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团结
原售价: 59.80
折扣价: 34.68
折扣购买: 余嘉锡讲目录学(精)/大师讲堂
ISBN: 9787512643604
余嘉锡是**的文献学与目录学家。他的目录学思想深得传统目录学精髓,高度概括了目录学在学术**的功用,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目录学理论,对后世影响很大。
一 目录学之意义及其功用 目录之学,由来尚矣!《诗》《书》之序,即其萌芽。及汉世刘向、刘歆奉诏校书,撰为《七略》《别录》,而其体裁遂以完备。自是以来,作者代不乏人,其著述各有相当之价值。治学之士,无不先窥目录以为津逮,较其他学术,尤为重要。今欲讲明此学,则其意义若何,功用安在,不可不首先叙明者也。 《隋志》言:“刘向等校书,每一书就,向辄别为一录,论其指归,辨其讹谬,叙而奏之。”章学诚所谓“刘向父子,部次条别,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也。(《校雠通义》叙。)其后作者,或不能尽符斯义,辄为通人所诋诃。虽自《通志?艺文略》目录一家已分四类,(总目、家藏总目、文章目、经史目四类。)继此枝分歧出,派别斯繁,不能尽限以一例,而要以能叙学术源流者为正宗,昔人论之甚详。此即从来目录学之意义也。吾国学术,素乏系统,且不注意于工具之述作,各家类然,而以目录为尤甚。故自来有目录之学,有目录之书,而无治目录学之书。盖昔之学者皆熟读深思,久而心知其意,于是本其经验之所得以著书。至其所以然之故,大抵默喻诸己,未尝举以示人。今既列为学科,相与讲求,则于此学之源流派别,及其体制若何,方法若何,胥宜条分缕析,举前人之成例加以说明,使治此学者有研究之资,省搜讨之力,即他*从事著作,亦庶几有成轨可循。今之所讲,其意盖在于此。 目录之书有三类:一曰部类之后有小序,书名之下有解题者;(书名下论说,名称屡变,以普通均呼之为解题,姑用以立说。)二曰有小序而无解题者;三曰小序解题并无,只著书名者。昔人论目录之学,于此三类,各有主张,而于编目之宗旨,必求足以考见学术之源流,则无异议。今取诸家之说,分类撮举之于下。 属于**类者,即有小序解题之书目。现存者如晁、陈书目,《通考?经籍考》,《四库提要》之类是。《隋书?经籍志?簿录类》论云:“古者史官既司典籍,盖有目录以为纲纪。体制湮灭,不可复知。孔子删《书》,别为之序,各陈作者所由。韩、毛二《诗》,亦皆相类。(其实齐、鲁《诗》亦皆有序,清儒马国翰、陈寿祺诸家所辑《遗说》可考,此因《齐诗》魏代已亡,《鲁诗》亡于西晋,故但举毛、韩二《诗》耳。)汉时刘向《别录》、刘歆《七略》,剖析条流,各有其部,推寻事迹,疑则古之制也。自是以后,不能辨其流别,但记书名而已。博览之士疾其浑漫,故王俭作《七志》,阮孝绪作《七录》,并皆别行。大体虽准向、歆,而远不逮矣。” ★民国时期风云变幻,学人辈出,学术名作纷纷涌现。 ★此次结集百册经典出版,欲为复兴中华文化、助力全民阅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