的生活和 思想感情,下笔率真自然,不拘俗套,达到“文章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的效果,恐怕连他自己也没想到这篇文字 会传之后世,并经久不衰吧! **作家林语堂将沈复的《浮生六记》译成英语介绍 到美国,盛赞书中女主人公是中国文学***可爱的女人 ;中国香港也把书中片段载入中学语文课本中;俞平伯在 《校点重印<浮生六记>》中,则惊叹它“俨如一块纯美的 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 制作精微的痕迹”这种评价,并非过誉之词。 众所周知,《浮生六记》是六卷,如今仅存四卷,后 两卷遗失。本书选入的即为前四卷。 卷一 闺房记乐 余生乾隆癸未冬卜一月二十有二*,正值太平盛世, 且在衣冠之家,居苏州沧浪亭畔,天之厚我可谓至矣。东 坡云:“事如**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 苍之厚。因思《关雎》冠三百篇之首,故列夫妇于首卷, 余以次递及焉。所愧少年失学,稍识之无,不过记其实情 实事而已,若必考订其文法,是责明于垢鉴矣。 余幼聘金沙于氏,八龄而夭。娶陈氏。陈名芸,字淑 珍,舅氏心余先生女也。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 行》,即能成诵。四龄失怙,母金氏,弟克昌,家徒壁立 。芸既长,娴女红,三口仰其十指供给,克昌从师,惰脯 无缺。一*,于书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认,始识字 。刺绣之暇,渐通吟咏,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肥” 之句。余年十三,随母归宁,两小无嫌,得见所作,虽叹 其才思隽秀,窃恐其福泽不深,然心注不能释,告母曰: “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母亦爱其柔和,即脱金约 指缔姻焉。此乾隆乙未七月十六*也。 是年冬,值其堂姊出阁,余又随母往。芸与余同齿而 长余十月,自幼姊弟相呼,故仍呼之*淑姊。时但见满室 鲜衣,芸独通体素淡,仅新其鞋而已。见其绣制精巧,询 为己作,始知其慧心不仅在笔墨也。其形削肩长项,瘦不 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 种**之态,令人之意也消。索观诗稿,有仅一联,或三 四句,多未成篇者,询其故,笑曰:“无师之作,愿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