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浙江科技
原售价: 19.90
折扣价: 9.80
折扣购买: 中国最美的度假天堂(畅销升级版)/图说生活
ISBN: 9787534144752
陈长春,网名:行走的雨,远方网(http://www.likefar.com)创始人。曾任天涯社区旅游休闲版版主,多家人文地理杂志以及旅游媒体撰稿人。热爱行走,致力于帮助*多自助游爱好者获得准确实用的出游信息。除了本书以外,现正在策划《中国自助游*略》等系列自助游工具书。
浙江西塘 那桥,那廊,那石弄 有这样的地方,它凝聚着你的梦想,透射出淡淡的忧伤,传递 着深情的呼唤。西塘,就是这样的地方! 江南的天空下总给人黛瓦清流、黑白分明的印象。而西塘,却像 一个偏僻之隅的娴静女子,不经意地闯进视野,待你一望,就再也转 移不了视线。 西塘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距县城11千米,是一座已有千年 历史的文化古镇。它与乌镇、同里被称为“江南三古镇”,然而却没有 乌镇刻意的精巧,同里厚重的游览气息,只是淡淡地透着朴实与悠然。 西塘虽出名,却不重宣传,在它身上有一种超脱于人为的“冷”,而多 了一份原始的人文生态的亲近。 西塘的宅院、商铺大多临河而建,由于南方的建筑习惯,就形成 了一条条并行的小巷和街道,当地人称之为弄堂。弄堂是西塘人的命 脉,包含着西塘百年的历史。西塘的宅弄很长,有三五进、六七进之说, 可住二三十户人家。穿行在西塘弄堂深处,摸着两边的青砖,望着远 远的细长的小径,一丝远古的记忆渐渐涌来,滋润心田,身心温静。 弄里古老的青石板清纯而古朴,在湿润的暖风下,发出醉人的幽光。 弄边斑驳的墙壁上写满了岁月的悠长,高高的砖瓦墙里却散发着闲适、 宁静与恬淡的气息。这里仿佛是遗落在寂静时空里的一粒细沙,时间 也被小弄拉得悠长悠长,长到每一次呼吸都无比漫长;可是时间又被 挤得很窄很窄,弹指间,千载已过,只留下老屋上茂盛的*,观望着 小镇的宁静和久长。 “不到石皮弄,不算到西塘”,西塘人如是说。石皮弄是王家尊闻 堂与种福堂之间的过道,68米的“细线”是两百多块薄薄的石板铺成的。 说它是一条“细线”,一点也不夸张,深深的弄里,*宽处也仅有1米, 两人相向而遇,需侧身才能过。而“石皮”的得名,还源于那薄薄的 石板。据考证,那薄薄的石板下,是一条使全弄雨天也不会积水的水道, 薄如皮的石板是作为下水道的表皮而存在,所以才叫“石皮弄”。 西塘有很多桥。这些经年的石桥上,发生过多少迷茫的抑或忧伤的, 又或者是温暖的故事呢?在这里,惺惺相惜的古桥和村镇,是否也给 你指明了一种方向? 远望,一片木色长廊悠然立于石上——西塘,你为何如此亲切? 终于忍不住,轻轻踏上“长廊”,体会那“一帘烟雨,一船梦”的 美好。踱着轻柔的脚步,漫步在廊棚里,石板的“咚咚”定会唤起你 轻快的笑容。廊棚是西塘的标志,是一道风情万千的风景线。在这沿 河而建的千米长廊上,**上演的,是西塘百姓的柴米油盐、锅碗瓢盆。 事实上,浪漫的“烟雨长廊”只是西塘人家伸长的屋檐。据说“长廊” 下铺砌的石板,是故意设计成空心的,这样可以使积水流走,也是廊 棚终*“咚咚”歌唱的原因。 廊棚下曾经走过一些诗意的人,或许也曾走过一些失意的人。然而, 淡然的西塘人却在水边老屋里住着,如果赶得巧,你可以与这些悠然 的西塘人坐在一起,悠然地看水,悠然地品尝。 也许前世,你便是这悠悠西塘河边的一株垂柳,迎风沐雨;于是今 生,不论在何方,心中一直惦念一个地方,那细长的弄堂,浅浅的笑…… 江苏同里 藏在深闺的小家碧玉 每座古镇都有她的独特之处,而同里的特点就是:让人觉得 亲近,就仿佛她是你前生的闺房。走进同里,就像走进了前生的房 间,房内有一张雕花木*,沉沉的黑里泛着幽幽的红,一切是那么 温馨而又熟悉。 同里隶属于江苏省吴江市,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四面临水, 八湖环抱,风景优美。镇区被“川”字形的15条小河分隔成七个小岛, 而49座古桥又将小岛串为一个整体。建筑依水而立,以“小桥流水人家” 著称。去同里游一次,不能不说是一次心灵的回归。古色古香的店铺, 逶迤幽长的街巷,粉墙黛瓦的民居,还有那若隐若现的古桥,迎风拂 水的绿柳,无不透着一副宁静与安详。印象*深的还是同里水,那是 一弯悠悠绿水,水活且清,基本上“家家临水,户户通舟”,有“水巷 小桥多,人家尽枕河”、“柳桥通水市,河港入湖田”的独特景观。 因水成街,同里的街道是古老的,大多是明清年间的古建筑,给 老街披上了一层幽幽深深的神秘色彩。但街上正现做现卖的各种香喷 喷的小吃,却又在实实在在地告诉你,这里“人间烟火鼎盛”。写着店 名的各色小旗在古街上空飘动,一股悠悠古风扑面而来,远远望去, 费孝通先生为古街题写的“明清遗风”四个大字,正镶嵌在古朴庄重、 高高耸立的大理石门楼上,一种恍若隔世的沧桑感从心底油然而起。 这些老街或绿树掩映,或依水傍屋,或店铺林立,但都是宁静恬淡的, 这种静是一种远离尘世的静,一种超凡脱俗的静,一种真正从心灵上 求得平静与快活的静。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同里的老街也悄悄地发 生了一些变化,有些老式的商店装起了霓虹灯,有些石库门的楼屋换 上了铝合金窗,有的被粉刷得亮亮堂堂,有的正在播放着年轻人喜欢 的乐曲,但这些变化无损于老街给予每个游人的那份浓浓的风情。老 街是同里一条流淌着生活暖流与生命色彩的小河,它的变与不变,都 将给古老的小镇带来一种新的希望。 水乡无桥,就如书店无书。河道纵横的同里是由一座一座桥串连 起来的,而且每一座桥都有自家的韵味。迂回曲直的河道就像缠绕在 古镇上的一条条丝带,而一座座风格迥异的石桥则是丝带上一个个美 丽的蝴蝶结,连接着古镇的大街小巷,连结着小镇的古代与现代。 在古镇,桥龄*长的桥,要数思本桥。它建于南宋,距今已有700 多年,至今仍岿然不动,临立在川清水秀的桥港上。*小的桥是坐落 在环翠山庄荷花池上的独步桥。此桥桥面总长不到1米,宽2米,两 人相遇时都需侧身而过,其小巧玲珑,堪称一*。 而镇上*有名的桥是“三桥”——即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三 座石桥均以小巧见长,古朴典雅,以三足鼎立的姿态互相依伴伫立在 古镇中心。据说,从古至今同里人逢喜事有“走三桥”的风俗。他们说, 走过太平桥,一年四季身体好;走过吉利桥,生意兴隆步步高;走过 长庆桥,青春长驻永不老。所以当地人都很看重“走三桥”,小孩满月 或是喜庆婚嫁,都要到三座桥走一走,以图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古桥是同里的一大特色,每个前来古镇参观游览的客人都可以在 此看到,这些风格迥异并流传着美丽故事的古桥是如何经*了漫长岁 月风风雨雨的侵袭而变得温柔多情起来。它们是古镇活的历史。 P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