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总有好方法(不费劲教出优秀孩子的管用绝招)/吴甘霖教育方法书系

好妈妈总有好方法(不费劲教出优秀孩子的管用绝招)/吴甘霖教育方法书系
作者: 吴甘霖//邓小兰
出版社: 接力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3.10
折扣购买: 好妈妈总有好方法(不费劲教出优秀孩子的管用绝招)/吴甘霖教育方法书系
ISBN: 9787544845328

作者简介

邓小兰,著名母亲素质教育专家,畅销书作家,高级培训师。曾任中国青年报资深记者、全国妇联华坤女性调查中心主任等职。邓小兰曾与吴甘霖合作出版多本畅销书,并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进行多次家教讲座,深受欢迎。 吴甘霖,我国著名方法学家,自主管理教育专家,畅销书作家。曾任中国青年报资深记者、中华文化传播集团副总裁等职,所著《方法总比问题多》发行100多万册。同时,还出版自主教育读物《孩子自觉我省心》等40多本著作。

内容简介

第十二章通过改善沟通改善关系 一、负面沟通步步雷区,正面沟通处处阳光 1、“一句话能让人笑,一句话能让人跳” 有一次,我们问一个16岁的少年,为什么不愿意 和妈妈交流,他回答说: “我讨厌她一跟我说话就像开批判会,家里又不 是法庭,她为什么要把自己搞得像个法官似的。” 可见懂得说话是多么重要。中国有句古话:“一 句话能让人笑,一句话能让人跳”。同样的意思,用 不同的语言表达,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 周末,女儿把头发梳得花里胡哨、穿着吊带露脐 装准备出门和朋友逛街。 坐在客厅的妈妈一看,立即皱起了眉头: “看你穿成什么样子,赶紧回屋换掉。” 原本觉得自己挺美的女儿一听,也很不高兴: “穿成这样怎么啦,别人能穿,为什么我就不能 穿?你成天就知道管我,连穿件衣服都没有自由,烦 不烦!” “我是你妈,我不管你谁管。你穿成这样,邻居 看见了会怎么想?” “哼,说来说去就是为了你的面子。他们愿意怎 么想就怎么想,关我什么事。” 说完,女儿一摔门就出去了,留下妈妈一个人在 家里生闷气。 在这次失败的沟通中,妈妈没有站在女儿的角度 ,理解她正是爱美的年龄,喜欢新潮的打扮是很正常 的事,一开口就让双方的情绪形成了对立,女儿也不 愿意去理解妈妈的担忧。 这样沟通起来自然就是你觉得你有理,我觉得我 没错,根本说不到一起。 但如果换一种说话的方式,效果可能就会不一样 。 女儿的打扮并没有让妈妈大惊小怪,反而带着欣 赏的眼光由衷地赞美了一句:“我女儿今天可真漂亮 !” 女儿有点诧异地看了妈妈一眼。 “像你这样的年纪,就应该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 亮。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想打扮都没条件呢,最 多也就在头发上别个小发卡。” 妈妈的话让女儿的心情好极了。 “不过说实话,让这么漂亮的女儿走在大街上, 妈妈还真有点不放心。你记不记得前两天看电视,说 有个女孩穿得很漂亮走在大街上,结果被坏人盯上了 ?” 女儿看了妈妈一眼,转身回去换了一件短袖T恤 穿上: “这下您不担心了吧!” 在这次沟通中,妈妈没有一开始就否定女儿,而 是对女儿的行为表示理解,并且赞美了女儿,然后再 适当地表达出自己的担忧。而心情愉快的女儿,也对 于母亲的担忧做出了让步。 目的都是想让女儿不要穿着太暴露出门,第一种 沟通方式,不仅没有效果,反而让母女之间的关系变 得更加紧张,而第二种沟通方式,却轻轻松松让女儿 做出了让步。 很多时候,沟通的效果不理想,是因为妈妈总是 以自己的经验、是非标准和好恶让孩子做什么,不做 什么,却忽略了孩子是独立的人,他的想法也应该得 到尊重。只有彼此都能够尊重对方,沟通起来才能够 没有阻力。 2、立足于解决问题,而不是谁占上风 正面沟通很重要的一点,是立足于解决问题,而 不是争论谁对谁错,更不是谁一定要占上风。 妈妈疲惫不堪地拎着大包小包从超市回来,随手 将儿子最爱吃的冰淇淋搁到了窗台上。 等儿子发现的时候,冰淇淋已经晒得快融化了。 儿子有些不高兴,忍不住埋怨说: “妈妈你怎么老是心不在焉,东西乱放,什么都 做不好。” 很多妈妈听了,可能会不舒服,觉得儿子怎么能 批评自己,自己的权威受到了质疑,甚至恼羞成怒: “臭小子,我每天那么辛苦,你不帮忙就算了, 居然还这么说。” 本来孩子一句无心的话,却因为妈妈的过激反应 ,让气氛变得剑拔弩张。 而有一位妈妈是这样做的,她不仅没有生气,反 而笑眯眯地说: “儿子,你说得没错,妈妈确实很多事都没做好 ,不过有一件事却做得非常漂亮。你知道是什么吗? ” 儿子摇了摇头。 “那就是,生了你这个最可爱的宝贝。” 然后,妈妈指了指窗台: “现在,麻烦你帮我把这个放到冰箱里去。” 孩子一听也笑了,不仅一溜烟将冰淇淋放进了冰 箱,还主动帮妈妈倒了一杯水。 这就是正面沟通的魅力。 作为妈妈,不一定凡事都强调自己的“尊严”和 “权威”,更不要认为自己是妈妈,做得就一定对、 比孩子有道理。 有时候,承认自己做得不够好,用幽默方式或其 他亲切的方式去化解矛盾,反而能让自己和孩子的关 系更加亲密。P22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