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田歌是道书(玉吅斋随笔)(精)

一卷田歌是道书(玉吅斋随笔)(精)
作者: 王家葵
出版社: 浙江人美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38.40
折扣购买: 一卷田歌是道书(玉吅斋随笔)(精)
ISBN: 978753407376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泰山金刚经》散论 《泰山金刚经》镌刻在经石峪近十亩的石坪上,此处 有北宋政和年问陈国瑞的题名,至明代已成为胜迹,《岱 史》载吟咏甚多,卷十八有吴同春《登泰山记》,叙说万 历十一年(1583)冬天冒雪观经的情况:“又五里为水帘洞 ,水自悬岩倒射,望之若帘。去水帘五十步,东折五里, 为石经峪。雪甚,余习闻经峪之胜,冲雪往。平石半亩, 上镌《金刚经》,字径尺许,扫雪漫读,点画皆玉。流水 高山,争奇竞秀,别为一境。”… 因为审美差异,明代人对此经的书法评价不高。《泰 山志》卷一说:“石经峪,在岳之阳,坦石半亩许。古刻 《金刚经》楷书,有近八分者,大尺许,山人讹传王右军 书。”王世懋在《东游记》中更明确说:“峪去道旁不半 里,石可坐数百人,上勒八分书,皆佛经。俗传王右军书 ,非也。书不能唐,定宋人笔耳。” 清代崇尚碑学,《山左金石志》始正式著录,有云: “刻字径尺余,年久磨灭,存者无几,拓工以一纸拓一字 ,未详文义,因取《金刚经》核对,只存二百九十六字。 聂剑光《泰山道里记》以为北齐王子椿书。(阮)元案,吴 三夫《金石存》载北齐唐邕写经,有《维摩诘》诸经,不 止一种,今邹县尖山摩崖,亦有晋昌王唐邕题字,笔法与 此相同,或出邕书未可知也。” 阮元因为没有亲履其地,获得的信息不完整,虽然考 订为北朝人所书,结论却不够准确。魏源数登岱顶,观览 摩挲刻石,《古微堂诗集》中有一首《岱山经石峪歌》, 诗前有小序云:“泰山经石峪摩崖,隶书《金刚般若经》 ,字大如斗,雄逸高古,与徂徕山水牛洞及邹县冈山之《 文殊般若经》如出一手,皆北齐僧安道一所书,有冈山石 颂题名可证。慨六朝如此墨王,而世莫知名,但知有羲之 姿媚之书。爰歌以纪之。”魏源将《泰山金刚经》的书写 者确定为僧安道一,诗中有句“冈山邹峰题名曾,皆出北 齐大书僧”,乃是非常有见地的意见。 冈山刻的《大集经》九百余字,字体与《泰山金刚经 》高度相似,冈山石经之后有颂,颂后有“东岭僧安道一 署经”的题名。刻经颂记述缘起,其中提到:“有大沙门 安法师者,道鉴不二,德悟一原,匪直秘相咸韬,书工尤 最。乃请神豪于四显之中,敬写《大集经·穿菩提品》九 百卅字。”赞语更专门表扬僧安道一的书法:“寻师宝翰 ,区口乃高。精跨羲诞,妙越英繇。如龙蟠雾,似凤腾霄 。” 谓僧安道一的书法超迈张芝、韦诞、钟繇、王羲之, 未免称誉过度;魏源诗说“智永怀素惭尹邢,颠狂姿媚皆 优伶”,也属于比拟不伦。相对来说,包世臣在《艺舟双 楫》中对《泰山金刚经》的评价较为得体。吴熙载问“大 字如小字,未之见也”,包世臣回答说:“大字如小字, 唯《瘗鹤铭》之如意指挥,《经石峪》之顿挫安详,斯足 当之。”包世臣形容《泰山金刚经》字体“有云鹤海鸥之 态”,论书诗有云:“从来大字苦拘挛,岱麓江崖若比肩 。多谢云封经石峪,不教山谷尽书禅。”自注:“泰山经 石峪大字,完好者不下二百,与焦山《瘗鹤铭》相近,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