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家学刊(第二辑)

女作家学刊(第二辑)
作者: 阎纯德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2.80
折扣购买: 女作家学刊(第二辑)
ISBN: 9787521216257

作者简介

阎纯德,生于河南滑县,河南濮阳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1982年同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和北京作家协会。曾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进修法语,后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巴黎第三大学、国立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艾克斯马赛第一大学、波尔多第三大学。1993年创办并主编《中国文化研究》。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汉学研究》和《女作家学刊》主编,欧洲龙吟诗社名誉社长和法华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主要从事20世纪文学教学和文学、文化与汉学(SANOLOGY)研究,业余爱好文学创作。著有散文集《在法国的日子里》《欧罗巴,一个迷人的故事》《人生遗梦在巴黎》《在巴黎的天空下》,诗集《伊甸园之梦》《宇宙中的绿洲》等;学术著作有《作家的足迹》《作家的足迹》(续编)《中国现代女作家》(主编、主撰)《二十世纪中国女作家研究》(获香港龙文化金奖一等奖和中国女性文学第二届优秀著作奖)《二十世纪末的文学论稿》(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著作奖)《瞿秋白》《女兵谢冰莹》《鲁迅及其作品——我的巴黎讲稿》(法文著作)等,主编《中国文学家辞典》(6卷),《中国新文学作品选》(7卷),《新时期百位女作家作品选》,《20世纪华夏女性文学经典文库》(11卷),《大家书系》,《著名女作家散文经典》,《巴黎文丛》,《汉学研究大系》(60余部)等数十种书稿。

内容简介

柯岩创作论 盛?英 有人告诉我:“她是甜甜的,不仅容颜美丽,心地也极善良。”有人告诉我:“她是个要强的女性,勤奋刻苦,事业心强。”她,就是女诗人、女作家柯岩同志。我与柯岩只交谈过一次,还是匆匆地。然而,从她作品里,我却好像见到了一个既端庄又活泼的年轻母亲形象;见到了一个既有赤子之心又有崇高时代感的作家形象。柯岩对生活的识别力、对理想的向往、对人物性格的理解,以及她的语言力量,都足以说明,她,是热情的,也是高尚的。 一 诗人都爱歌颂人民共和国的早晨。那时,欢乐与沉思、现实和理想和谐地交融在一起。生活里充满阳光、欢快和爱。当时的柯岩,刚刚步入生活。她带着家庭、社会所赋予她的民主思想,义无反顾地投入共产党的怀抱,尽情地为她歌唱。旧社会,柯岩跟随在平汉铁路上工作的父亲四处奔波,体验着吃苦和奋斗的滋味,向往光明和自由;解放初,柯岩在苏州教育学院戏剧系上学,她欣喜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满腔热情地投身于革命。开始,她被分配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创作组,在那里,她幸福地、迅速地成长起来。20世纪50年代中期,她转到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独立从事创作,并终于找到适合自身气质的艺术形式——儿童诗和儿童剧,用它向亲爱的祖国和党倾诉衷肠。她的儿童诗犹如她当时的心情,也好像沐浴在共和国朝霞中的朵朵鲜花,明丽多姿,朝气勃发,给人以春意盎然的亲切印象。就是这些美丽新颖的诗篇,使柯岩蜚声于儿童文学界,并开辟了更加美好的前程。 柯岩在谈她的儿童诗创作时,曾讲过一段有趣的往事。1955年她二十五岁,已与著名诗人贺敬之结婚。一天,清晨醒来,她发现丈夫苦苦地写了一夜,稿纸上却只留下短短的几行诗句,而且还都是涂改过的。她得悉爱人正在为给孩子们写诗犯愁。这时,她自告奋勇地要求由她来解决这个难题。她劝老贺去休息,自己坐在桌前冥思。结果,出乎意料地一口气写了九首儿童诗。这就是发表在《人民文学》1955年12月号上的《儿童诗三首》的由来。柯岩称这个早晨是“平凡而又奇特的时刻”。因为,她只觉得“平时对儿童生活的记忆像海潮一样”在心里“汹涌”,因为这一天,她找到了为孩子们写作的起跑点,成为生活道路上一个有意义的转折。也许是因为“性之所近”的缘故,柯岩一旦寻找到自己的灵感区域,她那明朗美好的情感就得到自然、自由地流露。她饶有兴味地用孩子们的嗓子歌唱对生活的幻想,用孩子们的言辞吟诵对祖国的赞美。你听: 红旗红灯大高楼, 绿树绿草小河流。 折一只小船放下水, 你顺水飘去别回头。 飘到江, 飘到海, 飘到天边见云彩。 世界各地都靠岸, 各国小朋友请上船。 和平白鸽引路来, 请到北京做客来。 这首小诗题目叫《做客来》,是我顺手抄录下来的。诗人以孩子的心灵,创造优美的意境,抒发美丽的感情。看,小诗里的景色多美:近景有红有绿,有高楼有小溪;远景有江有海,有云彩有白鸽。小诗里的感情多纯:恳请远方的小朋友来做客,看看我们的生活。小诗的构思又是多么巧妙:用一只纸折的小船展开幻想的翅膀,用一个想象中的白鸽迎来国际的友情。柯岩的儿童诗不乏想象和意境,富于强烈的感情和精心的构思,不枯燥,不平淡,洋溢着生活的喜悦和生命的活力,充满生机。 柯岩写儿童诗特别注意儿童的年龄特点。她潜心研究过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她把写给学龄前和学龄初儿童读的诗,称之为“快活的小诗”;把写给少年朋友读的诗,题为“红领巾之歌”。这些诗成集为《“小迷糊”阿姨》,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具有相当的艺术生命力。 对于学龄前幼儿,柯岩写的故事诗、游戏诗,都有人物,有故事,形象鲜明,节奏清晰,色彩鲜艳,声音动听。像《眼镜惹出了什么事情》《小红马的遭遇》《小弟和小猫》《小熊拔牙》等,或使孩子们沉浸在神奇瑰丽的世界里,或使孩子们欣喜在和平幸福的现实中,或使他们得到理想教育和丰富的生活知识。《眼镜惹出了什么事情》中的小弟,是一个在幸福环境里成长着的儿童,他羡慕爸爸会算、会画、会说外国话,以为这一切都是因为戴上了眼镜的缘故;小弟果然把爸爸的眼镜戴在自己眼前,甜美地进入了梦乡。在梦里,他与眼镜吵架,责怪眼镜“光帮爸爸的忙”,不听他的话。作者在这首小诗里,生动地表现孩子的天真和对知识的渴望。结尾,诗人温存地宽慰小弟:“有学问要靠自己努力,眼镜怎么能代替你学习?”启发孩子要靠努力去实现理想。主题在此耀目鲜亮,能深深嵌入孩子的脑海里。《小熊拔牙》是首有趣的游戏诗,拟人化了的小动物——小熊、小白兔、小黄狗、小松鼠、小鸟,团结友爱地生活在姹紫嫣红的花园里。当小熊因为嘴馋,偷吃蜂蜜闹牙疼时,小动物们齐心帮助小熊拔了牙,还规劝它别挑食、多刷牙等生活常识。当我们听到小鸟小猫们轮流介绍自己的饮食习惯,什么“也吃菜也吃饭”,“也吃鱼”“也吃蛋”,“也吃胡萝卜”“也吃棒子面”时,不管大人小孩都会会心地笑起来。柯岩认为对于儿童来说,笑,就是欢乐。她的诗由于真切地反映了孩子们欢乐的生活和感情,加上浓郁的儿童情趣,能寓教于乐。孩子们在无忧无愁的欢悦中,懂得守纪律、讲礼貌、爱卫生、友爱、同情等道理,变得更加快乐、更加聪慧了。 柯岩为刚上学的学龄儿童写的诗,也是相当出色的。她懂得这些孩子已经能够辨认周围世界,有初步的道德观念,天真好奇,向往那些遥远的东西。为此,她尽力开阔他们的视野,注意矛盾冲突的曲折性,并有意描绘各种不同感情的替换和上升,易引起孩子的强烈兴趣。《帽子的秘密》就是这类诗中的代表作。该诗没有直接铺叙孩子的“舰队活动”,而是通过一个小弟对小哥哥们的“盯梢”“被俘”“入伙”等活动,把“舰队生活”绘声绘色地展现出来。这一切,又围绕着妈妈要了解孩子帽檐为什么老是掉下来这个秘密来安排的。小诗有故事有情节,更富于感情的变化。开始,小弟发现哥哥们一出校门就扯帽檐,高喊“靠岸”“抛锚”,他感到特别痛快,因为他一下子就发现了帽子的秘密。正在这时,小弟被舰队里的亲哥哥用“望远镜”侦察到了,他被俘了,还被指控为“奸细”,要立即实行“枪毙”;小弟惊讶、反抗,他声称自己不是奸细,长大了也要当解放军,他坚决拒捕。“水兵们”被他的英勇无畏所说服,非但不“毙”他,还接纳他参加了“海军部队”。晚上,回到家里了,小弟是那么亢奋,依然沉浸在舰队生活的紧张与热烈的气氛中。他难以向妈妈“揭发”哥哥帽子的秘密,却津津乐道于船舱和甲板,舰队与海员,就是不提什么秘密。妈妈没责备他,亲切地抚摸他的小脑袋,称他为“亲爱的海员”!那么,妈妈究竟了解到帽子的秘密没有?这对小读者来讲,或许还是个“谜”!这首诗,情节的波澜和感情的涟漪就这样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既有生活实感,又有活泼诗情;健康的内容和精巧的形式就这样如胶似漆地糅合在一起,既反映儿童可爱心灵,又将美好的儿童世界镶嵌在精致的画框里。 如果说,柯岩在为幼儿写的儿童诗里,较多地显示出她表达形状、节奏、色彩、音响的能力,显示出她富于儿童想象力和儿童情趣的话,那么,在为年岁大一些孩子写的诗里,她那些描写少年儿童心理的才能显露得就更充分了。事实上,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更想弄明白世界上的事情,哪为好,哪为坏,为什么好,为什么坏……无数的问题,天真的想法,犹如那海滩上的贝壳,五光十色,色彩斑斓。柯岩用爱钻到他们心里去,拾取那美丽的贝壳。她对孩子敏锐的洞察力和感受力,是由于她善于揭示孩子们内心奥秘的艺术才干表现出来的。一般来说,她常常以“动态描写”表现孩子心理,使心理描写不冗长、不琐细;但有时,她也精湛地运用“静态描写”细腻深入地把孩子的心理“点染”出来。比如《流星》中“我”的心路历程,就是通过由“动”到“静”的流动来完成的。开始,“我”请云云教溜冰,云云也答应。但一到冰场,云云却只顾自己“过瘾”,如醉似痴地溜啊溜啊,不顾朋友的再三求援。“我”等待了又等待,还是没有等来云云的帮助,这样的友情还要不要呢?“我”自问:“他能算什么朋友呢?如果永远只是一颗‘流星’。”对于“我”这个孩子来讲,“流星”这个隐喻是酸楚的,它像是对云云的鉴定,又像是对友情的叹息。然而,这两句“内心独白”是“我”的心理由期待转到怀疑的变调,是由动的节奏变为静的节奏的凝聚点,可谓全诗的点睛之笔。这里,心绪的韵律传递得从容得体,舒徐自然。柯岩对孩子们心理活动的艺术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时而用孩子的行动、妈妈的感受来表现,时而用孩子们彼此之间的交流,包括矛盾、冲突来暗示;时而用美丽多姿的自然景色来烘托,时而由孩子自己来袒露内心的真诚。诗人深入到孩子们的灵魂里,天真的童心在诗中跳动,亲切可感,耀眼夺目。 专门关于女作家及其作品评论与研究的理论性图书,北京语言大学主办、著名学者阎纯德担任主编。 我国百年文学史上至今唯一的专业发表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学术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