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槽边往事(和菜头自选集)
ISBN: 9787508654485
和菜头,生于1975年,肖兔。云南白族,气象预报专业。 因为常年在网上胡说八道而广受喜爱,是中国互联网文化领域的活化石。曾经把网络比作自家菜园,又经常自比一头拉磨的驴,多年来散落在网上的文章有数百万字,他认为这是他作为一头驴,拉完一天的磨,在槽边吃草时的思维。 所以,他把自己的文集称为《槽边往事》。
那些漫无目的的人生 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都在说:有规划好过没规划 ,有计划好过没计划,有目标好过没目标。所以学习 有计划,职场有规划,人生有目标。从这个角度来看 ,没有规划、没有目标的人生简直就是在犯罪。井井 有条、按部就班的人生是每个人所需要的,所谓到什 么年纪做什么样的事情。 可是,按照我浅薄的人生经验,观察我朋友中所 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是有所 谓人生规划的。即便是其中最成功的人,也绝对不好 意思着脸说今天的一切归功于自己的早期规划。他们 都在尘世间漫无目的地游荡了许久,而在这个过程里 偶然接触到的一些东西,却成为他们后来成功的缘由 。 如果觉得我的朋友们不够成功,我还可以拿乔布 斯举例。他的极简美学来自于早期嬉皮士时代对佛教 倾慕的结果,他对Apple(苹果)图形化界面的美学 追求来自于大学旁听字体课的思考,但他最终没有成 为伟大的堪布,或者伟大的英文字体设计师,而是创 建了苹果公司。去印度寻找佛教大能,或者是退学跑 去旁听字体课程,都是毫无疑义的闲游浪荡,但是其 结果却是惊人的。 我觉得人生中总得有那么一个阶段要漫无目的地 闲游浪荡。在我17岁之前,我的人生梦想就是四个字 :考上大学。这个人生目的可谓是实在到了极点,也 可谓是轻浮到了极点。因为到了17岁我真正进了大学 ,陡然发现人生完全失去了重心。苦读12年是为了上 大学,一切努力的意义都是为了上大学,等进了大学 就很自然地回答不了下一个问题:然后呢? 然后就是工作、买房、结婚、生子、退休、养老 ?如果不能为这些行为赋予某种意义,那么它们就毫 无价值。想不出这个意义,人就必须漫无目的地闲游 浪荡。因为在游荡的过程里,我可以废掉16年经由书 本和考试与世界建立起来的联系,这个联系如同动物 的条件反射,就像实验里的小白鼠踩踏板,踩下踏板 就有食物落下作为奖励,学习就是踏板,分数就是奖 励。 经由游荡,我和这个世界建立起一种新的联系。 这种联系源自于我对真实生活的观察和了解,看一件 事情如何做成,看一群人为欲望驱使会做出怎样的抉 择,看一切有意义没意义的事情,做一切有意义没意 义的事情,最终一个人可以多多少少了解到真实驱动 这个世界运转的成因。因为理解这个世界,构建了对 社会生活的真实图景,我才能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 也才谈得上选择,才能了解事物之间微妙的联系,明 白多大程度上自己可以利用这些联系做成点什么。 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多多少少才可以谈一点点责 任。 我知道,的确存在许多人,把自己的人生弄成一 张行事历,在每一个格子里填写要做什么,最后也做 到了,伟大的职业经理人都这样,伟大的运动员也这 样,伟大的行政官员还是这样。我可以承认,这些人 都早就想得特别明白,动手早,下手准,动手稳。问 题是,大多数人没有这么幸运,做不到对自己的人生 有如此洞见,总得困惑一段时间。 我也知道,漫无目的的人生并不相同,有积极观 察做积累的漫无目的,也有纯粹无心无脑的漫无目的 。两者并不能同日而语,且结果也大相径庭。但是我 们都是肉眼凡胎之人,又有什么样特别的德行或者特 别的智慧,可以让我们得以分辨两种漫无目的之间的 区别呢?或者说,我们无非以结果为导向,用成功与 否判断当初的漫无目的究竟属于哪一类。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把漫无目的的人生作为 一种疾病一样对待呢?我们又凭什么觉得可以用婚姻 来治愈这种所谓的疾病呢?毕竟,我们不是上帝,也 不是超级智慧者,更看不透神秘莫测的命运。 我们可以这么想象:在久远的时间长河之前,有 一只猿人脱离了狩猎队伍,躲开了浆果采集任务,手 里提着一根棍子漫山遍野漫无目的地游荡。他看到雷 击引发山火,好奇地靠近森林中的余烬,用棍子拨拉 那些燃烧的木炭。当晚,他把火带回了岩洞。 我觉得人类很可能就是这样第一次学会用火的。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