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社科
原售价: 198.00
折扣价: 124.80
折扣购买: 福田赳夫评传(寻求战后日本的繁荣与安定)
ISBN: 9787522722160
王京,历史民俗资料学博士,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学、日本文化等。译作有柳田国男《食物与心脏》、《都市与农村》、《乡土生活研究法与民间传承论》(合译)、福田亚细男《日本民俗学方法序说》等。
第一章 上州的神童 前言 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 )1月4日,福田赳夫出生于 群马县金古町足门。对福田 而言,他的出生地具有非常 重要的意义。其原因在于, 福田的人格的形成与当地的 风土人情以及福田家在当地 所发挥的作用,有着密不可 分的关联。 福田的家庭在当地是首 屈一指的富农。他自小受到 了以剑术闻名且担任过町长 的祖父幸助的教育熏陶。这 体现为福田身上的那种无畏 无惧的性格。 本章描述自福田出生至 1929年(昭和四年)进入 大藏省的阶段。形成福田人 格的乡土人情是怎样的?福 田的家人又给予了他怎样的 影响?同时,福田在青春多 感的时期积累了怎样的经验 ?准确描绘真实的政治家福 田的人格画面,是本章的目 的之所在。 在写作政治家的评传的 时候,往往缺乏其年幼时期 和青年时期的可信赖的历史 材料。但是,关于福田,值 得庆幸的是1966年发行的 《小说福田赳夫》,详细地 记录了他从幼小时期到青年 时代所经历过的事情。 一 故乡 (一)金古的粟米饭 在江户时代,沿着穿越 上州和越后的三国街道,在 接近高崎的地方,有一个叫 金古宿的住宿街。到明治初 年为止,当地有将近30家的 旅馆和茶室,是一条颇具规 模的住宿街。 与金古宿的西南相接的 农村地带,有一个角足门的 村庄。金古宿是幕府的自领 地,足门村则归距离金古宿 往北30公里的沼田藩管辖。 金古宿和足门村到江户时代 为止分别归属于不同的领主 ,但是伴随明治市制、町村 制的实施(1889年),合 并成为金古町。 福田诞生于金古町成立 十六年后的1905年(明治 三十八年),正值日俄战争 的时期。 福田家拥有30町步(约 30公顷)的土地,是金古町 数一数二的大地主。当时的 金古町有520户,人口约 2300人。虽然之前的金古 宿时代的旅馆已经改换门庭 ,继续进行着商业活动,从 人口比例而言,绝大多数都 是农户。这些农家的平均耕 地为七八反(10反约为l町 ),也有很多没有耕地的长 工。从拥有土地的面积来看 ,福田家在当地可谓首屈一 指。 但是,这些土地也有很 大的缺陷。原因是这一带的 土地属于榛名山火山石灰岩 地带,因为水利设施不好而 不能种米,平时只能收割一 些诸如杂粮类的粟米以及长 茄子之类的农作物。在以粮 食收成为要的年代,凡是收 成不好的地区,都被视作落 后的农村。准确地说,金古 町虽然也能收割旱稻,但是 无论是质还是量都欠佳。就 算是拥有大量的土地,跟利 根川周围的水田地带相比, 其价值连它们的一半都不到 。 在《金古町志》中,福 田回顾幼时曾经写下了以下 的文字:“金古的粟米饭, 足门的长茄子。”对小时候 的农村有过这样的记忆。尽 管离开东边有着丰富水资源 的利根川只有不到一里地, 在水利设施不发达的年代, 周围丰富的水源并未能给这 一带带来恩惠。缺乏水田的 金田町,绝大部分的土地种 植了桑树、大麦、旱稻和蔬 菜,中间夹杂有一些橡树林 ,在橡树林中又有很多古坟 。已经逝去的父亲出生的地 方就有一片橡树林,它们一 直延续到榛名山麓脚下(略 )。 水利工程需要大笔资金 。金田町从明治时代开始, 就不断向县以及中央政府申 请资助。但是,直到太平洋 战争结束后的1952年(昭 和二十七年)才得到批复。 其后,群马县将利根川引水 工程列入其水利规划, 1960年5月终于得以竣工。 福田在《金田町志》中 写下其对金田町的回忆,是 在工程竣工三年后的事情, “金古的粟米饭”也成了往事 ,在《金田町志》中福田还 写下了以下的文字: 那片橡树林逐渐被砍伐 一空,古坟也慢慢消失,那 个村庄也变成了普通的农村 ,伴随水资源被导入乡里, 新开的农田不断增加,想吃 的粟米饭没有了,长茄子也 不再是当地的名产了。 福田用他平淡独特的笔 法描述了对故乡怀念和乡愁 。金古町在1955年3月与其 他村落合并成为群马町, 2006年(平成十八年)1月 ,并入高崎市至今。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