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人的未来(彼得·德鲁克全集)

工业人的未来(彼得·德鲁克全集)
作者: (美)彼得·德鲁克|译者:余向华//张珺
出版社: 机械工业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43.50
折扣购买: 工业人的未来(彼得·德鲁克全集)
ISBN: 9787111606116

作者简介

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1909年—2005年),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与“管理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以他建立于广泛实践基础之上的30余部著作,奠定了其现代管理学开创者的地位。他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近30篇文章,本书收录的《自我管理》是《哈佛商业评论》创刊以来重印次数*多的文章之一。

内容简介

第1章 工业社会之战 1 这次世界大战是为工业社会的结构而起,它所 谋求的,是工业社会的原则、目标和制度。工业社 会的一个论题,也是其**的一个论题就是社会与 政治秩序问题:自詹姆斯·瓦特发明蒸汽机以来的 大约200年时间里,整个西方为自己创建起了一个全 新的栖息地,在这个丰裕的物质世界里,其秩序与 旧的社会和政治秩序有什么相同或不同呢? *能清晰地反映这个论题的是这样一个事实: 它是**次真正意义上作为工业战争的一次大战— —在这场大战中,工业不再是一个附属品,而成了 战斗主力。工业战争所带来的必然是工业和平—— 在这种和平状态下,工业不再仅是和平时期社会组 织的外围,而成了其中心。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的 社会组织必然都建立在同样的原则基础上,遵从同 样的结构规则,这是政治生活的一个规律。有时, 它可能表现为一场缔造新社会,或者至少是逐渐显 化新社会的战争;而在另外一些时候,它却可能表 现为和平。这就出现了**个论题,一个*为古老 的推想——也是*无意义的推想,关于政治哲学的 推想,实用主义的政治家可能感觉这无异于“*生 蛋还是蛋生*”之类的推想。但是作为事实本身, 并不存在任何疑问:战争社会与和平社会必然是同 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当今的工业战争社会,必将成 为明天的工业和平社会的先导。 在**次世界大战之前,还可能将工业体系及 其社会组织仅仅视为纯粹的从属性副产品。虽然有 用好用坏之嫌,机*、飞机、坦克和汽车都还是被 作为了步兵作战这种传统模式的辅助手段。就基本 的社会单位而言,1914年的战争仍然反映的是封建 社会的组织结构:步兵团中没有职能和技能的分工 ,它们几乎原样照搬封建社会的结构特征:治安官 带领佃户和农奴随从出征。 的确,在那场战争的*后阶段,战争就已经开 始演变为一种工业战争。1917年和1918年的诸多重 大战役,都已是工业战役。但*后的和平并非工业 的和平。大战期间,西方世界的社会组织未曾解决 工业社会的问题,它甚至未曾尝试找寻这种解决方 案。而恰恰是由于这种差距,导致了凡尔赛体系的 崩溃垮塌。凡尔赛时期及此后的若干年(直到1929 年,很多**甚至直到1939年)断然延迟和逃避解 决这个工业体系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尽管这样做往 往并无意识。此时,有一种试图恢复前工业社会 (1913年)基本状态的强大愿望。基本上,在战争 间隔之间的人们(其时间间隔**接近,然而其思 想甚至对于我们这些同类都**难以理解)**清 楚差距所在。这一点表现为他们坚持认为持久和平 是维系凡尔赛体系的社会结构的一种方式。 认为自由社会经*不住再次战争的考验,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