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财富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3.60
折扣购买: 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洲际公铁联运物流运行体系:理论模型设计与优化
ISBN: 9787504782236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 研究所(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运 输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 从事现代物流、现代流通等相关领域 研究工作,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现代物 流、现代流通等领域20 余项国家政 策文件的前期研究与起草工作,在内 外部刊物发表文章50 余篇,多项研 究成果获中央和省部级领导批示。"
\"第一章 洲际公铁联运问题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11研究背景 111“大循环”“双循环”背景下,我国经济格局向陆海并重发展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东部沿海城市发挥海港优势,便捷连接全球市场,形成了以出口加工为主要形态的产业体系,造就了上海浦东、广东深圳等经济奇迹,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为国家大规模建设提供了第一桶金。沿海港口在其中起到了融入全球生产网络、提供国际国内资源和产品交通物流组织的重要作用,在以出口加工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中,沿海港口是国际物流成本最低和组织效率最高的区域。2019年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排名中,我国有七大集装箱港口入围,分别是上海港(第一)、宁波舟山港(第三)、深圳港(第四)、广州港(第五)、青岛港(第七)、香港港(第八)、天津港(第九)。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的日益迫切,以及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矛盾的突出,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陆海双向开放,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建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全球化经济体系。“一带一路”为内陆地区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从2013年提出至今,“一带一路”不断向纵深推进。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理念推向“一带一路”合作伙伴。2017年5月,我国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论坛共形成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 近年来,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据测算,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8%。随着消费对GDP的拉动作用超过投资和出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立起的强化投资、加大出口的经济发展方式正逐步向投资、出口和消费并重转型,支撑经济产业发展的交通运输和供应链服务体系也面临着优化重构。在以出口为重心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导引下,我国沿海地区凭借通过海运连接全球的优势,成了物流和供应链组织成本最低和效率最高的地区;在消费不断升级的趋势下,我国内陆地区通过构建辐射周边的分拨网络,成为分拨和流通成本最低且效率最高的地区。我国经济发展热点板块逐步转变为沿海和内陆并重\" 物流运行体系研究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