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学真原(科学技术类)/中国文库

天学真原(科学技术类)/中国文库
作者: 江晓原
出版社: 辽宁教育
原售价: 24.00
折扣价: 19.20
折扣购买: 天学真原(科学技术类)/中国文库
ISBN: 9787538280487

作者简介

江晓原,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系主任,上海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中国性学会常务理事,上海性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前副理事长。 1955年生,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天体物理专业,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是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博士。 曾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工作15年,长期领导中国唯一的天文学史研究组,1994年由中国科学院破格晋升教授。 1999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 以天文学史和性学史研究著称,并致力于科学文化传播工作。 近年感兴趣的新领域:科幻研究。 已在海内外出版了50余种书籍,包括《天学真原》、《回天——武王伐纣与天文历史年代学》、《紫金山天文台史》、《云雨——性张力下的中国人》等专著,《江晓原自选集》、《年年岁岁一床书》、《小楼一夜听春雨》、《南腔北调——科学与文化之关系的对话》、《我们准备好了吗?——幻想与现实中的科学》等文集,《性感:一种文化解释》、《人之上升》等科学文化著作,《剑桥插图天文学史》等译著,主编《我们的科学文化》等系列丛刊。 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还发表了大量书评、影评、随笔、文化评论等,并在京沪等地多家报纸杂志长期撰写个人专栏。 “科学·历史·文化”网站主持人:http://www.shc2000.com 新浪网博客:http://blog.sina.com.cn/jiangxiaoyuan

内容简介

天学在古代中国社会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本章Ⅰ考察分析了这种特 殊地位的六方面表现: 甲,在历代官史中的特殊地位。 乙,古籍所见在上古政务中的特殊地位。 丙,在古代知识系统中的特殊地位。 丁,在古代数术中的特殊地位。 戊,天学家及天学机构之特殊地位。 己,历代对私习天学之厉禁。 并且特别指出:这六方面都是旧有理论或传统说法难以做出令人满意 的解释和说明的,而这六方面相互之间又有不少内在联系。如欲对这六方 面做出全面的、自洽的解释和说明,必须另辟蹊径。 从《史记·天官书》中的“昔之传天数者”名单人手,以先秦两汉重 要古籍为主,对其中有关该名单中人物的记载作“地毯式”搜检和分析, 考察该名单中人物以何种面目呈现出来。由于该名单对于古代中国天学家 而言具有代表意义,因此考察该名单所得的结论也就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 。这一结论是: 古人心目中的天学家——“传天数者”,最早是上古时代专司交通天 地入神的巫觋,此后分工渐细,乃演变成专职的星占学家。而且,无论是 上古通天巫觋还是后世星占学家,他们都是只服务于王家的。 天学家的起源及其所扮演的社会文化角色既已判明,乃进而探讨灵台 ——它既是天学家工作之所,也是王家天学机构的象征之物——的起源及 其所扮演的社会文化角色,所得结论竟恰好与关于天学家的上述结论平行 而且相互呼应: 灵台本是上古巫觋作法通天的神圣坛场。它又常与明堂联系在一起, 后者不仅也是通天之所,又是天子接见诸侯、分别尊卑、发号施令的行政 之所。与天学家仅服务于王家这一点相对应,灵台及其所代表的天学机构 和天学事务,也始终只是王家独有之物。 在上述两项结论的基础上,遂可进人问题的最核心、最关键之处,即 天学与王权的关系: 垄断的、独占的通天手段,在上古是王权的来源,到后世成为王权的 象征。因此。如果谁对天学——古代中国最重要的通天手段——的垄断被 打破,就意味着他的王权受到挑战并且被削弱了;反之,如果谁试图建立 新的王权,则拥有自己的通天手段是他的当务之急。《诗·大雅·灵台》 所咏周文王建造灵台之事背后的千年文化隐义,由此豁然明朗,得到充分 的阐释。而天命的确认(也就是王权的确立),除了依靠经济、军事实力和 “有德”之类的道德优势之外,最根本的政治资本即拥有独占的通天手段 。因此,天学在谋求王权者为急务,在已获王权者为禁脔,这在中国漫长 的古代社会历史上一直如此,只不过在早期可能表现得更直接、更明显一 些。 此外,以天学为灵魂、为主干的阴阳数术,虽然广泛在民间留传,但 它同时仍是皇家天学机构专门司掌的学术及事务之一部分。阴阳数术同样 是通天通神的学问,但它与王权的关系相对天学而言要疏远一些,故垄断 的情形相对也松缓一些。不过,如果将阴阳数术用于政治斗争,则仍将受 到朝廷的严惩。 基于上述诸结论,本章Ⅰ中所论天学在古代中国社会文化中特殊地位 的六方面表现,即可同时得到完全自洽的阐释。简言之:甲、乙、丙三方 面都肇因于天学对于确立王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丁,根本原因在于数术 也是通天通神之学,而天学是最重要的通天之学,而且数术始终是由“传 天数者”执掌的;戊、己两方面,则显然肇因于为确立王权而对天学的垄 断与争夺。 在本章的理论阐释中,张光直关于独占通天手段和王权之关系的学说 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这个问题上,张光直的贡献是奠基性的、开创性的。 但是他的目光完全没有触及古代中国文化中最直接、最主要的通天手段— —天学。然而,文化是一种综合体,只要深入探索下去,从不同的角度出 发都有可能接触并且揭示其核心观念。张光直的卓越之处恰恰在于:他仅 从偏锋支路出发(对于通天的手段和工具而言,现在看来像青铜礼器及其上 的动物纹样之类,无论如何不能算是最直接、最主要的),竟能正确地揭示 古代中国文化的核心观念,这不能不说是天才的表现。他的学说只有一根 “青铜支柱”,竟然就已如此坚固,如此富有启发性和建设性,简直可以 说是文化史研究上的一大奇迹。 现在,通过本章的探讨,阐明天学的根本性质——通天之学,以及天 学作为古代中国文化中最直接、最主要的通天手段,它是如何与王权交互 作用、密不可分。这样,不仅为张光直的学说提供了一根远较“青铜支柱 ”更为坚固的理论支柱(不妨名之曰“天学支柱”)。而且也为进一步研究 探索古代中国天学的政治、文化功能及其发展,初步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 路。这条道路是否一定能带来令人满意的收获或正确的结论,固然尚未可 必,但无论如何,尝试一条新路,对于学术研究来说,至少总是有其价值 的。P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