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金城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2.90
折扣购买: 中外文学读本
ISBN: 9787515520568
梅雯,现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著有《破碎的影像与失忆的历史》等作品。
《诗经》(节选) 《诗经》,又称《诗》三百,简称《诗》,分风、雅、颂三部分,共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是周王朝经过诸侯各国的协助,进行采集,再由较高文化修养的乐师整理、编纂而成。《汉书·艺文志》认为,其用途是“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出于对这部诗集的社会作用、教育作用的认识和高度重视,孔子把它当成教授学生的教材,对它进行过整理编定。汉代以后,它成为儒家的经典,被称为《诗经》。 《诗经》是中国文学的起点,也是中国文艺的起点。从《诗经》的出现看,诗和音乐、舞蹈的关系非常密切,诗和乐是不分的,诗以乐的方式来流传散布。而《诗》三百中诗的流传、采选、编定的过程,又掺入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不同的政治诉求和情感诉求。这和重视制礼作乐、以礼乐来维护宗法制度的周朝文化特点直接相关。经过儒家的进一步宣扬,礼乐文明背景下出现的,用乐来调和社会秩序、用情感的审美表现形式来作用和反作用于社会政治的《诗经》成为中国文学的典范,也为中国以后的文艺形态规定了大的方向。 周南·汉广(1) 南有乔木(2),不可休思(3);汉有游女(4),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5)思;江之永矣,不可方(6)思。 翘翘错薪(7),言刈其楚(8);之子于归,言秣其马(9)。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10);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注解〗 (1)这是一首流传于江汉之间的诗歌。汉为汉水,江为长江。江汉遥阻,一位樵夫追求爱慕意中人而不得。诗篇名“汉广”,意为汉水江面开阔。“汉广”既是地理上的距离,更是主观心理上的距离。 (2)乔木:高大耸立的树木。 (3)休思:休,休息。思,语末助词。 (4)汉:汉水。 (5)泳:亦作漾。 (6)方:古称竹筏、木筏为方。这里以名词用作动词,乘筏渡江的意思。 (7)翘翘:众多高出的意思。错薪:草木杂柴。 (8)刈(yì):割。楚:又称为荆,一种丛生之木,叶子细嫩,是喂马的好料。 (9)于归:女子出嫁。言:语助词。秣(mò):喂马。 (10)蒌,蒌蒿,可作喂马饲料。“刈楚”“刈蒌”“秣马”“秣驹”都是为婚礼之用。诗中的“刈楚”“秣马”“刈蒌”“秣驹”等举动都和意中人“汉之游女”的婚礼相关。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意中人出嫁他人,樵夫在为她的婚礼准备;另一种认为是樵夫幻想意中人和自己举行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