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原售价: 108.00
折扣价: 63.80
折扣购买: 千面宋人——传世书信里的士大夫
ISBN: 9787559853172
本书围绕120余封宋代士大夫之间的往来私信,结合史料重新解读这些孤立的历史碎片,将书信中所涉的人、事、物及背后的故事巧妙地糅合成一个个完整的故事,从战场、为官、治学、人情、生死五大方面剖析宋代文人的社会关系、政治倾向、内心情感和才华品级,最后还原出一幅在宋代历史大背景下宋人普遍具有的性格共性拼图。同时,从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苏轼等人情绪饱满的笔迹里,“破译”其波澜起伏的内心世界,以及蕴藏在每个文人身上独特的个性。
宋人的命运千人千面,没有人能如愿以偿地善始善终。可是,终究还是有人在命运的滚滚洪流中抓住了一块木板,不仅免于沉沦暗流,还有机会看到满天的星斗。(自序P11) 要窥探一个人的秘密,私信无疑是个好东西;要了解人性的复杂、社会的利害,私信更是个好东西。翻开这本书,看到的是“千面宋人”,照见的是千疮百孔的自己。 (自序P3) 看不见血淋淋的战场,天下就太平,所以宋代给人的印象是精致的典雅,平日里消遣的是“四般闲事”。其实宋代文人的日子也不是很好过,或者可以说相当“内卷”。即使像仕途相对平稳的司马光,最后也被神宗“软禁”了15 年。(自序P9) 这封信的大意是:自你奉命去平叛,日子一天天过去,无法经常给你写信我深感抱歉,之前你的信使我对你的情况有所了解。最近听说侬智高在西南起兵,你上书朝廷请求抓捕侬智高,这真是一件好事。欧阳修、孙甫都已经留在京城了,王素很快也要来了。我已经请求去泉州就职,很快就要离京了。现在才智枯竭,头脑发昏,也处理不了国事了,就打算回家奉养老母亲,其他也做不了什么。春天来了,注意饮食,照顾好自己,不多说了。 余靖和蔡襄都曾在“庆历新政”期间任谏官,是多年的同事和好朋友。北宋庆历年间著名的“四谏”包括余靖、王素、欧阳修、蔡襄,他们年龄相近,其中余靖年纪最长,也是被打磨得最狠和生命力最顽强的一位。与风雅的欧阳修和蔡襄不同,余靖的生活是很单调的,除了谏言时声色俱厉外,一般情况下都是沉默寡言,工作之余偶尔喝喝茶,不好行乐。他文集里的诗歌基本都是送别诗,所写的文章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千年之后的今天读来仍能感觉他像一头负重的耕牛。(没有无数个余靖,哪有北宋文人的风雅P26) 南唐三代皇帝都是才气逼人的艺术家,甚至部分后宫嫔妃也不例外,他们对笔墨纸砚的品质追求是不计成本的。南唐存续只有42年,却出现了一些后世无法企及的好东西,比如澄心堂纸、李超墨、诸葛笔。南唐灭亡后,这些东西也逐渐没落消失了。安徽泾县一带自古以来就盛产水稻,当地人从稻草秆里发现了它们纤维的秘密,然后通过非常复杂的工艺将稻草秆变成了宣纸。南唐后主李煜为了满足自己的文艺爱好,专门定制了一款宣纸,取名“澄心堂纸”。南唐灭亡后,这款纸的制作工艺也失传了。北宋文人们发现李煜留存的那些纸后,惊叹不已,奉为珍宝,并开始仿制。书法家蔡襄就曾多方请人仿制,他有一封信就是专门谈这个问题(即《澄心堂纸帖》,图94),此信文字如下。(你的格调配用澄心堂纸吗?P252) 山药在今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食物,但在北宋以前,它只是荒山野岭间的一种野草,人类对它的记载也仅限于少量医书。直到北宋早中期的某一段时间里,“山药”这个词才频繁出现在御医们的笔下。而惊现于士大夫眼中则始于一次“宰相带货”,山药的知名度也因此迅速提升。在文人士大夫圈子里,山药甚至成为一种雅物,种植山药、送山药礼、喝山药酒、吃山药点心都成为雅事。(山药在北宋这70年P344) 蔡襄是仁宗很信任的大臣,两人关系一直很好,听闻仁宗驾崩,他极为难过,作了一首长诗缅怀给予他无限荣光的大领导,其中有这样几句:“往事时兼远,孤臣泪独横。晨兴西向久,凄断老年情。”1这年十月,仁宗皇帝下葬,蔡襄肯定是要参加葬礼的。仁宗的陵园在距开封城一百多公里外的永昭陵,蔡襄身体本来就不好,这一来回折腾,就越受不住了。蔡襄回来后,家人跟他讲有人送新茶来了,蔡襄在得知送茶人是谁之后,就明白对方这是在跟他“催货”呢!蔡襄回了一封信(即《扈从帖》,图155),文字如下。(蔡襄是如何应酬皇亲的?P389) 范仲淹留下了好几卷墨迹,他在起首写自己的名字“仲淹”时,都是写得小小的。字间距相对比较平均,字体比较宽博却又有点收敛,结尾的称呼非常周全。看范仲淹的字就会想象一位个头比较高大,行步中正,满脸诚实的人。(后记P539) ★ 宋史的全新切入角度,从书信中读懂历史:书信的私密特性,是书写者最真实的一面。作者通过信札寻绎其所记内容的前因后果与背景,在条分缕析中展现主人翁的事迹和生平,之后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读者从书信的私密通道,邂逅一个卸了妆的宋朝。 ★ 将帝王将相、忠臣贼子、贩夫走卒的故事娓娓道来:书中讲述了很多个“别人”的故事,有人家世富贵,却一生坎坷;有人出身贫贱,却出将入相;有人身负奇才,却不得重用;有人平庸无奇,却富贵终老。人生的起起伏伏,阅见他人,看见自己。 ★ 一座随身携带的宋人信札博物馆,文坛巨擘留下的书信礼仪范本:60余位名士,120余幅书信墨迹,看尽宋人内心情感、才华品级,在宋朝繁荣的社会面貌之下,其中的人物个性千人千面,有浮有沉。还可学习传统书仪,看看古人是如何使用丰富的礼貌用语的。 ★ 透过书信,历史风云、文坛轶事、社会风俗都囊括于一书:欧阳修在诗酒年华之时如何收获一路政声与文名?苏轼又为何送一担酒作为丧礼?知名的建茶是如何从默默无闻升级为宋朝皇室最爱的?山药又如何走上了士大夫的餐桌,再走入寻常百姓家? ★ 拒绝教科书式的直译,为古文翻译打了个样:在解读每一封书信的时候,作者将拗口的古代书信文体化为日常语言,将碎片的历史以可爱的方式讲给大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