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雨讲诗词故事(情谊卷)

杨雨讲诗词故事(情谊卷)
作者: 杨雨|绘画:周敏
出版社: 湖南少儿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7.90
折扣购买: 杨雨讲诗词故事(情谊卷)
ISBN: 9787556237166

作者简介

杨雨,湖南长沙人,文学博士,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入选***新世纪**人才和湖南省首批新世纪121人才工程,湖南省高校青年骨***。中南大学升华学者育英计划、中南大学首届杰出青年人才,发表论文40余篇。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侠骨柔情陆放翁”“纳兰心事有谁知”“端午时节话屈原”“诗歌爱情”等系列节目。

内容简介

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代是一个盛产神童诗人的时代,而**了唐朝 诗歌走向繁荣的“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 骆宾王无疑是唐朝诗人中的佼佼者。其中王勃*是六 岁就以擅长写文章而闻名,不到二十岁就高中进士, 并被授予朝散郎的官职——要知道,自从隋唐举行科 举考试以来,有多少人熬到白发苍苍还考不中一个进 士,王勃的年少得志真是让人无比羡慕。*让人羡慕 的是,很多人写诗作文都要绞尽脑汁,一番冥思苦想 之后写出来的作品可能还不尽如人意。王勃却是下笔 如有神,每次他要创作之前,都先磨好几升墨汁,然 后畅饮一通美酒,拉过被子躺下呼呼大睡一觉,醒来 之后,提起毛笔,饱蘸墨汁,一篇妙笔生花的文章就 像瀑布一样倾泻而出,而且写完之后不需再改动一个 字。王勃写文章之前的这个过程被人们称为打“腹稿 ”。 不过虽然看上去王勃写文章**不费劲,实际上 这与他少年时代的用功和积累是分不开的。王勃出身 于书香门第,是大学问家王通的孙子辈。王通是桃李 满天下的一代大儒,自己的子孙*是从小就浸润在书 香之中,因此王勃自小就饱读诗书,学富五车,再加 上天赋的灵性,才会在十几岁的年纪便高中进士,才 名也随之不胫而走,这真应了后来杜甫说过的两句话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王勃不但诗写得好 ,还写得一手漂亮的骈文,才情飞扬,文采绮丽。当 他成为初唐*有名的诗人之后,上门求他写诗写文章 的人很多,其中不乏王公子弟、达官贵人,年轻的王 勃一度成了长安城中**欢迎的人物之一。 在王勃交往比较密切的朋友之中,有一位姓杜的 官员,任职少府。杜少府本来与王勃在京城长安同朝 为官,因故被调任四川(蜀州)。在古人看来,在京城 为官,不但生活条件、工作条件都比外地要好,而且 离皇帝近,待遇较好,升迁*容易,地位也比地方官 显得清贵一些。因此杜少府被调离京城的时候,有些 闷闷不乐,在朋友们为杜少府饯行的宴席上,虽然杜 少府打起精神应对朋友们互道珍重的祝愿,但眉宇之 间仍然有若隐若现的忧愁。 年轻的王勃那时还没有经历过大的人生挫折,性 情张扬洒脱,甚至还有些傲岸不羁,凭着诗人特有的 敏感以及好友之间的情分,他注意到了杜少府有些低 落的情绪。毕竟从长安到四JI l,那是一段不近的距 离,而且其间还隔着崇山峻岭,交通十分不便,后来 李白还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来形容从 陕西到四川的地势之险要。如今好友要远行,看着好 友落寞的表情,王勃有些于心不忍,可是在送别好友 的宴席上,他又不愿意太过儿女情长,哭哭啼啼毕竟 不像男子汉大丈夫的风格。 于是,王勃端起酒杯,朗声说道:“老兄,我敬 你一杯。**一别,虽然你人在蜀州,我在长安,但 咱俩的命运其实是一样的——咱们都是身不由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