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宁夏人民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6.60
折扣购买: 老堡子
ISBN: 9787227065623
鲍永杰,1967年生于宁夏同心县,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同心县摄影家协会理事。著有长篇小说《红兜肚》《龙须树》,散文集《心灵底片》。
第一章 1 大年三十早晨,大地披着一层毛茸茸的雪花,天 气格外的晴朗,群山环抱的小县城,头顶那片天终于 出现了久违的瓦蓝。远处传来几声炮仗的炸响,奔波 忙碌的人们才真正意识到——年来了! 王海静把屋子收拾干净,便开始给患脑梗瘫痪在 床的娘家妈洗头。她一边洗头,一边跟母亲逗趣儿: “老妈出身大家闺秀,听说你手里珍藏着我姥姥传下 来的一只金手镯,拿出来让女儿见识见识。” 患脑梗已经痴呆了的母亲,抬头望着女儿露出一 丝傻笑,意想不到的开始念叨起了《十大劝》: 一劝世人孝为本,黄金难买父母恩; 孝敬生的孝敬子,忤逆养的忤逆贼; 我说这话你不信,看看你村街上人; 老猫枕着屋脊睡,都是一辈传一辈; 为人不把二老敬,世上你算什么人; …… “我的老妈哟,你的紧箍咒早就失灵了,儿孙们 现在一点点感应都没有了,尤其是你老儿子。”王海 静跟母亲逗乐子。 老人停下念叨,把头沉沉地垂到了胸前,长长地 “唉”了一声,喃喃地说:“我老儿子出去给我挣钱 去了,给我挣钱去了……”老人边说话边用手揉搓着 衣襟。 过了一会儿,母亲突然把头抬起来,用呆滞的眼 神死死盯瞅着女儿王海静,问:“你是谁?到我家里 干啥来了?” “你不认识我了?”王海静故意跟母亲开玩笑。 “你不要我了?!” 老太太的一句打岔话,把女儿逗笑了。 “你老儿子今天中午要回家,这次回来可不能让 他再走了,得好好陪你过年。” “过年好,过年有新衣裳穿,有洋糖吃……”老 人听到老儿子要回家过年,立马又来了精气神,露出 了憨态可掬的傻笑。 老太太瘫痪在床,又得了老年痴呆症,这对于一 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来说,已是人间奇迹了。因为她患 病的十几年间,先后经历过四次惊心动魄的脑出血大 抢救。 第一次脑出血是给小儿子王海涛完婚的时候。她 一共生了三个子女,生了长子王海波和女儿王海静后 ,过了十几年又生了小儿子王海涛。老伴王生亮是国 家干部,但去世早。老伴去世那年,小儿子才十五岁 。王海涛从小调皮捣蛋不好好上学,高中毕业考大学 名落孙山。有一段时间又跟社会上的闲杂人员伙同在 了一起,成了小混混。她为给小儿子找一份工作,只 要见到县上领导就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诉,最终用 “眼泪”给小儿子求得了一份工作,在老伴工作过的 乡政府上班。为了把儿子稳定住,她把老伴的抚恤金 全部拿出来,在县城郊区买了一套旧家属院。有了落 脚的地方,她又四处打问给儿子找了一个对象,向亲 戚张口借钱,总算给小儿子成了家。在小儿子举办婚 礼那天,刚把送亲的客人打发走,她因为劳累过度, 突发脑出血栽倒在了厨房里。有人说,她跟小儿媳邢 巧玲命里相克。 第二次脑出血是听到大儿媳刘晓芳得了子宫癌的 时候。说到大儿媳刘晓芳,她心里始终有一个解不开 的结。大儿子海波当兵复员回来那年,结识了公社文 艺宣传队的刘晓芳,一来二去的,海波得了相思病, 非她不娶。刘晓芳因为长得标致,当时追求她的年轻 人很多,这其中有国家干部、教师、工人,他一个在 生产队里劳动的农民,真是有点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 异想天开。但海波除了死缠着刘晓芳不放外,还在家 里想尽办法折腾,逼着她到公社闹腾他爸。海波爸当 时是革委会副主任,但他的原则性很强,海波招工的 事连门儿都没有。她被儿子逼上了梁山,趁老伴在省 城培训期间,她假借老伴的名义,托关系让海波到公 社林场当了一名临时工,并翻山越岭来到刘晓芳的家 里,当着刘晓芳和她父母的面,答应一定给刘晓芳找 一份吃公家饭的正式工作。就这样,儿子王海波怀着 天下最幸福人的感觉,终于把美人刘晓芳娶进了他们 只有三个土箍窑的家里。儿子新婚第三天,小两口不 和谐的声音就从新窑里传了出来。从此,两口子隔三 差五就吵架,她也始终手里捏着一把汗。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