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终极版)(精)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终极版)(精)
作者: 田涛//吴春波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7.70
折扣购买: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终极版)(精)
ISBN: 9787508678719

作者简介

田涛,华为高级顾问。 吴春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田涛,华为高级顾问。 吴春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田涛,华为高级顾问。 吴春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田涛,华为高级顾问。 吴春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春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管理。1995年进入华为,任高级管理顾问至今,兼任人力资源部副总裁。同时任《华为人》和《管理优化报》主编,曾协助任正非起草《华为基本法》,参与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华为内部再次解密 新增100多位中高层近身访谈、300多万录音资料,首次披露任正非及华为中高层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

内容简介

时代·命运:妄想家任正非   20 多年前的 1987 年,一个叫任正非的中年男人被当时的主流 社会抛离了,那年他虚岁 44 岁。“4”在汉语的谐音中意味着死亡、 寂灭、消失;但双 4 相加则是 8,在中国南方的方言中是“发”的意 思;而“4×4=16”又代表着“期待顺利”—“要顺”,“6”意味 着“顺”。   在这个充满了明喻、暗喻的多义命运玄机的年龄,任正非开始 了他的商业人生。其实,在此之前,他也有过不到三年的商海经历, 但结果却是以失败者的角色出走。   44 岁的“失败者”任正非创建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华为),一家民营企业。从此,任正非与华为成了密不可分的命运共 同体。华为是那个变革年代初期的边缘者、“私生子”,而任正非则 是那个手持长矛、大战风车的堂吉诃德。   20 世纪 70 年代末,伟人平和他的一批志同道合的战友、老人,在中国大地发动了一场颠覆性的经济革命。从 1978 年到 1988年,10 年间,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几千年来,在 中国,政治家与人文知识分子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农业是这个国 家的经济主脉;商人,作为一种职业,几乎没有什么地位,成功如 吕不韦、胡雪岩之流,也不过是政治的依附者。是平,以其巨 大的政治勇气和对国内外大势的深刻洞察,在中国千年旧体制和 “文ge中国”的僵化模式上,拉开了一道敞亮的豁口。自此,中国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革命,其规模之大、影响力之 巨,世所罕见。商人,作为一个阶层,在中国也慢慢有了自己的地位。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涌动着激情和躁动。小平的改革开放战略需要一批先行者和追随者,更需要一批实践家。 于是,有了第yi拨“吃螃蟹”的步鑫生、马胜利、牟其中、年广久、张瑞敏、柳传志等“改革人物”。改革开放的潮流,像一个巨型的旋 涡,把那些旧体制的反叛人群,以及渴望冒险的活跃分子,一下子 吸到了新的未知的万花筒中。   军人任正非,正是在这个时代的节点上,情愿抑或不情愿地成 了被边缘化的商人,而且还是“个体户商人”。任正非创立的华为,起步的生意是电信设备贸易,用那个年代 的贬义说法,是“二道贩子”。正是这个“二道贩子”,它的创始人 在开业之初就给自己和公司画了一张“大饼”:20 年后,华为要成为 世界的电信制造企业。乱世出英雄。在动荡变革的年代谁能成为优秀的领导者?美国 塔夫斯大学精神病学专家纳赛尔·伽米指出:在精神病人中找吧。 他发现,那些在非常时期表现卓越的领袖人物通常都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事实上,在华为曾经艰难的时期,任正非患过抑郁症和焦虑症。20 多年前,当任正非以一个骑士的做派向他有限的几十个 听众喊出“世界梦想”的口号时,这些听众要不成了半信半疑的 “信众”,要不干脆背过身说:老板脑子坏了!   与任正非患有同样“妄想症”的人,在那个激荡的年代有一批。 做计算机部件贸易的柳传志,心中的“癔症”是挑战 IBM,20 年 后,他做到了。幻想着炸开喜马拉雅山,引雅鲁藏布江水源到黄河, 用中国的袜子换取苏联飞机的狂人牟其中,后来却进了监牢,据说, 高墙铁网也没能锁住他的激情与狂想。而在电信制造行业,同样有一批狂人。听听他们为所在公司起 的名称吧:巨龙—“龙”乃中国的象征,前面还有一个“巨”字; 大唐—“唐”,中国历史上鼎盛的朝代之一,唐朝的简称,也有 “中国精神”的指代意义;中兴—中华复兴;华为—中华有为, 为中国崛起而有为。要知道,这 4 个具代表性的中国通信制造企业,早的创立年份是 1985 年(中兴通讯前身:深圳市中兴半导体有限公司于 1985 年诞生)。资本短缺、技术匮乏、人才稀少,是当 时这几家企业乃至整个中国通信业的共同的现实。而它们面对的却 是无比强大的对手:普遍拥有几乎百年以上历史的西方公司。蚂蚁对抗大象,需要一批梦幻家,一批富于想象力的理想主义 者。让我们记住这 4 个 20 多年前的中年男人吧:巨龙的创始人邬江 兴、大唐电信的创立者周寰、中兴通讯的创始人侯为贵、华为的创 立者任正非。在后来的 20 多年中,这 4 个男人,在中国和世界的电信界,演 绎了无数曲折的、过山车式的、激荡人心的商业和人生的悲喜剧。   道不同,共相谋:4 个男人的故事   傲慢的跨国巨头们   百废待兴,百业待举。这两个词,在 20 世纪 80 年代的中国, 几乎成为各级官员口中和新闻记者笔下热门的口号之一。在一个 曾经靠口号和语录治国的国度里,往往一个热门词即代表着那个时 期的社会与政治焦点。的确,中国在结束了一场浩劫之后,社会和 经济生活却依然处于半停滞状态。邓平以“改革开放”的口号, 激活了僵化的体制,解放了生产力,更实现了对人的解放。经济建 设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速度与效率成为 10 亿中国人的主旋 律。然而,电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却远远滞后于发展的节拍。 尤其是通信业,1978 年我国的局用电话交换机总用量只有 405 万门, 电话用户不到 200 万户,电话普及率仅为 0.38%,世界排名在 120 名之后,低于非洲的平均水平。当时装一部电话是奢chi行为,只有 少数特权阶层才能独享。而此时距美国人亚历山大·贝尔发明电话 已过去 100 多年。通信设施的极端落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大发展 的几大瓶颈之一。大规模、快节奏地推进通信设施建设,在当时的 中国成为一项紧迫的战略。然而,中国自己在通信产业领域却几 乎是空白,没有一家稍微像样的电信设备企业。于是,便有了后来 的“以市场换技术”的重大决策。此时,正值全球范围兴起了一场 信息技术革命。中国在通信领域的率先开放,既推动了我国通信设 施的建设步伐,又实现了与世界信息技术发展潮流的对接。应该说,当时的“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是极富远见的。而汽车工业则相反,多年的市场保护主义使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始终处于 落后追赶的境地。开放,必定充满着阵痛。曾几何时,西方公司大举进入中国市 场,高价格、低服务,甚至无服务。今天程控交换机每线价格 10 美元左右,而当年的价格是每线 500 美元,整整高出 50 倍!而且还要 等很久才能交付产品。卖方即上帝—这在拥有悠久商业传统的西 方国家,几乎是极荒谬的逻辑,但在 20 世纪 80 年代的中国通信市 场,却是事实。“七国八制”(其后变成了“八国九制”)—日本的 富士通株式会社(1935 年创立,以下简称富士通)、日本电气股份有 限公司(1899 年创立,以下简称 NEC)、瑞典的爱立信公司(1876 年创立)、比利时的贝尔公司(1877 年创立)、法国的阿尔卡特公司(1898 年创立)、德国的西门子股份公司(1847 年创立,以下简称西 门子)、美国的 AT&T(1877 年创立;1996 年 4 月,其网络系统与 技术部门独立为朗讯科技)、加拿大的北方电讯公司(1895 年创立, 1998 年与海湾网络合并成北电网络公司)、芬兰的诺基亚公司(1865 年创立)等,跨国巨头们以傲慢的姿态,在中国市场上高价销售产 品的同时,也享受着市场征服者的胜利的快感。   一代人的宿命   必要的学费与代价,换来的是通信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同时, 国家的决策者们也适时启动了中国通信制造业的发展战略。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国内诞生了 400 多家通信制造类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多种所有制背景的公司,纷纷崛起。“国有企业”的代表人物有邬江兴(1953 年出生),一位在职的军军官,曾被称作通 信行业的“民族英雄”“中国大容量程控交换机之父”,邬江兴是巨 龙的创始人,现为军事院校少将校长;周寰(1944 年出生),原邮电 部科技司司长,留美归国人士,曾任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 院院长,后来创办了大唐电信;侯为贵(1942 年出生),航天部下属 企业 691 厂技术干部,1985 年南下深圳,创建了中兴通讯。毋庸置 疑的是,他们和他们所创立的企业,在当时的背景下,都肩负着某 种国家使命,即为中国的通信事业建功立业,在不远的未来向西方 巨头发起挑战!   而民营企业又何尝没有民族使命感呢? 1987 年创立华为的任正 非,当时提出的口号是:做民族通信企业的脊梁!   这是一代人的宿命。他们,出生于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浓重的 家国情怀,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使命感、道德感、领袖欲与清教 徒般的奉献精神集于一身。这一代人中的佼佼者,内心中总是燃烧 着火焰,充满着躁动,以及对固有环境的反叛,所以,每当时代赋 予他们一丁点儿的机会时,他们都会选择出走和挑战,哪怕胜算并 不是很大。“巨大中华”的这 4 位领军者,就属于这一类人。   很可惜,那样的荡漾着激情的改革年代,和那一代创业者身上 所散发的生命光芒,在今天的中国,似乎再也找不到了。   …… 柳传志、冯仑、秦朔、牛文文、陈彤、吴晓波 联袂诚挚推荐   这是《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新版本!本书历时3年精修原著,60%大幅度增改,新增100多位中高层近身访谈、300多万录音资料,再次披露任正非及华为中高层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   颠覆外界对于华为的认识,研究华为及任正非的教案级著述。   对华为深刻、系统、权wei的解读,还原一个真实、可信、丰满的任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