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的野外/世界自然读本典藏丛书

清新的野外/世界自然读本典藏丛书
作者: (美)约翰·巴勒斯|译者:董继平
出版社: 中国戏剧
原售价: 22.00
折扣价: 15.40
折扣购买: 清新的野外/世界自然读本典藏丛书
ISBN: 7104020756

作者简介

约翰·巴勒斯,1837年4月3日生于纽约州罗克斯贝里,在卡茨基尔山区的父亲的农场上度过了童年时期,从小就深受大自然的影响:乌语的森林、花香的田野、淙淙的溪流、峻峭的山峦,各种习性奇特的动植物等等,都已成为他生命中的有机部分。因此,尽管他后来从事过多种不同职业,可是他的精神早已融入到了大自然之中。成年后,他先后做过教师、记者,银行职员。内战期间,他在华盛顿的国家财政部任职,利用空闲时间写作,与诗人惠特曼成为好朋友。1873年他回到家乡哈得逊河谷的卡茨基尔山区,在那里开辟果园,种植果树,并继续写作,不时远足到邻近的山中观察和研究自然。他在之前1871年出版了第一部重要著作《醒来的森林》(原名为《延龄草》),深受欢迎。1874年,他在埃索普斯溪附近买下一个小农场,建起了他的“河畔小屋”;1875年,他又与儿子一起在离"河畔小屋"不远的山中盖起了“山间石屋”。他的“山间石屋”尤为著名,吸引了众多名人到那里去作客,其中包括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大诗人沃尔特·惠特曼、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小说家西奥多·德莱塞和他的同行、另一位自然文学作家约翰·缪尔。在后来的岁月里,巴勒斯的时间几乎都是在这两处贴近自然的乡间小屋中度过的,在那里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给他带来的愉快。

内容简介

一个人在西部生活了25年后,回到他在东部的出生地,他说他最渴望看 到的故园之物就是泉水。世事倥偬,许许多多的人与事都不再熟稔,但他至 少会发现故里的泉水跟从前一样,没有什么改变,只要他在泉水旁小站片刻 ,仿佛就回到了少年时代。他可能不会去注视他父母的面庞,而是去注视泉 水--那泉水曾经映照过他父母和他自己的面庞,因此,他会很天真地把自己 脸上的笑容想像成老人的笑容。在这里,在这片泉水稀少的乡间土地上,他 曾经为自己的未来抓阄。我深信,他离开故园后,那流经乡间老宅门廊前的 泉水白白带走了许多时光;如今,泉水赐予他的幻想和记忆唤醒了他内心中 最初的全部热望和此刻的一丝悔意。 他还记得那条小径吗?就是那通向泉水的小径--确实,所有小路中,泉 水小径最能引人联想。 当他在那里散步,他似乎知道这条小径的尽头有某种好运在等待他。这 是一条被人们的过度来往磨损了的小径,因为它是一直是上山下山的必经通 道,不过也依然是所有小径中最容易行走的:当我们走向泉水,就忘记了疲 劳;而当我们转身离开泉水,也带走了一身轻松。那些大汗淋漓的劳动者离 开田野后,转而踏上这小径,让泉水的叮咚乐音伴他们回家;那些整天都快 乐无忧的少男少女,曾经多少次提着水罐或水桶,从这水流中汲取他们的欢 乐生活的源泉,愉快地奔走在这条小径上;而那些铺展着浓荫的树木,它们 伫立在小径旁,迎接过这道泉水的奇妙诞生! 在林中或山边,沿小径而行,你肯定就会找到一道泉水;所有动物日日 夜夜都走那条路,不久就踏出了一条小径。 一道泉水总是一片风景的诸多要素中最不可或缺的;实际上,它是风景 的眼睛,通常会有一块突出的岩石耸立在它上面,犹如它那高贵的眉头;不 然就会有一棵树伫立在泉水边,成为它的另一个标志--聪明老练的开拓者能 从远处一眼就认出它来,而那棵树飘送出一丝凉意和清新,让泉水更加清洌 。收获者坐在树阴下吃午饭,眺望田野,感受着颤动的空气。星期天,逍遥 的漫步者禁不住在此停下来,懒洋洋地坐着读书,或者在凉爽的喷泉中洗手 洗脸。采草莓的少女提着篮子朝这边走来,也在绿色的树阴中停顿片刻。耕 耘者扔下耕犁,迈出大步接近这让生命不断更新的源泉;同时,他的那几头 耕牛因无法跟过来,看着他的背影,眼里充满渴望。是的,牛群也爱在这里 避暑,鸟儿则来这里饮水、洗濯、梳妆打扮。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