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喜爱的宋韵故事(中华经典精选)

孩子们喜爱的宋韵故事(中华经典精选)
作者: 毛晓青|责编:吴玲霞
出版社: 浙江人民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18.20
折扣购买: 孩子们喜爱的宋韵故事(中华经典精选)
ISBN: 9787213110078

作者简介

毛晓青,《山海经》杂志社总编、编审,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故事专业委员会主任。从事民间文学研究写作20多年,主持主办多项省级民间故事大赛,连续五年主编“中国年度故事”选本。多年来,她身体力行地在为传播民间文学、讲好中国故事而努力。著有《孩子们喜爱的非遗故事》《孩子们喜爱的民俗故事》《孩子们喜爱的诗词故事》等。

内容简介

大禹遗音楼塔细十番 说起中国民间的吹打乐,我们的脑子里总会浮现出热闹的欢庆场面。 演奏者们穿着大红大绿鲜艳的民族服装,敲锣打鼓地巡游在街上。那嘹 亮的唢呐声、清脆的锣鼓声,吹奏到哪里,哪里就成了一片欢腾的海洋。 萧山楼塔一种名为“细十番”的吹打乐,演奏起来却不像唢呐、锣鼓这般闹腾,而显得悠扬古雅。 楼塔细十番巡街的时候,前面有黄龙伞、红灯笼开道,演奏者都身着儒雅的长衫,一副书生、士大夫模样的打扮,随着音乐的节奏,踏着 四方步,缓缓地行进着。行人见了,不由得都肃然而立。 为什么楼塔民间会出现这种皇宫雅乐般的细十番呢?原来,这种吹 打乐果真来自宫廷,是明代御医楼英从宫里带回家乡楼塔的。 话说明洪武十年(1377 年)的一天,楼塔的父老乡亲们一大早就聚 到了村口。姑娘们挤上了戏台,几个小伙子还爬上了老樟树,大家都踮 起脚尖,手搭凉棚,往路口张望—今天,御医楼英要回乡了。 楼家世代行医,楼英在十几岁时就开始给乡亲们把脉治病,行医半 辈子,名声传遍了四乡八里,不想还传到了宫里。 有一天,村民们吃惊地看到,几个威风凛凛的官兵骑着高头大马风 驰电掣般闯进了村子,扬起的滚滚黄尘一直飞裹到楼英的医馆门前。不一会儿,他们就带着楼英疾驰而去。 原来是宫里的马皇后得了重病,好几天吃不下任何东西。宫里的御 医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急得皇上朱元璋派人到处寻找名医,楼英就是 这么被请到了宫里。他替马皇后诊了脉,调配了几剂汤药服下后,很快马皇后就胃口大开,脸色也一天比一天红润起来。朱元璋龙颜大悦,封 楼英为宫廷御医,将他留在了宫里。 几年后,思乡心切的楼英面奏皇上,请求告老还乡。朱元璋正眯着 眼睛,陶醉在宫廷乐师演奏的十番雅乐里。想起当年病恹恹的马皇后多 亏了楼英救回一条命,朱元璋笑眯眯地问:“爱卿呀,你想要什么,尽管 开口。宫里的金银珠宝随你挑。” 楼英俯首回禀道:“陛下若想赐老臣东西,老臣确有一物所求,就是 这十番乐曲,这是歌颂我们楼氏先祖大禹功德的遗音,我想将它带回家 乡楼塔。” “哦?”朱元璋不由得坐直了身子,疑惑地问道,“看来这宫廷雅乐还 挺有来头的,快说来听听。” “我楼氏是大禹的玄孙少康的后代,少康在周朝时被封为东楼公,其 后代子孙便都以楼为姓氏……”楼英不敢怠慢,为皇帝详细地讲起了家族史。 很小的时候,楼英便听爷爷讲过先祖大禹治理洪水定九州的壮举。 大禹治水成功后,舜帝举行了盛大的庆典。在帝都的祭祀广场上,“呜呜呜”的牛角吹起来了,舜帝率领文武百官威严地站在高台上。台下广场 的正中间站着大禹,后面站满了跟随大禹整治山川河流的民工,还有那些戴罪立功的劳役们。 在众人的欢呼声中,大禹出列,一步一拖地往高台走去。舜帝看着 大禹拖着脚步,艰难地迈上高台,眼睛不由得湿润了——长年累月浸泡 在烂泥里,大禹的双脚都烂了。 等大禹好不容易走到了跟前,舜帝亲手将一块象征掌管九州权力的 黑色玉圭给大禹戴上,然后举起大禹的手,大声宣告:“治水成功了!九 州安定了!” 顿时,广场上响起了一片欢呼声,牛角号又“呜呜呜”地吹响了。 舜帝双手往下一压,示意大家安静,欢呼声平息后,他问大禹:“你的父亲鲧治水九年,却越治 越糟,你是如何治水的呢,难道你有 神仙相助吗?” “我并没有什么神仙相助, 只有他们——”大禹用 手指向高台下整齐站立着 的民工和劳役,长叹一声说, “我只是带着他们没日没夜地做事罢了。” 顿时,场上一片静默。大 家都想起了洪水滔天的日子里,大禹带着众人在烂泥里行走,多少次双 脚陷入沼泽中,多少次小船被洪水掀翻,多少次行走在险峻的山路上差 点跌下山谷…… “我的儿子启已经十三岁了,我却还没有见过他……”想起妻子涂山 氏和儿子启,大禹哽咽了。 大禹新婚第四天便离家治水,整整十三年没有回过家。有三次经过 家门口,他都没有回家看一眼。 突然,一声清亮的箫声打断了大禹的回忆,丝竹管弦声也随之响起, 乐队奏起了《箫韶曲》。乐声吹奏九遍后,一群凤鸟从远方的天空飞来, 在舜帝和大禹的头顶盘旋。 舜帝双手伸向天空,迎着飞舞盘旋的凤鸟,高声吟唱起来:“奉行天命,施行德政,顺应天时,谨微慎行——” “天帝英明,大臣贤能啊,国家才会昌盛—”大禹和百官们也像 舜帝那样,对着苍天伸出双手高声吟唱,凤鸟在众人的吟唱声中飞舞着, 鸣叫着,久久不愿离去。 “宫里的十番雅乐就是楼氏家族一直在寻找的《箫韶曲》啊,百姓们为歌颂先祖大禹的功绩,便创作了清亮悠扬的乐曲来表达感激之情。”说 到这里,楼英已经是泪水涟涟,哽咽得再也说不下去了。 再说楼塔镇的乡亲们一直在村口望到太阳偏西,才隐隐约约听到村 路的尽头传来了缥缈的乐曲声。不一会儿,只见一顶官轿出现在了村路 的尽头,轿子后面跟着一队吹打手,为首的打着黄龙伞、手提红灯笼, 后面的吹打手们穿着儒雅的长衫,迈着四方步,随着乐曲声,优雅地漫 步在暮色四合的村道上。皇帝朱元璋真 应允了楼英的请求,准他将大 禹遗音细十番带回了家乡。 回到家乡的楼英一边替人看病,一边著书立说,被村民们称为“神 仙太公”。闲暇时,神仙太公就教人吹奏十番乐曲。晚上,楼英的医馆里常常传出悠扬的乐曲声,犹如天籁一般,久久萦绕在楼塔镇的上空。 就这样,楼英从宫廷带回的细十番在楼塔镇一代代地传承了下来, 至今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2008 年,楼塔细十番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本书为浙江省文旅厅主办的第六届“少年非遗说”指定参考用书。根据浙文旅非遗〔2023〕5号文件,选用《孩子们喜爱的宋韵故事》书中故事,可在评委打分的基础上增加 0.01 分” 。 2. 这是一本写给孩子们的宋韵文化读本。要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在校园里“飞扬”起来,就需要创新形式,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宋韵文化的气象万千。在这本书里,你会读到宋画大家李唐的传奇故事,会与宋高宗在德寿宫来一次时空的相遇,也能一睹宋代文人的雅致生活。 3. 作者毛晓青作为《少年儿童故事报》执行主编、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故事专业委员会主任,从事民间文学研究写作20多年,主持主办多项省级民间故事大赛,连续多年主编“中国年度故事”选本,她的民间故事写作和讲述将为孩子们带去有针对性的指导。她写给孩子们的又一本充满童趣和智慧的故事书,已连续多年入选杭州市、嘉兴市、金华市等地的读书活动用书,广受孩子喜爱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