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138.00
折扣价: 95.30
折扣购买: 香港方物志(珍藏版)(精)
ISBN: 9787100150316
叶灵凤,1904年生,江苏南京人。早年就读上海艺术大学,20世纪20年代开始从事以小说为主的写作,是创造社第二期著名作家。曾在上海主编《戈壁》《幻洲》及《现代小说》等文艺刊物。 1938年南来香港,在此定居直到 1975年逝世。期间先后主编《星岛日报》及《立报》文艺副刊。著作转以随笔小品及翻译为主,并从事香港掌故、方物的开创性研究。 叶氏著作甚丰,小说集有《未完成的忏悔录》《女祸氏的余孽》等;随笔有《天竹》《白叶杂记》; 译作有《新俄短篇小说集》等。 叶先生酷爱版画和设计艺术。20世纪30年代上海良友出版社曾出版四册专书介绍西方版画艺术,其中英国版画家比亚兹莱一册由叶灵凤选编及作序,其余三册编撰者有鲁迅、柔石等。当时西方文学界流行藏书票,叶老为自己设计了一款含有凤凰图案的中国古典木刻藏书票,并与日本、英美等地的作家、藏书家交换,应为中国开展藏书票活动的第一人。70年代叶老在港病逝后,其历经战火迁徙仍保存完好的一批珍贵藏书票,连同其部分手稿捐献予北京的中国文学馆收藏。 叶老在港居住大半辈子,已经将这个南方小岛视作其第二故乡,而且以独到的眼光对香港历史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当时,关于香港的历史,特别是一个半世纪前被英国殖民者侵占的经过,主要文字数据均为英国文献;叶灵凤从英国书店订购大量英文书籍,结合中国史料,从两个方面对香港的历史、地理、文化、风俗创作了大量文章,包括香港“失落”的经过、著名的“海盗”张保仔事迹以至花鸟虫鱼等,开创了有关这方面研究写作的先河。后人有称此领域的研究为“香港学”,叶灵凤堪称是“香港学”筚路蓝缕的创始人。 在叶老逝世后,其生前好友夏衍先生说,“叶灵凤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是有关香港历史掌故的工作。其有关著述为国家其后一九九七年收回香港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英雄树木棉 今年立春立得早,加之早几天的天气又特别燠暖,新年才过,香港的木棉树竟已经开花了。香港人素来相信,只要木棉开了花,天气便不会再冷。尤其是水上人家更相信这征候,他们从前总是以铜锣湾避风塘附近渣旬的那棵大木棉树为准,只要树上的花一开,便将仅有的破棉胎卷起来,拿上岸去实行“赶绵羊”了。本来,香港的气候,在阳历二月,即农历的新年头,照例会特别冷几天的,但木棉既然开了花,就是冷也不会冷到怎样了。香港的木棉,虽不及广州市和西江一带那样的多,但从现在市区附近所残存的株数看来,在从前一定也不少的。 香港的木棉树,往来市区最容易见到的,是花园道口圣约翰教堂对面的那几株,大约一共有四五棵,矗立道旁,因为在军营外边,四周又没有其他的杂树,所以特别容易望见。每年开花的时节,如果天气好,映着日光,满树的大红花高撑半天,看起来真如屈大均所说的:“望之如亿万华镫,烧空尽赤。” 木棉古称史侯花,俗称红棉,又因其树枝干高耸,常常高出附近其他各树之上,所以又有英雄树之称。木棉是先花后叶的,开花时枝上往往还留着来年的旧叶。花朵的模样很像江浙的辛夷木笔,但是并非紫色而是深红的,六瓣向上,花蕊黄色,在那矫健如龙的枝干上,缀着一朵朵的大红花,样子非常古艳可爱。 木棉花落结子,子荚里有棉如柳絮,我们平日枕头、坐垫里所用的木棉花,就是这东西。木棉是广东的特产,江西流域一带最多,《广东新语》记叙这一带的木棉花时盛况道: 舟自牂柯江而上至端州,自南津清岐二口而上至四会,夹岸多是木棉,身长十余丈,直穿古榕而出,千枝万条,如珊瑚琅玕,光气熊熊,映面如赭。其落而随流者又如水灯出没,染波欲红。自仲春至孟夏,连村接野,无处不开,诚天下之丽景也。 屈大均有咏西江两岸的木棉诗云: 西江最是木棉多,夹岸珊瑚千万柯;又似烛龙衔十日,照人天半玉颜酡。 木棉花尚有一点值得一提的:它开在树上的时候花瓣向上,花托、花蕊比花瓣重,因此从树上落下的时候,在空中仍保持原状,这时六出的花瓣却成了螺旋桨,一路旋转而下,然后拍的一声堕到地上。春日偷闲,站在树旁欣赏大红的落花从半空旋转而下,实在也是浮生一件乐事。木棉花可以入药,能消肿炎,因此落下来的花,即刻就有人拾去了。 ? 释读方物,在散文中遇见科学;图解香港,让历史立体鲜活。 ? 全彩精装,首次加入大量珍贵实拍图及手绘图;香港回归20周年纪念版;唯一一部全面介绍香港方物的博物志。? \\\\\\\"香港学\\\\\\\"的开山之作 ? 自然科学、历史民俗与人文情怀相融合的经典读物 ? 最新繁体版由香港中和出版公司出版并同步上市 有关香港史地知识的出版物十分缺乏,尤其是关于方物的记载近乎一片空白,不论是上世纪50年代还是香港回归20周年的今日。因此叶先生的这本小书,无可避免地填补了这空虚。这本香港方物志(珍藏版)不是新书,又是新书。早在1958年繁体版首先由香港中华书局出版;1973年由上海书局重版;2010年再次由香港中华书局进行重版。简体中文版则首次于1985年由三联书店出版;2013年由江西教育出版社重版。多次的出版印证了这本书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这本2017年最新的简体中文版加入大量珍贵的实拍图与手绘图,并补充了相关物种信息,由商务印书馆倾心推出;繁体插图版由香港中和出版公司同步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