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友谊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
ISBN: 9787505742604
杰西?贝林(Jesse Bering),著名进化心理学家,供职于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任认知和文化研究所所长,同时是欧盟执委会耗资200万欧元、费时3年的大型研究计划“解释宗教”的主要成员之一。贝林的专业能力备受肯定,并以平易近人的科普写作风格闻名。他的文章常发表在《科学美国人》《经济学人》《卫报》《纽约时报》等刊物。
即使是那些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厌世情节的人,至 少偶尔也还会忍不住把其他人看成是复杂的精神实体 ——即被相似的爱好和欲望所驱动的同类的生命个体 。在葡萄牙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Fer一undo Pessoa)所写的半自传体随笔集《惶然录》中就给出 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书中,佩索阿是以他的另一个 自我,即贝尔南多·索亚斯(Bernardo Soares)的身 份向我们讲述故事的:他是会计师,而身为一名中层 员工,他清楚自己的平庸,但背地里又会为自己的智 力优势而自恋。佩索阿回忆起了某个让他的唯我论世 界观产生动摇的特别事件: 昨天,当他们告诉我烟草店的助理自杀的消息时 ,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是真的!那个可怜的小伙子…… 这样说来,他也是存在过的!我们所有的人——我们 这些大致认识他的人,和那些根本就不认识他的人— —都忘记了这一点。而明天,我们又会更加容易忘记 他。但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他也是有灵魂的,而这个 灵魂就足够让他自杀。而激情呢?担忧呢?当然也是有 的。可是对我,以及对其他所有的人来说,他所留给 我们的记忆仅仅是在一件肩膀处并不合身的脏羊毛夹 克衫上面绽开的那个傻傻的微笑,这就是一个思想深 刻得足以自杀的人留给我的唯一的记忆,因为毕竟没 有其他会让人想自杀的珲由了。 个研究者曾经深入思考过这一类型的问题,他就 是耶鲁大理学家保罗·布鲁姆(Paul Bloom)。在他的 《笛卡尔的婴儿》布鲁姆将人类假定为“常识性的二 元论者”。他的中心论点:人类不同于其他物种,我 们会特别倾向于将他人作为一种“不躯体”的事物— —相反,我们会把躯体看作是灵魂的栖息地。据特定 的社会参数以及我们需要处理的情况,我们多多少会 倾向于将其他人看作是物品而不是和我们自己同等的 人类。合下,比如佩索阿所描述的那起自杀案件,他 人的灵魂用光紧紧地凝视着我们,使得我们的思维严 重向着将他们看样有着丰富经历的人的方向倾斜。然 而,在另外的一些 _如比如当我们与邻居的关系闹 僵了,或者当我们处于社会政局,暴力横行的时期, 我们很容易就会越来越少地看到他人人道而将其他人 具体化为某种“令人厌恶的物品”或者一具普布鲁姆 指出,纳粹政党对于犹太人那种系统化的丧尽人行为 就是一个恰当的例子: 当今最能清楚解释上述观点如何运作的例子来自 于纳粹的政治他们称犹太人是肮脏、猥亵、疾病缠身 的;他们将犹太人比老鼠、垃圾、细菌,以及传染病 的中介……在把犹太人围困在卫件恶劣,或者甚至不 可能和卫生两个字扯上关系的地方之后——比如说困 在集中营里,或者退一步说,困在犹太社区里——纳 粹党人应该就会对他们的肮脏程度感到满意了…… 厌恶并不是贬低人的唯一方式,还可以试着剥夺 他们的个性——把他们比作“货物”,以数字代号来 称呼他们,等等。 ★美国图书馆协会年度排名前25位好书之一;《美国大西洋月刊》排名前11的优秀心理学著作之一。《自然》《科学家》《新人文主义者》《科克斯评论》等期刊倾力推荐。 ★ 欧盟执委会“200万欧元计划”,吸纳14所大学的心理学、经济学、哲学、生物学各领域顶尖人才,耗时3年的研究成果。 ★人类是一种拥有理性而又时常自相矛盾的生物,不看这本书,你就无法了解人类的那些想法因何而来。 ★通过这一场盛大的关于人类信仰的哲学和心理学上的精彩辨析,作者试图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既科学、又充满人文关切的结论——“不要去在意上帝的想法,我们可以为彼此而活。” ★人为什么喜欢在大事前祈祷?人什么宁愿相信自己的亲人去世后是到了一个幸福的天堂?人们为何会具有这些信念?这些问题都是人的思维和意识的产物。而本书,则是对于人的信念、信仰这一问题的科学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