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6.20
折扣购买: 毕竟流行去
ISBN: 9787108063069
翟永明,1981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4年完成组诗《女人》,被誉为“女性诗歌”在中国的发轫与代表作品。1986年停薪留职写作。1990-1991年赴美。1992年返回成都,重新开始写作,诗风即变。从80年代开始,一直在风格上寻求各种可能性。1998年在成都开“白夜”酒吧,同时潜心写作并策划了一系列文学、艺术及民间影像活动,使“白夜”成为颇具盛名的艺术场所。重要作品有:诗集《女人》(1986)、《翟永明诗集》(1994)、《称之为一切》(1997)、《黑夜里的素歌》(1997)、《终于使我周转不灵》(2002),随笔集《纸上建筑》(1997)、《坚韧的破碎之花》(1999)、《正如你所看到的》(2004)、《白夜谭》(2009)等。 另出版有德语诗集《咖啡馆之歌》、法语诗集《黑夜的意识》、英语诗集《*衣室》。 2007年获中坤**诗歌奖,2012年获意大利Ceppo Pistoia**文学奖,2012年获第31届美国北加州图书奖·翻译类图书奖,2013年获**1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12年度杰出作家奖。
毕竟流行去 初中时,一个夏天,我妈把我摁在洗脸盆里洗头。洗 脸盆小,我的发多。我妈一边洗,一边不耐烦地反复念叨 :“不动脑子,光长头发。”我脸埋在水中,看不见她, 但脑补着她恨铁不成钢的神情,内心自卑着,奈何?遂迁怒 于浓密长发,恨不得一剪子剪了它。 来自北方的血统,滋养着我发育期的发根儿,满头炸 开搂都搂不住的“皱发”(现在的专业名称)。你听懂了 吗?它既不是让你显得如水清纯、垂挂两颊的“清汤挂面” ,也不是让你甜美可人如“洋娃娃”(那时还没芭比这一 说)般蜷伏头顶的鬈发。它是任什么发型都hold不住的, 只会往两边支棱的一大堆“皱发”,除了用一根橡皮筋去 管束它之外,别无办法。 那是20世纪70年代初,我现在认识的朋友中,有一些 刚刚出世,他们不大知道那段时间中国社会的流行审美趣 味,知道了也无谓;暂时,他们只需要几片尿布、几段土 布。而我、我的同学们,则正处于青春期,对美一知半解 ,偷偷摸摸;既有女性天生对“美”的敏感,又有时代赋 予的恐惧感。连“美”这个字眼,天生都是属于资产阶级 的。作为无产阶级接班人,如果内心对美有一丝渴慕,也 应该“狠斗私字一闪念”。 据说,从进化论角度讲,动物界的雄性都比雌性长得 美,只有人类相反。这是以进化论来谈审美,而不是以阶 级论。所以,在人类所有进化过程中,任何时代都不例外 ,女**美的天性,就像从砖缝里长出来的*,坚韧地、 顽强地、不起眼地、偷偷地从小小的缝隙里冒出来,一有 机会,便滋生、蔓延。 1972年,我进了二十六中。那时的年级编制都是*队 制式,因为,“*宣队”已入驻学校。学校的领导机构是 “校革委”,由“*宣队”“工宣队”和老师、学生代表 组成。我们班的同学中,就有一位全校**的“校革委” 成员。她是一位根正苗红、少年早熟、品学兼优的女孩。 照我看,她天生就是当领导的料。她是我中学时密友中的 一员,我现在还记得当年她的样子:两条齐肩小辫、浅色 棉布衬衣及深色长裤,*用书包斜挎在肩上,这是70年代 中学生的标准打扮。踏进中学大门,一模一样的女同学晃 花了路人的眼。齐肩小辫是标准发型,剩下的变化,就只 能在刘海儿和管束小辫的头绳上做文章了。爱美的同学, *多也就是三天两头换换头绳:有时是橡皮筋,有时是粗 毛线;橡皮筋也分粗细,毛线也分颜色。于是,不变中就 有了变化。 但是,“流行”和“时尚”的力量是如此巨大(虽然 当时用不上这两个词),就像“街上流行红裙子一样”( 那是80年代的大胆流行色了)。70年代,学校也时时流行 一些美的讯息,同学之间也暗暗有一些攀比。比如,有段 时间时兴刘海儿,于是大家都留着刘海儿。刘海儿总是相 似的,刘海儿薄一点或厚一点,直一点或斜一点,却备有 各的不同。张三**把刘海儿削薄了,李四也跟着削,王 五也跟着。于是,大家前额上,都飘着几根若有若无的发 丝。张三一赌气,把头顶的厚厚的头发抓下来,剪去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