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书店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2.80
折扣购买: 河畔杂写(精)
ISBN: 9787545815986
暂无
饶宗颐:我的学问之根在上海 这个6月,九十五岁的饶宗颐先生格外地忙。 6月22日,在香港主礼“饶宗颐文化馆”开馆仪 式; 6月28日,出席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的“饶宗颐教 授上海书画展”; 6月29日,出任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后首次莅临 杭州西泠印社。 真可谓行程满满,成果满满。 在学界,向有“南饶北季”之说。“北季”,即 季羡林先生。季先生曾撰文辞谢“国学大师”、“学 界泰斗”、“国宝”三顶桂冠。季先生之自谦,众人 称誉。那么,季先生外,还有谁能当得起“大师”、 “泰斗”、“国宝”之称呢?恐怕,唯有“南饶”饶 宗颐先生了。许嘉璐教授有言:“饶宗颐先生在当代 是唯一的丰碑!” 海上因缘 6月27日上午,我来到西郊宾馆,有幸独家采访 了饶宗颐先生。饶公面容清瘦、神采奕奕、谈笑自若 。 此次“上海书画展”,名日《海上因缘》。我便 从这四个字问起。饶宗颐先生确认,这名字是他亲自 起的。我好奇,饶公与上海,究竟有什么样的因缘? 饶公的学识,博大精深,他于甲骨学、敦煌学、 古文字学、词学、经学、楚辞学、考古学、潮学、目 录学、简帛学等,均有专著。却不知,他在诸多学术 领域,均与上海有着不解之缘。 饶宗颐先生告诉我,他与谢稚柳先生是故交,正 是因为几十年前,谢先生给他看了一个关于敦煌的手 卷,激发了他研究敦煌的兴趣。他说:“那时候,我 还没去过敦煌。而谢稚柳先生已经在敦煌学研究上颇 有心得了。” 跟饶宗颐先生在学术上合作最多的,要数上海博 物馆的老馆长沈之瑜先生。两位先生的合作领域,是 甲骨学。1982年,沈、饶二位先生共同发起编写《甲 骨文通检》。沈先生逝世后,其遗稿《甲骨文讲疏》 出版时,饶公亲自为书题签,并作《金缕曲》追念, 词中言道:“向壁虚词庶可免,经艺本根共系。犹记 得,沪滨联辔,绿醑黄花屡尽兴,每念君,抚卷漫屑 涕。”沈先生之女沈建华后来也在甲骨文研究上协助 饶公工作。他说:“她帮了我很大的忙。”忆及沈先 生,饶公深情地说:“他是我最好的朋友。” 上海博物馆的另一位老馆长马承源先生也是饶宗 颐先生的老朋友。两位的合作研究领域,则是楚简。 当年上博入藏的一批楚简,正是发现于香港古玩市场 。马先生曾说:“这批战国竹简的发现,其意义比新 造一座博物馆还要大。”而饶、马二位的研究,揭开 了先秦、战国史上的许多不解之谜。历数了在各个学 术领域与上海的关系之后,饶公提高了声音说:“我 的学问之根在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