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是有情(当代名家书缘存真)/守书人文丛

信是有情(当代名家书缘存真)/守书人文丛
作者: 古剑
出版社: 浙江大学
原售价: 40.00
折扣价: 25.60
折扣购买: 信是有情(当代名家书缘存真)/守书人文丛
ISBN: 978730816364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有些往事是不容易忘记的,适当的触碰就会闪出 脑海。 近*痖弦作了一次大陆的“文学之旅”,足履武 汉、郑州、南阳、福州等城市,并被故乡南阳市邀为 作协名誉**。这使我想念起这位老友,翻出他六十 几封信重读一遍,勾起不少已沉落的记忆。 痖弦有不少以实绩撑起的头衔:诗人(《深渊》 《痖弦诗选》等,三次人选“**十大诗人”),文 学评论家(《中国新诗研究》《聚撒花序》),编辑家 (《幼狮文艺》十五年、《联合报》“文学副刊”二 十一年)。在我看来,诗使他的名字响亮而久远,而 他用心*力的是他的编辑事业。当我叹编辑苦时,他 对我说:“刊物工作虽苦,但有意义。你年轻,应该 坚持下去。我反对人家说编辑工作是为人作嫁,我认 为它是神圣的事业。”类似的话,他对别人也说过不 止一次。之所以是神圣事业,因他提携不少新人,接 续了文学薪火。现在的名家蒋勋、席慕蓉是他提拔的 。诗人席慕蓉有一则故事广为人知。事情是这样的: 她投稿给痖弦,痖弦回长信指出哪句好、哪句有毛病 、应该怎样修改,一一加以辅导。席慕蓉感动之余, 体谅痖弦的辛苦,投稿时对痖弦说,你只要把好句划 上红线,差句划上蓝线,退回来我改就可以了。就这 样红线蓝线地来来往往,就造就了一位影响**的诗 人。 为寻找可造就的作者,痖弦还把触角伸向香港的 杂志,和陈义芝一起从一大叠香港杂志里发现了西西 。于是她的小说在“联副”发表,在“联副”获** 奖,在洪范一本一本地出版。西西逐渐*到众多读者 的赞赏,红了起来。因她的书都在**出版,有的人 还以为她**诗人呢。没有痖弦这一次的“掘宝”, 西西可能还在香港低调地写作,*别说进*大陆了。 后来我也约西西写稿,还有赖于痖弦的介绍。这样做 ,又怎能不视之为神圣事业呢? 痖弦幸运地抓住时代的机遇,经历了他做编辑的 辉煌年代。当年两大报《联合报》《中国时报》副刊 的“王(痖弦)高(信疆)之争”,使副刊由静态变为动 感,拓展了文学副刊的广度和深度,其所掀起的“纸 上风云”时代,影响深广,也会载入副刊史册。但他 的有所得,是他付出了全部心力换来的。如他退休后 曾在信中跟我说,当编辑近四十年,“累得到**好 像还没有休息过来。真的是一生的精气神都摆上去了 ”。 我与痖弦是同行,二三十年来*持的也是报纸副 刊和文学刊物,因此接触较多,尤其**十年代,由 于时代的机遇和我的地利,使我成为他编外的“助手 ”,来往信件频繁,帮他做成一两件事,对他的成功 也就有些微的了解。 在我的感觉里痖弦是爱书人,年轻时四处搜寻旧 书、史料,研读前辈诗人的诗集,以营养自己。他在 1978年写的《中国新诗年表(1**4—1949)》及《中国 新诗研究》中对废名、朱湘、王独清、孙大雨、辛笛 、绿原、刘半农、戴望舒、康白清等早期诗人的评介 文章,不但佐证他之爱书,也使他成了在***早介 绍大陆诗人的人。这点,我在他年轻时的诗友杨牧的 文章里得到印证:“痖弦爱书,不但喜欢看书而已, 还一心设法去拥有书。”遇上难得的书,不能拥为己 有,他就手抄,据杨牧亲见的就有苏俄的《文艺与批 评》《艺术论》《演员的自我修养》,及不知多少中 国四十年代残存的所谓“禁书”。这不但开阔了他写 诗的视野,对他当好编辑也起了大作用。当编辑的怎 能不爱书呢?还得像黄裳说的要“杂”。 P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