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诸侯到帝国

从诸侯到帝国
作者: 王伟
出版社: 北京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3.50
折扣购买: 从诸侯到帝国
ISBN: 9787200122985

作者简介

王伟,鬼谷工作室主笔。工科出身,自由撰稿人、时评人,曾做过金融公司的投资顾问。机缘巧合,站在了几个领域的交叉点上,故善以历史、地缘和经济等多个视角,对**外战略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曾出版有系列畅销书《看懂世界格局的**本书》,累积销量突破50万册。在《世界*事》杂志刊有系列连载《秦汉帝国》,此外在《中国国防报》等媒体亦常有时评刊载。

内容简介

**章 风起陇西 至少到目前为止,地缘政治依然是判断**关系 、各国政治经济走向等问题的基础之一,这与5000多 年以前相比,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讲中华民族的历史,有人从尧舜禹开始,有人从 夏商周开始,还有人以缺乏考古挖到的实物为依据, 否认夏的存在。其实,当初发现冥王星,是通过引力 计算出来的,而不是靠天文望远镜看到的。基于同样 的原理,从商朝的文明成熟程度来推算,很难想象在 它之前不存在任何文明作为基础。商是被我们大大低 估了的文明。周朝,“郁郁乎文哉”,自不必说。现 在考古认定尧都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舜都阳城( 今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王城岗一带)、殷墟安阳(今河 南省*北部)、西周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均离黄 河不远。秦人亦是华夏一支,居于陇西,一直是商周 对付犬戎的依靠力量,在与西戎长久惨烈的拉锯战中 自我磨砺。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 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岐山以西之地,秦国正式 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华夏之初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文明”与“帝国”的生成 ,都有赖于地理因素,而有意思的是,“文明”与“ 帝国”,对地理要素的需求从某种程度上说恰恰是相 反的。 在大约5000年前,在中国的黄河中下游流域,开 始有了见之于历史的华夏古文明,而在*早时候(大 约六七千年以前),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同样出现了河 姆渡文化和良渚古国。从地理角度来说,大型河流流 速相对缓慢的流域,往往是古文明*好的孵化基地。 由河水带来的冲积平原,土壤具备相对较高的肥力, 且土质普遍疏松,在只有石器和骨器的情况下*加容 易耕种,再加上临近水源便于灌溉,使得这里**适 宜农耕——相比于采集、渔猎,农耕生产对人类社会 “硬件”和“软件”的要求都*高、*复杂,这就进 一步促成了文字、城市、青铜器等文明要素的产生。 黄河、长江如此,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 河)和尼罗河流域同样如此。 对于古文明来说,地理要素除了带来便利条件, 还带来了一个*为重要的东西——压力。回顾千万年 以来的历史,真正促成人类文明发展的因素,**成 都是因为要应付各种各样的麻烦,迫不得已只能往前 走,而并非出于什么“追求理想”。亘古以来,人所 面对的压力,无非两种:天灾、人祸。例如女娲补天 、羿射九*、夸父追*、精卫填海等自然神话反映的 是天灾;康回冯怒(共工怒触不周山)、蚩尤作兵背后 则反映的是人祸。 按照史**载,在大约4000年前,华夏大陆出现 了**个真正意义上的世袭王朝——夏。夏的产生, 源自中国历****个**工程——大禹治水。 距今4000多年前的华夏大陆,在气候上与我们现 在截然不同,当时的平均气温比现在要高得多。那时 ,河南和山西地区遍地跑着大象和犀牛,**地区密 布着**虎和西域狮,黄河及其支流里时常潜伏着足 可以吞掉大活人的鳄鱼……总之,如果从太空俯瞰下 去,当时的华夏大陆大部分地区都是郁郁葱葱的景象 。由此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于人类来说,当时黄 河流域的水量普遍过剩。 在舜帝时代,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华夏各部族遭遇 到了一场足以威胁所有人生存的大洪水。在此之前, 面对不太大的水患,各部族都是各自为政,以筑城的 方式来抵御——在中国古代,城墙历来兼具*事防御 和防洪两重作用。(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