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苏科技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1.50
折扣购买: 老饕笔记
ISBN: 9787553767178
张振楣,1944年出生于江苏无锡。烹饪理论学者,美食评论家,中国餐饮文化大师。张振楣长期在餐饮业工作。20世纪80年代,在**率先开创“味觉审美学”研究。曾先后参与《中国菜谱》《中国名菜大典》等书稿编撰工作,并著有《味觉审美学》《张振楣谈吃》《食学概论》(与刘广伟合著)等。
**次领略云南的酸菜,是在保山的一家小饭店 。我们夫妻俩点了一荤一素两个炒菜后,菜未上桌, 老板先拿来一小碟腌菜。菜呈褐色,其貌不扬,免费 供佐食。先尝一口,皱了皱眉头,太酸了!强烈的酸 味是平生未尝过的,比四川的酸菜,浙江、东北、山 东的酸菜,要酸得多。炒菜上桌后,吃米饭时,也挟 了几次酸菜,觉得没有起先那么酸得难以入口。在酸 的背后,有淡淡的鲜辣爽口的滋味,以此开胃生津, 似乎不坏。 真正领略酸菜的美味,是在第二天早上去赶开往 腾冲的班车。在保山长途汽车站的路边店,匆匆吃了 一碗饵丝,仅要求充饥,却意外尝到一次美味。 饵丝是云南特有的用大米做成的“面条”,不同 于米线,与米线的加工方法和口感都不同。吃时在开 水中烫过,放碗中舀入高汤,浇上“浇头”即成。初 看与江南的盖浇面差不多,但细品**是两回事。那 天,饵丝的爽滑、汤汁的鲜美与“浇头”牛肉的酥烂 入味自不待言。端上来先喝一口汤,十分可口;而另 外的调味品都放在桌上让顾客自取:葱末、香菜、蒜 末、辣椒粉、辣椒油、精盐、味精等,当然还有必不 可少的酸菜。开始我不以为然,认为汤味已到位,额 外的调味品都是多余。吃了几口后,还是忍不住夹了 一筷酸菜放到饵丝碗里,立刻惊奇地发现,汤味变了 !在原先十分鲜美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台阶,美妙无 比。酸菜的参与,增加了汤的微酸,还有特殊的香、 鲜(迥异于来自动物食材的香鲜),吃得回肠荡气而无 以名状。又一次感悟,与美味的邂逅,不在刻意,而 在偶遇;不在雅室,而在路边;这,就是缘分。 由此,我对这质朴又平常的云南酸菜,不能不刮 目相看。保山路边店的这碗饵丝,此后竟成为我云南 美食之旅的序幕而再三回味。 渐渐发现,在腾冲、大理、丽江、昆明,云南的 酸菜,名正言顺地成为美食的主角。在云南,无论吃 馄饨、米线、饵丝、饵块,还是吃米饭、面条,甚至 早上喝豆浆吃油条,都一律以酸菜佐食。哪里有吃食 ,哪里就有酸菜;哪里有酸菜,哪里就有美味。而我 入乡随俗,食之愈多,感*愈深。云南酸菜,为我这 个江南游子,打开了一个特异的美食新天地。 云南人钟情于酸菜,迷恋于酸味。在大理和丽江 ,用各种果实制作的果脯,不管是新鲜的还是干制的 ,都是酸酸甜甜的。云南人不仅爱酸甜,而且喜酸辣 。大理的白族饭店,家家门口都写着“白族酸辣鱼” 的大字徕客。四川的酸菜鱼已红遍全国,白族的酸辣 鱼还未尝过。怀着好奇心,期待尝一次白族酸辣鱼。 少数民族的口味能接*吗?有些疑惑,但**大 于疑惑。在大理古城,找一家白族饭店,点了一份酸 辣鱼,又点了一盆名为炒海菜的条状蔬菜。这种蔬菜 是洱海中的野生水生植物,它另有一个附庸风雅的别 名——“水性杨花”。 酸辣鱼以调味命名,可以是鲫鱼,也可以是鲤鱼 或*鱼,养在水池中,以斤论价,活杀现烹。秤了两 条鲫鱼。云南人性格好,不急不躁,做一道菜常要等 好久,活杀的当然*要等。 半小时后,酸辣鱼上桌,非汤非干,盆中鱼身一 半露在上面,一半浸在汤汁中,金红透亮,引人食欲 。食之既酸又辣,鲜美异常。从鱼肉的鲜嫩判断,烹 制时间不长;从味的浓香看,时间短又达不到。想要 挑剔一下此鱼的瑕疵,竟不得。存疑的是,这辣味固 然来自辣椒,但这纯真、美好、优雅的酸味,又来自 何方?既不是醋,醋会改变菜的色泽,也没有如此鲜 洁;也不是想当然的酸菜,吃完盆底不见酸菜踪影。 酸菜是云南**美味,为什么这么好吃的酸辣鱼却不 用酸菜呢? 请教老板,酸辣鱼中的酸味来自于什么,老板答 :木瓜。木瓜?我吃惊,老板又强调:是本地木瓜, 经发酵而成为当地一种经典的调味品。木瓜,亚热带 南方*寻常的水果,却在白族人的灶台上,成为酸辣 鱼与众不同的魂魄!我不由想,这就是任何一种美味 **的地域性和独特性吧。 P16-P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