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扎克伯格成功法则

马克·扎克伯格成功法则
作者: 刘彦彦
出版社: 吉林文史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7.28
折扣购买: 马克·扎克伯格成功法则
ISBN: 9787547226216

作者简介

马克?艾略特?扎克伯格(Mark?Elliot?Zuckerberg),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办人,被人们冠以“盖茨第二”的美誉。哈佛大学计算机和心理学专业辍学生。据《福布斯》杂志保守估计,马克?扎克伯格拥有135亿美元身家,是2008年全球最年轻的巨富,也是历来全球最年轻的自行创业亿万富豪。 2014年2月10日,马克?扎克伯格及其华裔妻子普莉希拉?陈登上美国《慈善纪事报》2013年年度慈善排行榜榜首。

内容简介

第一章 专注于编程的神童 创业法则:人生不在于你有多少机遇,而在于你能把握多少机遇。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一些难以预料的事情,成功人士知道该如何解决问题,会将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转化为动力。贝壳不见得都很美丽,但其中却可能藏着美丽的珍珠。人也是如此,不起眼的人,也能创造出一片全新的伟大。 第一节 设计MP3播放器的高中生 小时候的扎克伯格是一个不善言辞的孩子,甚至说,他有一些社交障碍。而当他在10岁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台电脑后,他的社交障碍就更加严重了。他经常把大把时间用在网络上面,泡在电脑前,钻研每一个他不懂的问题。也正是因为这样不懈的努力与学习,扎克伯格悄无声息地成为了学校数一数二的天才少年。 不过,令大家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对电脑有浓厚兴趣的孩子,功课也从未落下。或许是天生对复杂的东西感兴趣,扎克伯格尤其喜欢程序代码。 扎克伯格的父亲爱德华·扎克伯格被病人誉为“无痛牙医”,母亲凯伦曾是一名精神病医师。父亲很早就使用数字X线摄影,并且将电脑程序(Atari BASIC)介绍给儿子,家里和诊室里都摆满了电脑。孩子们通常都喜欢玩游戏,扎克伯格却喜欢开发游戏。11岁时,父母给他找了位家庭计算机教师。这个名叫大卫?纽曼的软件开发员,每周都会花一天时间教导他。12岁时,扎克伯格就开发了一款软件,让家里和办公室的电脑可以互通消息,这就是即时通讯软件AOL的初始版本。纽曼的印象是:“这孩子是一位神童,要想难倒他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说起来,这个软件就像扎克伯格的一张考卷,而他则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这场考试。这也为日后他成为一个“程序奇才”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在钻研代码的日子里,时间过得很快,这样的日子让扎克伯格觉得非常幸福。不久,扎克伯格便上了高中。 在马克?扎克伯格的高中生活里面,他所拥有的并不只是复杂的功课,更多的是他对自己爱好的努力。 也正是由于他的努力,高中的时候,他成功设计了一款MP3播放器,同时,还设计出了像突触媒体播放器(Synapse Media Player)这样的多种音乐播放软件。 扎克伯格的梦想是通过他自己的手设计出一些能够造福社会的东西,他也希望自己的设计能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方便。于是,在此后的日子里,扎克伯格更加信心百倍地为梦想努力。 对于高中生来说,能将学习状态调整好就已经很难了,更不用说什么创造不创造、创新不创新的问题。扎克伯格能够将学习与发明联系到一起,也正是因为导师和学校的请求,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超额完成任务。 原本老师只是想让他设计一个可以简单播放些音乐的播放器,可是,当扎克伯格设计的这款MP3播放软件在老师同学面前亮相时,大家纷纷对他投去了崇拜的眼神,只有扎克伯格自己觉得,这还不够,这还不完美。 于是,此后的日子他把大把的时间都花在了将MP3播放器扩展更新上面。他在播放音乐的基础上,扩充了播放器的功能,甚至还让很多其他格式的歌曲都能融入这个播放器。对于那些不喜欢功能复杂的年轻人来说,这个播放器无疑是他们最好的福利。那时候的扎克伯格仅仅17岁,他并不像同龄男孩子一样挥霍青春,他总是会将自己的时间花在他认为正确的地方。 在有了前面的成功后,扎克伯格的老师又委托他设计了几个便捷的程序,并且扎克伯格赋予了这个程序新的名字:突触媒体播放器(Synapse Media Player)。这个借由人工智能来学习和听音乐的习惯,逐渐被贴到效应网(Slashdot)上,被当年个人计算机杂志(PC Magazine)的五星评价为三颗星。要知道,世界上能获得两星以上的软件并不多,这对于扎克伯格来说就是肯定他能力至关重要的一票。 在同学眼里,这个男生很低调,根本很难将他和“社交”这两个字联系到一起。在没有设计MP3之前,大家甚至不知道,这个身材瘦弱,有些营养不良的男孩就是大名鼎鼎的神童马克?扎克伯格。 对于这个设计出MP3播放器的高中生来说,他想拥有不会被磨损的创意。在设计MP3播放器之初,是因为扎克伯格高中老师的请求,当时的他并不觉得这是个难以完成的任务,这台播放器在班级里发出声音的时候,他也并没有过多的自豪。扎克伯格当这是个提升自己的机会,当然,也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 光环下的扎克伯格更喜欢的是自己的那个小世界。他喜欢躲藏在显示器下面,看着每一个字母代码跳到屏幕上,这是他整个高中生活中最快乐的事情。 扎克伯格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的同学以及关注他的人,他并不是一个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少爷,他也是有独立思维的人,甚至他的思维比成年人还要成熟。 多年过去,扎克伯格的思维一直没有受到外界影响,对于他喜欢的内容,他会拼尽全力去钻研,所以,在扎克伯格的世界中,主要的内容就是钻研。 回忆扎克伯格的初期创业,他的所有设计的灵感都来源于生活,他习惯将人们的需求与设计的实用性相互融合,因为他觉得,人们需要的东西才是他需要设计的东西。 拿突触媒体播放器(Synapse Media Player)来说,他之所以会设计这款软件,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学校需求,而扎克伯格为了满足老师和同学们的需求,他又对这款软件进行了后续的加工,还不惜花大把时间对这款程序进行更新维护,可以说,扎克伯格虽然是一个在外人眼里很邋遢的人,可是,在程序更新这件事上,他绝对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如果说扎克伯格在设计突触媒体播放器(Synapse Media Player)这款软件的雏形时没有遇到过任何问题,那绝对是不可能的。对于这款软件的功能,事实上,扎克伯格在初期并没有定位得非常精准,他原本只是想让这款软件能够播放出适当的歌曲和学习内容。可当他将这款软件的雏形做好后,他又发现有很多问题出现了。他不甘心于这个软件只能固定播放一种格式的音频文件,所以,他便着手给这款软件添加了多元化的播放方式,随着不断更新,这款软件才得以逐渐完善。 扎克伯格的理念中,他不会没有理由的半途而废,当然,他也都完全地做到了。他的想法中,任何问题都是可以通过努力避免的,即便是没有满足别人的需求,他也会想方设法地去完善,这就是一个17岁少年的才华与坚持。 【成功法则】 才能都是一样的,在于你怎么去用 有的人经常会抱怨,自己怎么就没有机会呢?难道是自己的能力不行? 错了,能力是上天赋予你的,上天不会偏袒任何一个人。所以,每个人的能力都是一样的。如果你现在正处于启蒙期,那恭喜你,只要好好把握你的能力,并且用后天的时机去学习,你就可以成为独一无二的赢家。 有些人徒有一身能力,一到关键时刻就悲剧,这样,能力再有用,你也会觉得无计可施。 能力没有谁多谁少,在你咿呀学语的时候,你就是在学习你的才能。人们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所以,你和他们是一样的,早晚有一天你也会遇到让你发挥能力的时机。 凡事主动出击 很多人习惯等待别人的命令,总是别人开口了自己再去行动。事实上,这绝对不是创业者应有的行为。一个有独立思维的人,应按照自己思维的指示去努力,很多人都以为,没有前车之鉴的行动是很危险的,但大家却不知道,这也是较为容易成功的。 别找借口,借口成不了气候 你为什么没有成功?面对这样的问题,很多人会尽力将责任推到外界因素上,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借口去否定自己。 如果你有时间思考一下,为什么自己总是离成功很远,那你就可以知道,其实,你一直是在依靠借口生活。借口就是你看清自己的天敌,所以,找借口成不了气候。 第二节 95万年薪的工作机会 扎克伯格在高中时期的设计作品让他声名大噪,同时,也让他的名字出现在了更多人的耳朵里。不少媒体也都纷纷将这个高中生的事迹传诵出去,高中生扎克伯格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很多业内公司见到了这个扎克伯格的作品,无不感到惊讶。随即,许多家公司都向他抛来了橄榄枝,当然,这其中也包括美国在线和微软公司。而微软公司更是开出了年薪95万的条件来吸纳马克?扎克伯格这个神童。 一个是仅仅17岁的高中生,一个是全球知名的大公司,外加一个年薪95万的工作机会,相信大部分人都会为之心动,更有人预测,扎克伯格如果加入了微软,他将成为微软最年轻的工程师。 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人生的转折点就是大学和工作。或许放到别人身上,大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工作,毕竟上大学也是为了能有一个更好的工作。大家开始纷纷猜测,这个男孩子会选择哪个公司作为依靠。 而这时,也有很多质疑声扑面而来,为什么这两大软件巨头企业会对一个初出茅庐的高中生扎克伯格情有独钟呢? 事实上,拿微软来说,创新是企业至关重要的命脉,当然,新鲜血液的注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兼具创新与才能的人才,是它们稀缺的财富。像软件这样的公司,不靠新生力量来充实是不行的。所以,微软和美国在线才肯拿出95万年薪来给一个毛头小子。 谁都没想到的是,扎克伯格并不是一个能按照常理出牌的人。他看着众多公司,竟然选择了去哈佛读大学,并且选择的还是心理学专业。这个设计出校园MP3播放器的怪人,在这一年又做了一件怪事。 这一决定让众多关注他的人哗然,当然,连他的同学都不解,这个男孩的脑子是不是不正常? 如果说,这个高中男孩带给校园一个新的冲击,倒不如说,是校园造就了他全部的成就。 扎克伯格是一个非常主动的人,他经常会将自己的目标放在墙上,时刻关注自己的目标。但这个男孩有个致命的死穴,他无法受人摆弄,只要他决心要做的事,他一定会做,如果他自己认为没有办法完成的事,他一定不会做。 拿扎克伯格的选择来说,很多人以为这个男孩子是怕了,或者心虚了,所以他毅然放弃了高额年薪的工作机会。在多年后的采访中,扎克伯格证实,当年之所以拒绝那些大公司,是因为他们要求会面的时间,他没有办法起床。 而这个震撼的原因,在扎克伯格娓娓道出后,成了争议的焦点。人们纷纷议论,说这个“神童”的性格果然不一般。一份万众期待的工作,被他简单的一句“起不来”推掉。这简直就是当时的一个爆炸性新闻,在整个城市,似乎人们都知道这么一个有来头的神童。 在拒绝了两大巨头公司的橄榄枝后,扎克伯格又恢复了原本的生活,之后他又陆陆续续设计了几个实用软件,在学校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不过,此后人们再谈起这个性格怪异的男孩子时,大多话题中都会有这两个巨头公司出现。 有人觉得,扎克伯格一旦摆脱了束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可是大家忘记了,这个男孩子太过于有主见,所以,他能在社交冲突的时候在网络中建立一个虚拟的交友世界。 至此,大家才真正地意识到,当时扎克伯格没有选择微软,而是选择哈佛,这并不是他对自己能力的心虚,而是他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如果他加入了微软,他的所有设计都将被冠以“微软”的名称,他并不甘心于被束缚,更不会希望自己的设计成为别人成功的硕果。 大概在盖茨的头脑里都没有想到扎克伯格会拒绝95万年薪的工作机会,而当扎克伯格真正意义上拒绝这份工作时,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这一轰动整个国家的事件将扎克伯格推向了风口浪尖,有些人觉得这个毛头小子太不知好歹了,有人觉得他狂妄自大,还有人觉得他是想炒作自己。 不过,这些对他的质疑,他从来没有正面回应过。95万年薪的工作机会是很多人的梦想,当然,那时候的扎克伯格也会做这样的白日梦。 到底放弃了这95万年薪的工作机会,扎克伯格得到了什么呢? 其实,把扎克伯格归结到感性的人群中一点都不为过,他不仅感性,甚至有些随性,他的想法总会和自己的情绪挂钩,随着自己的意识行动。 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个腼腆的男孩子做了个明智的决定,但用当初的眼光来看,很多人都会觉得扎克伯格的脑子一定是坏掉了。他短暂的神经错位,导致他最终成为了一个富翁。 如果我们将95万年薪的工作机会当成是一个学生走向富豪的垫脚石,我们就应该清楚,这个数字并非可以用价值衡量。因为它的象征意义在很大层面上代表着成功以及那些辅助成功的东西。 财富?是的,这代表一个高中生将拥有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钱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是肯定其自身能力的表现。 名誉?人的一生,最期望的就是能够名利双收。所以,大家喜欢将金钱和名誉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名誉对一个人来说,就是赢得自信的表现,也是获得财富的体现。名誉对任何人来说都很重要,甚至,它的重要性要超过我们所说的金钱。 很多人希望这一生中自己能够得到别人的敬仰和尊重,总是梦想自己是一个知名人士。如果我们拥有95万年薪的工作机会,名利就算全有了。有了名利,自然地位也就巩固了。 有人觉得扎克伯格很傻,他的傻在于他过于死板,放着眼前高额的年薪不要,去哈佛做他的穷学生,他完全可以坐拥95万年薪,然后专心开发程序。 但是,扎克伯格明白,一旦有了金钱的牵绊,即便是他拥有一身本领,他也只能在公司里为别人设计程序。这不符合他的梦想。甚至对他来说,这就是人生的牵绊。 从之后扎克伯格的表现上我们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一个会花钱的人。虽然如今他已经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富翁,可是,他依然住着租来的公寓,穿着宽松且洗得发白的牛仔裤。 如此看来,名利金钱只不过是他人生的一个附属品,他拥有也可,不拥有也可,总之,这些不会在他生命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作为一个程序员还是一个全球化公司的总裁,扎克伯格总是将他的主见放在首位。也正是如此,众多朋友都将扎克伯格的才能归结到专注上,在说完后,还会补上一句:“事实上,他的思维太快了,我们永远跟不上他的思维。”人都有面临选择的时候,对于扎克伯格来说,这个选择尤其严峻,可以肯定的是,当初的扎克伯格没有能够看到未来的能力,可是他却有展望未来的能力。 在得知微软与美国在线准备吸纳扎克伯格的初期,他周边的人都在议论他最终的选择。在众多公司中,人们凭着多方面的考察结果,最终将扎克伯格会选择的公司定为微软,因为他们觉得微软更加有实力吸引到这个年轻人。 如果扎克伯格真的选择了去微软,很可能如今的他会获得百万年薪的工作机会,或者拥有一套属于他自己的程序。也可能他的名字最终会隐藏在微软众多程序员中间,也就不会是今天人们津津乐道的“盖茨第二”了。 扎克伯格之所以能和盖茨齐名,完全是因为他做了一个既明智又不明智的选择。不明智在于,在大家憧憬他的光环时,他却选择了去哈佛大学继续深造,而这个在很多人眼里不明智的选择,却在日后成了他成功的源头。 微软或许能够给扎克伯格足够的收入以及技术支持,让他有更多的机会设计出实用性很强的软件,可是,对于扎克伯格来说,收入和名誉都是次要的。虽然他爱好研发软件,可这仅限于他的自由发挥,如果让扎克伯格将自己的软件局限在一个目标范本上,他的热情就会大打折扣。 对于这个高中生来说,微软高层让他去工作,就等于是在剥夺他的自由,这样的情况对于扎克伯格来说,简直就是世界末日。从扎克伯格平时的装扮上就能看出,他是个喜好自由的人,所以,在高层人士邀请他八点参加会议时,他表示,这很难完成,因为这个时间他没有办法起床。 扎克伯格从一个普通学生成长到脸谱网首席执行官(Facebook CEO)的过程中,他穿得最多的是T恤和牛仔裤,有时他还会配上一双简单的拖鞋。这个装扮几乎成了扎克伯格的代名词,由于装扮简单,他还曾被评为“最差装扮”。他是个有主见的人,他会我行我素,不听从别人的建议。所以,在这样的性格下,他拒绝那些公司也是正常的。 到底为什么扎克伯格会放弃微软而创新开发“Facebook”呢?这个害羞的学生是否能够担任CEO这个重任呢? 时间已经证明了一切,从扎克伯格站在全球人民面前的一刹那,他就在证明,他是个注定不凡的人。 生活亦是如此,我们没有办法去判断别人的选择到底对不对,我们有的只是肯定一个人的选择,至少扎克伯格没有因为这个选择而后悔。 扎克伯格的成功法则是,不被眼前的利益蒙蔽双眼,即便是无法看到未来的发展状况,也要有敢于憧憬未来的能力。 【成功法则】 创意源于爱好 如果现在我们询问扎克伯格的爱好,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程序开发!” 可是如果在十年前我们问他同样的问题,他一定会说:“计算机!” 人的一生会有许多爱好,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人的兴趣和爱好也会随之改变。这些爱好多半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奇妙的想法,而这些想法很有可能就是大家所说的创意。 想要成功,就一定要抓住你的爱好,不要轻易放弃。利用你的热情想办法为自己创造一个产业。 机会不止一个,看你要把握哪个 人一生中会遇到很多机会,上天赋予每个人的机会几乎都是一样的,所以,无论是哪一个,你都要认真面对,从天而降的机会事实上都是有用的,对于扎克伯格来说,95万年薪就是他人生的十字路口,也许他走哪一边,最终都会成功,只是成功的方向不同而已。 机会绝对不止一个,你无法决定机会到来的时间,可是你却有能力决定你是否要选择。在你做出选择前,你要明确你的目标,这样你才有机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扎克伯格的理论中,成功的机会并不只有一个,所以,我们也应多元化发展,让自己拥有多个可以选择的机会,这样才容易走向成功。 金钱证明不了你有多少才能 金钱和才能是不等量的,你能赚到多少钱,只是说明你有赚钱的能力,论起才能,它和金钱根本就不沾边,所以,不要用金钱去衡量你的才能,要时刻想着,你是为你自己而活,你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并且能更好地掌控你的人生。 如果你是一个年轻的创业者,你创业的动力可能是爱好。如果你是一个中年创业者,你创业的动力可能是养家。 有了创业的动力,才会有创业的能力。先找到你创业的原动力,再找出创业的方向,朝着创业的方向努力,这就是扎克伯格的成功诀窍。 第三节 去哈佛学习心理学的计算机神童 在拒绝了产业巨头高层领导的橄榄枝后,扎克伯格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哈佛大学,人们都以为他会将专业的重心放在软件开发上,可是,当他坐在心理学教室中的时候,大家无不置疑他是不是有哪根神经搭错了。 在对外界解释原因的时候,扎克伯格说:“我只是坚信,人们最感兴趣的事物其实是他们自己。我相信人们喜欢做那些使自己开心的事情。为了使自己开心,他们需要了解他们身边的世界,了解他们身边的人。” 在当时,众多的人在思考,计算机和心理学到底有何联系,而多年之后,当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见证了一个奇迹的时候,我们得以去重新理解扎克伯格选择心理学作为自己专业的真实原因,也能够参透,扎克伯格本人以至“Facebook”后来的一系列历史,这便是这句话的诠释。 扎克伯格当时想要宣扬的是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念与方法论。当这与扎克伯格的成就重合后,我们就习惯性地将其与扎克伯格本身所具有的、在软件编程方面的超人天赋结合起来,事实上,这些统计在一起,就迅速迸发出强大到足以重塑整个互联网乃至整个世界社交圈子的力量。 计算机和心理学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很多人不理解扎克伯格,大家开始纷纷议论,认为他是个没有头脑的神童。更多的人觉得扎克伯格是个没有思想的学生,做决定太过于盲目。对于这些质疑,扎克伯格从来没有认真理会过,他甚至庆幸有反对声音出现,因为有了反对声音,他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同时,也能证明自己是特立独行的。 对于一个程序设计师来说,他们最稀缺的就是创意,而这些创意在当时群众的眼里有时候却是不值一提的小事,谁都没有想过创意会和心理学扯上关系,当然,大家也没有想到这个腼腆的男孩子能有什么超出想象的创意。 在哈佛那几年中,扎克伯格仿佛一匹黑马,逐渐在校园声名鹊起。 找准适合自己的位置,用位置来决定目标。 如果用现在我们看“Facebook”的眼光来看当时的扎克伯格,我们会觉得他是个天生的“盖茨第二”,但是从扎克伯格选择性的问题上来看,他却是个固执的孩子。甚至可以说,他做的决定都有些孩子气,不成熟。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扎克伯格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系列主意。他并非如外界所说,他的决定尤其理智。 在之后的日子里,扎克伯格也因为自己的理智获得了一份属于自己的成就。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虽然无法像扎克伯格一样拥有两个大公司的青睐,可是,我们有自己的思维,也能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成功。 成功不在于你有没有潜质,而在于你后天会不会去努力。 在扎克伯格高中时期,他甚至还是一个会将一条腿放在椅子上的痞子男,扎克伯格的“Facebook”上面就有这样一张照片,照片上的扎克伯格T恤短裤打扮,一只手按着桌面上的鼠标,而另一只手则抱着光着的左腿。很多人觉得滑稽,这样一个不注意个人形象的男孩,怎么就成了“Facebook”的创办人了呢? 在扎克伯格的主页上,他分享了很多自己的照片,那微卷的头发和灿烂的笑容就是他的头像,在扎克伯格选择“Facebook”的一瞬间,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社交市场打开。 在很多场合见到扎克伯格,他总是腼腆地一笑,然后将他微微泛红的脸藏起来。事实上,最初的扎克伯格并不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在陌生人出现的时候,他经常会躲在房间里不出去。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扎克伯格能够打造一个社交王国,几乎震惊了他身边的所有人。微软的工作与“Facebook”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将当时的想法放到如今,依然有很多他的朋友无法相信,这个社交障碍患者是怎么突破自己的。 说到扎克伯格的社交恐惧症,大概很多人都记忆犹新,这个男孩每次面对镜头都会让人觉得腼腆不自然,很多人也都觉得,这是他的致命伤。在扎克伯格建立“Facebook”后,大多数人也觉得他是为了改善自己社交恐惧症所做的努力。但是事实上,建立“Facebook”的初期,扎克伯格已经能够和人很好地沟通了,在学校中,也有了一些追随他的人。 如今,在“Facebook”搜索界面上,如果你输入“Microsoft”,你就可以看到众多关于微软的主页,也就是说,这个曾经青睐于扎克伯格的大公司,现在已经是“Facebook”的客户之一了。 多年后,也有人开玩笑说,如果扎克伯格去了微软,那MSN现在一定叫作“Facebook”。就连我们现在用的“Word”,也许都是一个奇怪的名字。 不过,我们不得不去承认,扎克伯格选择去哈佛读心理学专业,还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许多人质疑他是想子承母业,或者是他的性格没有定性,这些其实都不是特别准确的。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他选择心理学专业的动机,又或者,是不是他在进入哈佛之前,就已经有了想要创立这个社交王国的想法,会不会这种想法才是他选择进入哈佛心理学专业的动机呢? 扎克伯格自从有了电脑后,便已经有专门的老师去给他私下上课,所以说,在哈佛学的计算机知识,也许并不是他所需要的,与其将他的时间浪费在此,不如选择一个能推动他日后事业的一个专业。而对于扎克伯格所设想的社交王国来说,最最贴切的专业便是心理学了。 通过心理学,他懂得了人与人交往的困难来源于什么,又该怎么去解决。他自己也是一个有着社交麻烦的青年,所以,他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想到一个不用与人面对面就能社交的办法。 此前,也有人想要创造一个虚拟的社交网络,可最终都是半途而废,抓不准别人的心理成为了失败的主要原因。 于是,扎克伯格就是在吸取了别人的经验后,创造出一个独特的社交网站,也正是因为独特,“Facebook”才能在世界上引起社交潮流。 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Facebook”的创立中,有着一系列关于心理学的内容。人们能够通过虚拟的网络去克服社交恐惧,也可以避免在与人交往时,内心出现一种自卑感,反正网络是虚拟的,人们不用面对面去进行相亲式的演讲。 对于哈佛这所全球无人不知的学府来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反而很少,有很多哈佛大学的学生抱怨过,在这所大学中,想要和陌生人接触实在是太难了,你不得不克服一系列的问题,还要战胜自己的心理,更重要的是,你必须有个十分健全而且强大的心理,否则打击肯定是受不了的。 之所以人们这样说,其实原因就在于,在这所学府中囊括了来自全球的学生,而这些学生中,又有很多类似阶级类别的情况,人们也会将自己归结到三六九等中,一旦遇到两个想要结识的人,就会遇到不少的麻烦。 而扎克伯格选择的心理学专业,正是能间接帮助这些人的专业,而将心理学与计算机融合到一起,你就会发现,这种全新的社交方式正迸发出无穷无尽的力量。 【成功法则】 做别人不懂的,学别人懂的 在多半人的心里,扎克伯格是一个疯子,他不但行事作风不按照常理出牌,甚至连穿衣搭配都不会,一个大公司的CEO穿休闲装出席重大场合,这简直就是一条爆炸性新闻。不过,这对于扎克伯格来说,却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他就是要做别人不敢做的,尝试别人所不了解的,当然,那些别人懂得的内容,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吸取。 在创业方面,大家缺少的就是经验,所以,看着别人的成功,你不能坐以待毙,你必须将对方的经验全部吸收,在吸收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这才能获得绝对的成功。 半途而废是你成功最大的杀手 有些人创业,一见前期效益不好就匆匆结束了生意,对于一个创业人士来说,这就等于半途而废。 在创业前期,很多人会因为忙碌和劳累选择放弃,在放弃以后又会感到后悔,认为如果自己再多坚持几秒钟就能成功。事实上,我们需要突破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我们要与自己比较,这样才会更加容易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别人坚持的时候,我们也应坚持不懈,别人放弃的时候,我们更应坚持不懈。因为只有自己比对手更努力,才能锻炼出超过对手的实力。 前车之鉴是你最重要的参考 如果你有过前车之鉴,面对失败的问题,你会不会感到恐慌?当然会,这个问题就算放到比尔?盖茨身上,他也一定会感觉到恐慌。 过去给大家带来的仅仅是精神上的阴影,很多知名的企业家前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就拿扎克伯格来说,他的成功初期遭到了很多不明人士的质疑,但是,在这些质疑声中,扎克伯格却意外地成功了。当然,扎克伯格的创业也不全是“一次成型”,他经历过连续失败几十次甚至上百次,但这又能证明什么呢?成功的路上,我们总是在经历挫折,这些挫折并不代表永远的失败,只是代表着我们还需要积累经验。 其实,挫折更是一种财富,在挫折中,我们的能力会得到更好地体现。 全方位解密Facebook商业秘密及马克扎克伯格成功秘诀 他,被冠以“盖茨第二”的美誉;   他,哈佛大学计算机和心理学专业的辍学生;   他,白手起家,在七年内成为全球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他,被《时代杂志》评选为“2010年年度风云人物”;   他,就是Facebook的掌门人——马克?扎克伯格。   有人说他是天才,有人说他是怪人,有人说他是独裁者,也有人说他是真正的创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