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记忆

难忘的记忆
作者: 王英|
出版社: 中国文史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5.40
折扣购买: 难忘的记忆
ISBN: 9787520546201

作者简介

王英,男,河北霸州人,1958年出生,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霸州市作家协会主席。著有长篇传记《悠远的云》、长篇纪实文学《梨花雨》、诗集《雅风集》和长篇游记随笔作品集《江山行迹》、长篇传记《田野里的墓碑》。其作品曾见诸《人民日报》(海外版)、《农民日报》、《河北日报》、《甘肃日报》等报及《鸭绿江》《参花》《散文选刊》等文学期刊。近年来在全国300余家报刊杂志发表20多万字的散文作品,部分作品曾入编国内权威读本,在国内省市级征文中曾10多次获奖。其中《风吹麦浪》《母亲的葫芦瓢》《童年的槽子糕》等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教辅。

内容简介

偷  场 童年的往事我大都忘记了,就连偷场这件事,要不是每年春节回家和儿时的伙伴们在一块闲聊神侃,也都没有了印象。 写下这个题目,我立刻就觉得首先应该把偷场是怎么回事儿解释清楚。 过去没有意识到偷场有什么不妥,认为那是一种对家里生活有益的活动。 现在看来,这项活动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家里生活的需要,也是对当时农村社员家庭苦涩生活的一条注脚。 偷场,是 20 世纪 70 年代发生的事情。那是在冬天,地净场光,下午放学后,再也没处去拾柴火了,可家里大人们还叫我们去拾柴,为的是烧火做饭和烧炕。这个时节,村子边上、房前屋后、沟坡壕沿那些散落的树叶儿、草根儿,早被起大早儿的勤快人像篦头发似的一遍一遍地不知搜寻了多少遍,几乎无处不留下被大筢子、小筢子搂过的痕迹。可既然大人们把我们打发出来了,总得有点收获吧,可那收获哪里去找呢?这会儿,那些平时以嘎咕出名的伙伴 凭着机灵的眼睛立刻就找到了目标: “瞧!那不是现成的?” 忘记当时是谁向场里的一个目标一指,于是,大家眼前一亮,不约而同地带着发现新大陆般的喜悦,把目光齐刷刷投向了屹立在场边的那一垛花秸和那一垛豆秸。 对呀!聪明!伟大!当时,我们为这一惊奇发现高兴了好一阵子,尽管这种兴奋中带有一丝胆怯的成分。然而,事情做起来绝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 想和做原本就是两码事,而且在做的过程中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那天,我们大摇大摆地进场后直奔花秸垛和豆秸垛而去,心想,这可好!现成的柴火,又没有人,从垛上撕下来,装一筐背回去烧呗! 目标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都为即将到手的成果而欣喜和鼓舞,我们接近着那目标。 “干什么的?!” 耶?!谁在喊叫?从哪儿发出来的声音?噢!还有看场的呢?!我们顾不得多想,像一群受惊的兔子,立刻呼啦一下跑散了。 我们的第一次偷场就这样在那声断喝中宣告失败了。 第二天下午,我们吸取了昨天的教训,改变了行动路线,不再走麦场前面,而是从饲养棚后面猫着腰蹑手蹑脚地走到后场边停住,蹲下来,听了听,观察了下四周,看有无动静,在没有发觉任何动静的情况下,我们相继绕到饲 养棚前面,然后,试图以最快的速度直奔大场边上的花秸垛和豆秸垛而去。 “又他妈来啦你们!滚!” 这次我们都听清楚了,那声音是从饲养棚屋里传出来的,而且我们都听出来了,那声音是我们队里的老饲养员吴贺然。吃一堑长一智,我那个姓徐的表叔,把我们召集到一块儿研究起对策来。最后,大家决定,明天再来就如此这般,照计而行。尽管我们那天没有偷到花秸和豆秸,但我们对于以后的胜利充满了信心。 往事难忘,岁月如歌 过往的点滴终将汇成奔腾的江海 成为心中宝贵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