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古籍
原售价: 1180.00
折扣价: 767.00
折扣购买: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铜镜卷(全二册)
ISBN: 9787573202611
中国国家博物馆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截至2013年末,中国国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藏品数量为139万件,是中华文物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
28 武士斗兽纹铜镜 M9:60 Y2003 战国-秦初 直径10.5厘米 缘厚0.2厘米 1975-1976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代9号墓出土 圆形,三弦钮,方钮座,围以凹面形重缘方框。一般认为,从镜背画面分布来看,框外四面分列两位武士、两只豹子形象,两两相对。两位武士服饰、形象、动作相同,均头戴盔,面部五官清晰。下着短裤,赤膊上阵,呈半蹲半立姿势。左臂在前收缩,手执盾牌,遮挡上半身,以保护自己;右臂在身后,手持长剑,准备随时刺向豹子。两只豹子形象、姿态各异。其中,一豹为立姿,回首瞪眼,望着武士。前爪一起一落,后爪一蹬地一抬起,S形长尾上扬于身后。另一只豹子呈跃跳状,昂首挺胸,瞋目张口,前肢齐并,后肢用力蹬地,描绘出豹身即将腾空跃起,向前猛扑的精彩瞬间。作为镜背主体纹饰,人物与动物形象均为平雕加阴线刻。地纹为双线勾连纹,双线内填以细密的凸点纹,勾连雷纹内饰以正反互置的三角形纹。窄素卷缘。镜体呈黑褐色。 笔者提出,关于此镜图像还有另外一种解读方式,即该镜背所反映的是一位武士与一只豹子搏斗的两个场景。前一组画面,表现的是搏斗开始的情景,武士执盾持剑,为防守状,豹子一跃而起,呈进攻之势。后一组画面,武士仍保持防守姿态,豹子尾巴朝前,身体向后,回首张望,已显露出溃败之姿。由此来看,此镜背的两组图像已具有一定的叙事特点,其艺术价值非同寻常。它不仅是目前中国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人物镜,也是我国最早具有连续式构图叙事特点的铜镜。 这面斗兽镜出土于湖北云梦睡虎地9号秦代墓之中。9号墓的年代,大致与葬于秦始皇三十年(前217年)的11号墓相近,即秦统一楚国故地之后。此墓随葬器物将近70件,有轺车与木马,且以漆器居多,与11号墓情况大致相同,推测墓主人身份应该为秦代低级官吏 。 此镜著录于《馆藏铜镜选辑(一)》 《中国青铜器全集?铜镜》 。现于国博“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出。这类斗兽题材的铜镜,数量罕见,仅见1928-1931年传洛阳金村东周大墓出土金银错斗兽镜 ,《汉以前古镜的研究》图版一五:6与此镜纹饰完全相同 。 (霍宏伟) 自1912年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创立至今,中国国家博物馆已走过了百年历程。作为国博藏品重要门类之一的铜镜,与全国其他博物馆铜镜相比,不仅收藏数量巨大,而且在质量上名列前茅。本书从国博馆藏铜镜9400余面之中,精选具有代表性的293面,进行集中展示与系统研究,编排精当,图文并茂,兼具学术高度与艺术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