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心清净能断烦恼(林清玄散文精选)

自心清净能断烦恼(林清玄散文精选)
作者: 林清玄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3.50
折扣购买: 自心清净能断烦恼(林清玄散文精选)
ISBN: 9787535492883

作者简介

林清玄,**高雄人,**散文大师,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曾任**《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主编等职。二十岁出版**本散文集《莲花开落》,正式走上散文创作的道路;三十岁前揽尽**各项文学大奖;三十二岁与佛法结缘,入山修行三载,出山后写成“身心安顿”系列,成为20世纪90年代***畅销的作品;四十岁出版“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被推为当代*具影响力的图书;五十二岁完成《林泉》、《清欢》和《玄想》,被选为**中学生**读物。 他从文学到佛学,悲智双运,情境兼容,不断创造推新,自成一家之言。三十多年来,他著书百余部,且本本畅销,风靡整个华人世界,被誉为海内外*有影响力的华语散文大师。

内容简介

冰糖芋泥 每到冬寒时节,我时常想起幼年时候,坐在老家 西厢房里,一家人围着大灶,吃母亲做的冰糖芋泥。 事隔二十几年,每回想起,齿颊还会涌起一片甘香。 有时候没事,读书到深夜,我也会学着妈妈的方 法,熬一碗冰糖芋泥,温暖犹在,但味道已大不如前 了。我想,冰糖芋泥对我,不只是一种食物,而是一 种感觉,是冬夜里的暖意。 成长在**“光复”后几年的孩子,对番薯和芋 头这两种食物,相信记忆都**深刻。早年在乡下, 白米饭对我们来讲是一种奢想,三餐时,饭锅里的米 饭和番薯永远是不成比例的,有时早上喝到一碗未掺 番薯的白粥,就会高兴半天。 生活在那种景况中的孩子只有自求多福,但*为 难的恐怕是妈妈,因为她时刻都在想如何为那简单贫 乏的食物设计一些新的花样,让我们不感到厌倦,并 增加我们的生活趣味。我至今*怀念的是母亲费尽心 思在食物上所创造的匠心和巧意。 打从我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就经常在午后的空闲 里,随着母亲到田中采摘野菜,她能分辨出什么野菜 可以食用,且加以*可口的配方。譬如有一道菜叫“ 乌莘菜”的,母亲采下那*嫩的芽,用太**烧汤, 那又浓又香的汤汁我到**还不敢稍稍忘记。 即使是番薯的叶子,摘回来后剥皮去丝,不管是 火炒,还是清煮,都有特别的翠意。 如果遇到雨后,母亲就拿把铲子和竹篮,到竹林 中去挖掘那些刚要冒出头来的竹笋,竹林中阴湿的地 方常生长着一种可食用的蕈类,是银灰而带点褐色的 。母亲称为“*肉丝菇”,炒起来的味道真是如同* 肉丝一样。 就是乡间随意生长的青凤梨,母亲都有办法变出 几道不同的菜式。 母亲是那种做菜时常常有灵感的人,可是遇到我 们几乎天天都要食用,等于是主食的番薯和芋头则不 免头痛。将番薯和芋头加在米饭里蒸煮是很容易的, 可是如果天天吃着这样的食物,恐怕脾气再好的孩子 都要哭丧着脸。 在我们家,番薯和芋头都是长年不缺的。番薯种 在离溪河不远处的沙地,纵在*困苦的年代,也会繁 茂地生长,取之不尽,食之不*;芋头则种在田野沟 渠的旁边,果实硕大坚硬,也是四季不缺。 我常看到母亲对着用整布袋装回来的番薯和芋头 发愁,然后她开始在发愁中创造,企图用*平凡的食 物,来做*不平凡的菜肴,让我们整天吃这两种东西 不感到烦腻。 母亲当然把*好的部分留下来掺在饭里,其他的 ,她则小心翼翼地将之切成薄片,用糖、面粉,和我 们自己家生产的*蛋打成糊状,薄片沾着粉糊下到油 锅里炸,到呈金黄色的时刻捞起,然后用一个大的铁 罐盛装,就成为我们*常食用的饼干。由于母亲故意 宝爱着那些饼干,我们吃的时候是用分配的,所以就 觉得格外好吃。 即使是番薯有那么多,母亲也不准我们随便取用 ,她常谈起那个时代空袭的一段岁月,说番薯也和米 饭一样重要。那时我们家还用烧木柴的大灶,下面是 排气孔,烧剩的火灰落到气孔中还有温热,我们*喜 欢把小的红心番薯放在孔中让火烬焖熟,剥开来真是 香气扑鼻。母亲不许我们这样做,只有得到奖赏的孩 子才有那种特权。 记得我每次考了**名,或拿奖状回家时,母亲 就特准我在灶下焖两个红心番薯以作为奖励;得到从 灶里焖熟的番薯,心中那种荣耀的感觉,真不亚于在 学校的讲台上领奖状,番薯吃起来也就特别有味。我 们家是个大家庭,我有十四个堂兄弟、四个堂姊,伯 父母都是早年去世,由母亲主理家政,到**,我们 都还记得领到两个红心番薯是多么隆重的奖品。 番薯不只用来做饭、做饼、做奖品,还能与东坡 肉同卤,还能清蒸,母亲总是每隔几*就变一种花样 。夏夜里,我们做完功课,*期待的点心是,母亲把 番薯切成一寸见方,和风梨一起煮成的甜汤;酸甜兼 具,颇可以象征我们当*的生活。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