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模式创新--农村产业融合推动就地城镇化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模式创新--农村产业融合推动就地城镇化发展研究/
作者: 李小静|责编:陈悦
出版社: 经济日报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4.08
折扣购买: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模式创新--农村产业融合推动就地城镇化发展研究/
ISBN: 978751960868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意义 一、选题缘由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长期以来,我 国城镇化问题一直受到学界及政界的关注和热议 ,究其原因在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于启动内需 、拉动经济、推动转型、撬动改革、造福民生、 增进和谐、实现小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 国城镇化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为城乡 居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提供了巨大平台。但 一方面,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我国城镇 化发展积累了不少经济、社会、环境的矛盾,出 现了“城市病”和“农村病”等诸多窘境,这些 已成为影响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严重掣肘;另一方 面,全球经济低速增长成为常态,国际市场竞争 更加激烈,我国现有经济发展模式出现乏力态势 ,经济增长速度已经下降且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 和消化严重过剩产能的严峻挑战,以传统高投入 、高消耗、高排放的工业化道路为依托的城镇化 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在此背景下,探索适合 中国国情的城镇化发展新模式成为当前我国理论 和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八大将提高城镇化质量,走“以人为 本、城乡一体、集约智能、绿色低碳、产城互动 、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作为新 时期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新型城镇化发展 道路的指引下,我们必须要突破传统城镇化发展 过程中重城轻乡、重工轻农的城乡工农分割对立 的思想窠臼,以新时代城乡并重、城乡融合发展 的思想科学规划和布局现代城镇体系,推进大中 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由此 ,我国的城镇化研究和实践也必须要改变单纯地 把城市当作城市化主体、把城市化看作是“城市 的城市化”的传统范式,高度重视农村城镇化发 展问题。而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既要考虑农村 人口及二、三产业如何向大中城市的有序转移, 也要从当前我国特殊的国情条件出发,探索如何 不通过大规模人口转移而就地实现农民生产和生 活方式的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 以及农村人居空间、生存环境的改变,进而从根 本上破解“三农”落后的根源性问题—落后的生 产方式和生产力问题,以更好地满足农民对日益 增长的发展成果和对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然 而,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政 策界,对于中国的城镇化发展都较多地关注“城 市的城市化”以及农村人口如何向城镇转移的问 题,而对于如何真正通过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而 带动居村农民生活方式以及农村人居环境的根本 变化,却因我国农民数量的庞大和特殊性而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