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翻不停”系列(全3册):好玩的幼儿双语大百科

“小手翻不停”系列(全3册):好玩的幼儿双语大百科
作者: (日)饿眼镜(日)山田拓宏 绘 (日)结成嘉德(日)松冈正记
出版社: 江苏少儿
原售价: 384.00
折扣价: 307.20
折扣购买: “小手翻不停”系列(全3册):好玩的幼儿双语大百科
ISBN: 9787558414749

作者简介

【日】北村直子

毕业于日本多磨美术大学油画专业。在东京井之头自然文化园从事宣传设计工作,同时进行绘本创作。

【日】马岛洋

东京井之头自然文化园动物解说员。


【日】饿眼镜

日本独立插画师组合,两位插画师都毕业于京都精华大学设计专业,主要从事设计、插画、绘本创作。插画作品以美食题材为主,作品有《小手翻不停!好吃的大图鉴》《奇怪的关东煮》《万般炒面》等。

【日】山田拓宏

日本独立插画师。主要从事书籍、广告、网页插画创作,还设计日本传统手工玩具、手帕等。作品有《小手翻不停!好吃的大图鉴》《接尾词周游世界》《世界国旗》等。


【日】结城嘉德

日本独立插画师,主要创作交通工具题材作品,著有《小手翻不停!交通工具大图鉴》《下一个驾驶员就是你》等。

【日】松冈正记

独立插画师,著有《小手翻不停!交通工具大图鉴》《铁道历史之谜》等。




内容简介

观察、提问、思考:从一本动物图鉴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北京自然博物馆 科普教育部 高源

刚拿到这本图鉴时,我一下就被封面上那只憨态可掬又生气勃勃的小老虎吸引了。直觉告诉我,只有特别熟悉动物的画者才能抓住如此生动的神态。再往后翻,果然印证了我的猜测,而且还惊喜地发现,我和这本书很有缘分。

这本书的两位作者都在日本东京井之头自然文化园工作,文字作者马岛洋是文化园里的讲解员。同为讲解员,我深知想要把专业、庞杂的动物知识让低龄段的孩子理解、消化、吸收,其实并不简单,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的认知发展和思维方式。怎样才能把动物知识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方式传达给小朋友?这也是多年来我一直在琢磨的事情。看这本书时,我找到了很多共鸣。

不同于欧美系科普书的宏大、系统,这本翻翻图鉴有着日本童书特有的细腻巧思,尤其是在内容分类上别出心裁。

— 孩子视角的主题分类激发兴趣 —

从专业性考虑,传统的科普读物都以动物的种类为内容主线。就像我们去动物园,在动物的介绍文字中,首先看到的就是它的分类,是属于哺乳动物、两栖动物,还是爬行动物?但对2~6 岁的孩子来说,这种分类太抽象了。他们的认知是从细节、局部出发的,记住的是动物有趣的外貌特征和与众不同的行为方式。相信大部分孩子第一次去动物园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是大象的鼻子好长啊,还会喷水;长颈鹿好高,能吃到树上的叶子;猴子的屁股真红,还整天挠痒痒。

这本图鉴突破了常规的分类,从孩子的视角、关心的问题出发,挖掘出更多有意思的主题。比如:为什么有些动物有的身体部位长得那么奇怪?动物们都是怎么吃东西的?它们都有哪些特殊的本领?又是怎么养育宝宝的?

这些问题让孩子觉得亲切又好玩,看完之后还能“嘚瑟”地讲给小伙伴听。别小瞧孩子自己的转述,这说明他理解了、吸收了,把知识内化到了自己的认知库中,而且表达的过程也是一种思维锻炼。

— 兴趣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原动力 —

从事科学教育工作以来,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现在的孩子真是比我们小时候幸福多了,有那么多精彩的科普书可以看。但在为孩子选择时,家长往往会陷入一种误区,觉得内容越多、越系统全面越好。

其实,知识的获取只是科学教育中的一小部分,最根本的是要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尤其是低幼孩子,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有限,“多”并不意就味着“好”。保持他们的好奇心、探索欲才是首要的。

拿我自己来说,我从小就对自然、动物感兴趣,梦想做一名博物馆讲解员。这个爱好也影响了我的人生方向。上大学时,我就选择了科学教育专业。2009 年,我申请成为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志愿讲解员。2012 年,我终于成为中国地质博物馆的讲解员,成功圆梦。2015 年,

我又来到了儿时最爱的北京自然博物馆,再次出发。讲解十年,兴趣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

在激发孩子兴趣这一点上,这本图鉴也有独到之处。首先,翻页小窗的形式没有哪个孩子能抗拒,它自带一种探秘的感觉,让孩子乐此不疲。翻翻书现在并不少见,但我见过太多形式大于内容的翻页设计。而这本书翻页内外有着层次的递进和巧妙的设计。全书近140 处翻页,有的体现动物身体的内部结构,有的展现动物不同的生存状态,有的隐藏着动物特殊的生活习性,还有的会对好几种动物的共同点进行横向比较,比如同样是角,犀的角、野牛的角、长颈鹿的角,有什么不同呢?

在每一个小翻页上,会提出有趣的问题,引发孩子思考,比如:

河马和鳄鱼,谁的嘴巴更大?

长颈鹿和变色龙有什么共同点?

鲸鱼那么大,它是吃什么长大的呢?

除了鸟,还有哪些动物会飞?

只有储备了丰富的动物知识,又了解孩子的人,才能想出这些新颖的角度,提出这么有趣的问题来。

再比如,书中写到大猩猩妈妈时刻和宝宝待在一起,背着它们爬来爬去,而黑斑羚宝宝一出生就要自己学着站起来,不然就会有被袭击的危险。为什么不同动物宝宝的生存状态差异会这么大?如果能引导孩子去发现这种不同,提出疑问,便具备了我们强调的科学教育中的探究精神。

— 细节观察力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基础 —

在给孩子讲解动物时,我们往往会注重宏观的描述,而忽略细节。但对细节的观察力,是培养孩子科学素养的基础。从整体到局部,有层次地观察,对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大有裨益。这本书的作者非常关注细节,甚至绕有兴致地讲解了鸵鸟和骆驼的睫毛特点。鸵鸟和骆驼的眼睫毛都非常浓密,这是为什么呢?联系到它们的生存环境,孩子会发现这正是动物演化的奇妙之处。

还有我最喜欢的“相似动物图鉴”栏目,热衷于找不同的孩子肯定会很痴迷。例如,介绍大型猫科动物时,有猎豹、金钱豹、豹猫等,同样都叫“豹”,但它们的大小、体态、皮毛上的花纹、生活的环境等都各不相同。

又比如,如何区分亚洲象和非洲象?从它们鼻子的凸起就可以看出来。还有让人意想不到的“雌雄动物图鉴”,原来即便是同一种动物,雄性和雌性的长相也相差很大呢。雄孔雀和雌孔雀很容易区分,但章鱼的雄性、雌性就得让孩子去仔细观察找一找有什么规律了。书里还有很多类似的对比,特别能锻炼孩子的细节观察能力。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玩“找不同”,也是非常不错的亲子游戏。

一本优秀的科普读物,应该能够吸引孩子观察、激发孩子提问、引导孩子思考。我相信,这是一本孩子们会一翻再翻的书。喜爱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希望这本图鉴能进一步激发孩子对动物的兴趣,鼓励他们不断探索精彩纷呈的世界。

如果想要知道更多的动物知识,还可以来博物馆找一找这些动物朋友的标本,我在博物馆展厅等着你!

★日本 超人气科普图鉴,引进自知名少儿出版社“小学馆”,系列销量已超 750万册!

★ 看图识物+科普知识+英语启蒙,多层次多角度,满足不同年龄段需求,从2岁看到6岁!

★ 中英双语,邀请英语专业老师配音,从小练就标准发音

★ 32页超大容量翻翻书(普通翻翻书一般只有16P),知识点精彩纷呈

★ 角度新颖,内容贴近生活,便于家长讲解,真正孩子爱看,一读再读的翻翻书!

★ 知名科普作家徐来鼎力推荐,北京自然博物馆超人气讲解员 高源 撰写导读、诚意推荐

★ 精装圆角、舒适超大开本;400g超厚白卡,结实耐读;绿色环保印刷,呵护宝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