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向西藏(刘曼卿的康藏轺征)

情向西藏(刘曼卿的康藏轺征)
作者: 丁小文
出版社: 中国藏学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情向西藏(刘曼卿的康藏轺征)
ISBN: 978752110102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4 迁居大吉岭,赴北平读书 转眼刘曼卿在学校读书已近一年,藏文水平有了很大 提高。父亲仍在驻藏衙门看护大门、整理资料,基本无其 他事可做。因为他被顽固的西藏分裂分子定为“坚定的亲 汉派”,上了黑名单,常常受到骚扰。1915年8月,在拉萨 的住所也被焚毁,一家六口(哥哥已成家)被逼得走投无 路,实在无法继续生活下去,只得离开家乡,举家南下迁 居到印度大吉岭。 印度语“大吉岭”的意思是“喇嘛教雷神”,大吉岭 又被称为“金刚之洲”,位于喜马拉雅山麓的西瓦利克山 脉,平均海拔2134米,是印度西孟加拉邦的一座小城,也 是印度与尼泊尔、不丹等国相邻交汇的地方。它以大吉岭 喜马拉雅铁路和出产红茶闻名于世。在晴朗的日子,往东 北方向望去,可以看见尼泊尔境内的珠穆朗玛南侧山脉。 站在老虎岭附近,还能看到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海拔八 千五百一十六米)、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八千八百四 十八米)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海拔八千五百九十一米 )。这些高耸云端、终年积雪的山峰,在蓝天的衬托下, 显得非常雄伟壮观。由于大吉岭海拔高,又位于避风的山 坡,夏季凉爽宜人,一直是印度著名的避暑胜地。 在大吉岭安顿下来后,一向以舞文弄墨、翻译见长的 刘华轩没了生计,只好恪守“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传统, 在大吉岭开设了一家川味小饭店,靠经营小饭店为生。生 意时好时坏,生活充满了艰辛。 对于刘曼卿而言,在大吉岭的两年多时间里,是她少 年时期最为顽皮、最为开心的一段日子。 一开始,小饭店需要人手帮忙。母亲有时就叫女儿管 管钱、洗洗碗、择择菜,但调皮的刘曼卿却时常拿小饭店 钱箱里的印度银币去街边的马戏团坐转轮车。母亲打她, 她就往嫂子身后躲。她不但自己贪玩,还不时地邀请邻家 小朋友一起玩,时间一长,她就成了“孩子王”,整天都 有许多小朋友围着她转。 当然,逐渐懂事的刘曼卿,有时也做些摆摊卖咸花生 和印度花茶的小生意,努力挣些钱补贴家用。 这种本钱小利润低的小买卖,虽然也会给小小的刘曼 卿带来成功的喜悦,但这并不是刘曼卿真正的内心向往。 事实上,她是一个懂得思考、向往生活的少年。她始终怀 念在拉萨汉藏文学校读书时的情景,时不时地会拿出昔日 的课本翻一翻。这些,父母都看在眼里。 深知女儿喜欢上学的父母,在家中经济状况稍有好转 后,又将刘曼卿送到一所印度教会学校学习藏语和英语。 这类教会学校校规非常严格,不仅对学生有成绩要求 ,还对学生有很高的礼仪要求。教会学校中女生居多,女 生们都穿校服剪短发,素颜上学。在教会学校里,刘曼卿 不但藏语学得好,英语也学得好,还经常用英语与校内的 西方传教士交流,学到了不少基督教的礼仪习俗。老师和 同学们都很喜欢她,说她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夏天晚上纳凉时,刘曼卿和妹妹常常围坐在父母身边 ,你一句,我一句地问这问那: 阿爸啦,为什么这里的肉没有肉味,只有咖喱味,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