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海天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5.80
折扣购买: 潮起潮落两千年(灿烂的中国传统潮汐文化)/自然国学丛书
ISBN: 9787550703018
宋正海,***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 主要从事地理学史、海洋学史与海洋文化、科学史理论、历史自然学、天地生人综合等研究。发表论文和重要文章500篇;出版专著和主编论文集20余部;主编丛书2套。为推动我国科学综合潮流,1990年在北京创办“天地生人学术讲座”,至今22年,将办到1000讲。内容涉及宇宙-地球-生命-人类社会之间的大交叉、大综合问题。
二、广陵观涛是汉代名胜 中国古代有涌潮的河口不止一处。***观潮风俗是广陵观涛和钱塘观 潮。由于这两处观潮风俗的发展,古代对涌潮的描述十分形象,对它的成因 也有较高水平的描述。 西汉时,长江扬州的广陵涛已闻名全国,西汉辞赋家枚乘在《七发》中 **次对涌潮作了十分生动的描写。枚乘在景帝时为吴王刘濞的郎中,刘濞 为西汉刘邦侄,封地在长江下游一带,建都广陵(今江苏扬州)。刘濞在其封 地内图谋篡夺帝位,枚乘上书吴王进行规劝,指出“游曲台,临上路,不如 朝夕之池”(《汉书·枚乘传》),意思是吴国的潮汐比长安名胜曲台的景色 *为壮观,吴王应该满足。枚乘又写《七发》赋,对刘濞进行规劝,赋中提 到广陵观涛,还对广陵怒潮作了十分生动的描述。 (一)对广陵涛的描述 《七发》:“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兄弟,并往观涛于广陵曲江。 ”可见当时广陵观涛的时间是阴历八月十五*左右。接着,《七发》又细腻 生动地描绘了广陵怒涛的壮观:“其起始也,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其 少进也,浩浩澧澧,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之 腾装。其旁作而奔起者,飘飘焉如轻车之勒兵。六驾蛟龙,附从太白……凌 赤岸,簦扶桑,横奔似雷行。诚奋厥武,如振如怒,沌沌浑浑,状如奔马。 混混庉庉,声如雷鼓……” 东汉王充《论衡·书虚篇》有“广陵曲江有涛,文人赋之”的记载,说 明广陵观涛之风*盛。唐代也有赞美广陵涛的,崔颢《长干曲》诗:“逆浪 故相邀,菱舟不怕摇。妾家扬子住,便弄广陵涛。”这表明唐代仍有观赏广 陵涛之风,且已有弄潮活动。 (二)广陵涛的地点 《论衡·书虚篇》中的“广陵曲江有涛”,曾引起后世对广陵涛地点的 长期争论。 一种观点认为是浙江西兴的钱塘江。这首先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提出 的。他在《水经注·渐江水》中引《七发》所述之曲江时说:“潮水之前扬 波者伍子胥,后重水者大夫种,是以枚乘*涛无记焉。然海水上潮,江水逆 流,似神而非,于是处。”这段话将《七发》所述之曲江用来作浙江水(即 浙江、钱塘江)的注,可见他认为,广陵涛在浙江的钱塘江。清代周春《海 潮说》则论证广陵曲江在西兴,即今浙江萧山县(今杭州市萧山区)境内,曲 江即钱塘江。朱彝尊《曝书亭全集》卷三、三十一中论证广陵曲江是钱塘江 。卷三即《谒广陵侯庙》中还引述了元代钱思复“试罗刹江赋,证曲江即浙 江”的结论。 另一种观点认为是江苏扬州附近的长江。唐代徐坚不同意郦道元等学者 的钱塘江说,他在《初学记》卷六中指出:“枚乘《七发》曰:‘观涛于广 陵之曲江’,曲江今扬州也。”清代汪中《广陵曲江证》也认为:“曲江之 为北江(即长江)非孤证矣。”1781年,清代潮汐学史家俞思谦在《海潮辑说 ·入江之潮》中,确认广陵涛即长江扬州段的潮水,而非指钱塘江的潮水, 并指出郦道元在作《水经注》时,由于“据当时所闻,偶未深考”,造成此 误解。而“后人泥于郦注,遂以广陵之涛,移诸钱塘”,从而引发后世之争 。 目前学术界**涌潮形成条件是源于喇叭形河口和拦门沙坎等的存在, 潮流*阻而激发形成。当代历史地理研究认为,西汉时长江扬州段正具备形 成涌潮的条件。陈吉余对南京一吴淞段的长江进行历史水文地理学考察,其 论文指出:“可推断在公元前后一、二世纪甚至到四、五世纪,江口的形势 与现在有着本质的差别。当时长江口是一近喇叭形的河口,一直到圃山以上 扬州附近,才见收缩。也就是说扬州以上,江已形成,扬州以下为海湾形状 ,在骤然开阔的扬州湾内,**着沙洲。当中以开沙*大,使江流分叉,北 支在扬州城东形成曲江。海潮上溯,至圃山以上,奔腾澎湃,形成涌潮,历 **称之为广陵潮。”论文中又绘出《2000年前长江河口图》(见图1-2)。 1982年,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所描绘的西汉长江河口轮廓也 是这样。杨迈里《广陵涛》中指出:“广陵曲江指的是长江扬州、镇江河段 。”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