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6.40
折扣购买: 科学心理学
ISBN: 9787513936361
这本书没有遵循传统 科学的观点,而是对传统 科学做批判(像哥德尔那 样),对传统科学赖以存 在的基础做批判,对其未 经证实的信条做批判,对 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定义、 公理和概念做批判。本书 是对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哲 学在其他哲学中地位的检 验,它拒绝传统且未经证 实的信条—传统科学是通 往知识的道路,甚至是唯 一可靠的道路。我认为这 种传统观点在哲学、史学 、心理学和社会学上都是 十分幼稚的。 作为一种哲学学说, 传统科学是以种族为中心 的,是西方的,而不是普 遍的。它没有意识到它是 时间和空间的产物,也没 有意识到它不是一个永恒 的、不可改变的、不容置 疑的真理。它不仅与时间 、空间和当地文化相关, 而且在某些特征上也是关 联的。我认为,相较于一 种更成熟、更普遍、更全 面的生活观,它反映出来 的是一种狭隘的、谨小慎 微的、强迫偏执的世界观 。这些弱点在心理学领域 尤其凸显,因为心理学的 目标是了解人及其行为和 工作。 尽管许多伟大的科学 家都避免了此类错误,还 写出了许多论著来支持他 们对科学更广泛的观点— 一科学几乎囊括了一切知 识,不仅仅是令人尊崇的 知识,但他们并没有取得 成功。 正如库恩所述,“普通 科学”的行为方式并不是 由科学巨匠——范式制定 者、发现者、革命者所确 立的,而是由大多数“普 通科学家”所确立的,他 们就像那些微小的海洋生 物一样共同建造了一片珊 瑚礁。因此,科学已经逐 渐被以为是耐心、谨慎、 细致的艺术,而不是靠勇 气、莽撞和冒险的孤注一 掷。或者换一种说法,传 统的科学观是机械化和非 人性化的,在我看来,这 似乎是对机械化和非人性 化更广泛、更包容的世界 观的部分声明或表达。( 在弗劳德·马森的《残破 的形象》的前三章中,我 们可以看到对这一发展过 程的精彩阐述。) 但在19世纪,随着对 机械论和非人性化的人生 观和世界观的强烈反抗, 一种反哲学的理论得到了 迅速的发展,这或许可以 被称作对人类及其能力、 需求和愿望的重新发现。 这些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正 在政治、工业、宗教、心 理学以及社会科学领域得 到恢复。我可以这样说: 尽管使行星、岩石和动物 拟人化是必要的,也是有 益的,但我们越来越强烈 地认识到,没有必要使人 类丧失人性,也没有必要 否定人类的成果。 然而,正如马森所指 出的,即使是在非人类和 非人格的科学中,也会发 生某种程度的再人性化。 这种变化是更广泛、更包 容、更“人本主义”的世界 观的一部分。目前,这两 大哲学趋势——机械论和 人文主义是同时存在的, 就像广泛普及的两党制一 样①。 我认为,我重新赋予 科学和知识人性化的努力 (尤其在心理学领域), 正是这个宏大的社会发展 和理性发展的一部分。正 如贝塔朗菲在1949年所 指出的那样,这必定是符 合时代精神的。 科学的演变不是在智 力的真空中的运动,而是 历史进程的一种表现和驱 动力。我们已经看到了机 械论的观点是如何投射到 文化活动的各个领域的, 它的基本概念——严格的 因果关系、自然事件的相 加性和偶然性、现实的最 终要素的超然性等——不 仅支撑着物理理论,而且 也统治着生物学的分析观 、相加观、机器理论观和 传统心理学的原子论与社 会学的“个体与全体的反 对论”。接受将生物看作 机器、用技术来统治现代 世界的观点,以及人类的 机械化,不过是物理学机 械论概念的延伸和实际应 用罢了。近期科学的发展 表明了智力结构的全面改 变,这足以和人类思想历 史中的伟大革命并驾齐驱 。 或者,我可以引用自 己曾在1943年表述的内 容,以另一种方式说明: (在心理学中)对基本数 据的探索本身就是对整个 世界观的反映,这是一种 科学哲学,它假定一个原 子论的世界——一个由简 单元素构成复杂事物的世 界。科学家的首要任务就 是把所谓的复杂简化为所 谓的简单。这可以通过分 析法来完成,通过越来越 精细的分离,直到我们得 到不能再简化的结果。至 少在一段时间内,这项任 务在其他科学领域曾取得 了显著的成就,但在心理 学领域则不然。 这一结论揭示了整个 还原作用的理论本质。我 们需要了解的是,这一结 论并不涉及普通科学的本 质。我们现在有充分的理 由怀疑,这只是原子论的 、机械论的世界观在科学 上的反映或暗示。因此, 抨击这种还原作用并不是 抨击普通科学,而是抨击 对科学的一种可能的态度 。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