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东旅游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7.84
折扣购买: 曾仕强说中国女人修养
ISBN: 9787557017743
曾仕强,国学大师,中国式管理之父,培训届泰斗级人物,《百家讲坛》主讲人。美国杜鲁门州立大学行政管理硕士,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著有《道德经的人生智慧》《老子的人生智慧》《家风:遗失的优秀传统文化》《易经的奥秘》《中国式管理》等。
\"婚姻大事要禀告 现在很多家庭因为子女恋爱、结婚的问题,闹得一家人离心离德,让父母很是寒心。 有的年轻人对象确定了,直到准备结婚的时候才告知父母,还有的年轻人根本连说都不说就结婚了,这样做父母的心里会舒服吗? 很多做子女的心里都有一个相同的声音:你们已经过时了,我的事情我自己会处理,不用你们管……或许子女嘴上没有讲出来,但是父母都感受到了,因为子女在行动上就是这样表现的。 很多年轻人觉得,像西方人那样恋爱、结婚都不必请示父母,是很现代很进步的表现。其实产生这种想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忽略了东西文化的差异。 西方相信人是由上帝创造的,所有人都是上帝的儿女。这样一来,儿子、女儿、父亲、母亲、祖父、祖母之间就成了兄弟姐妹关系,所以西方说“人人平等”。西方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称为人际关系,而我们中国人重视伦理,讲究的是人伦关系。中国人告诉你,人生下来就是不平等的。就是说,人类不可能绝对平等,只有相对的平等,也就是合理的不平等,这便是伦理。 西方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个人,称为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中国人不是个人主义,那会不会就一定是集体主义(collectivism)?很多人受“二分法”思维的毒害,认为不是黑就是白,不是好就是坏。世界上的事情会那么简单吗?中国人既不是个人主义,也不是集体主义,但我们既有集体主义,也有个人主义。 说得明白点,个人主义有利的时候,我们就采取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有利的时候,我们就采取集体主义。有人说这样的人是投机分子,是“骑墙派”。那我们换两个字好了:一切以“合理” 为标准,个人主义在这个时候合理,就采取个人主义;个人主义在这个时候不合理,需要集体主义,就采取集体主义。这就不是投机取巧了,而是随机应变。 中国人主张对“和”的达成,依赖于双方符 合“礼”的互动,其背后是一种非常少有的“互 惠主义”(mutualism)思想。中国人常说的“彼此彼此”“礼尚往来”“一个巴掌拍不响”“你不仁,别怪我不义”,都是互惠主义的形象说法。 说得简单点,你看得起我们,我们就看得起你; 你看不起我们,我们也不见得看得起你。你对我好,我就没有理由不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干吗要对你好?我们一切根据对方的表现做出相应的反应。 西方人受个人主义的影响,认为个人自己的所言所行、所作所为与家庭无关,纯属个人的事情,由个人决定也由个人负责。这使得西方的家庭制度好比有限责任公司,虽然开始由父母子女共同组成,但是子女成长到18岁以后,就要离开家庭,自食其力,独立生活。如此一来,恋爱、结婚的事情当然可以独立做主,不受约束。 因此,如果个人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在对外活动中的代表性分为两类:家庭参与和个人参与, 那么西方人一定是偏重个人参与的。 同样看到一个小孩子,西方人会问他是谁,叫什么名字,而中国人会问这是谁家的孩子,不会先问他是谁。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最基本的单位是家庭,而不是个人。家庭中任何一员在外面的言行举止,都会被当作一家人的表现。 可见,我们中国人偏重的是家庭参与。这使得我们的家庭比较接近无限责任公司,强调一家人血浓于水,长久地相互依赖,任何事情由家庭共同决定,也由家庭共同负责。 个人参与和家庭参与,哪种方式更为合理?当今社会,我们认为最好是这两种参与方式兼顾并重。需要家庭参与的时候,便发挥全家人的力量;需要个人参与的时候,便充分发挥个人的专长,从而充分发挥两种方式的优势。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很强。全世界只有中国人的亲属范围最广、亲属称呼最多,如舅舅、大伯、 小叔、表叔、堂叔等,而西方人只有一个“uncle”。 …………\" \"男为天,女为地,地宁则天清。本书从为人女、为人妻、为人媳、为人母的角度解析乾道和坤道,以易理为标准调整乾道和坤道,是我们过上安稳充实的生活,收获幸福美满的爱情婚姻,拥有充满亲情的子女关系,构建健康向上的和谐社会的根本之举。 曾仕强教授通俗解读中国女人的修养,虽然我们谈的是女性修养,但是很多观念都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单讲哪一个都不完整,和谐共生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