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哈尔滨工程大学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8.30
折扣购买: 北大荒文物的诉说/北大荒历史文化丛书
ISBN: 9787566121646
“淡水鱼王”鳇鱼的故事 当你走进北大荒博物馆**展厅时,**眼看到的就 是一个躺在玻璃展柜里的庞然大物——鳇鱼标本。 鳇鱼,又称达氏鳇、黑龙江鳇。《辞海》载:古称“ □(特殊字体)”,硬骨鱼纲,鲟科。鳇鱼,体呈纺锤形 ,成鱼*大体长达5米多,重千余斤,是黑龙江流域特有的 大型名贵经济鱼类,在黑龙江省从呼玛县到抚远县的沿江 都有出产。每年从小满到夏至是鳇鱼的捕捞期。在不同地 域、不同时代、不同人群中,对鳇鱼有着不同的叫法,但 在民间则多称其为“鳇鱼”。鳇鱼为淡水鱼类,从不游入 海里,喜欢分散活动,性情凶猛,成体多在深水区。鳇鱼 因体大、寿命长、食量大、力量强而被称为“淡水鱼王” 。 关于鳇鱼名字的来历,在北大荒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从前,有个叫额托力的老人,他从小就跟父亲在渔船上 打鱼,大半辈子都是在网滩上度过的。他用鱼叉叉鱼百发 百中。有一回,额托力在江边用鱼叉叉中一条大鱼。那鱼 不知有多大,不光撞翻了他的渔船,还带走了他的鱼叉。 额托力一个猛子钻进水底,跟着那条大鱼尾巴,一直撵了 30里地。他躲在鱼尾掀起的浪夹缝里。那鱼忍着疼痛,一 会儿钻进水底,一会儿浮上江面,反复折腾了老半天,后 来没有力气了,让额托力给扣上了笼头。等他上岸,招呼 来十几个壮小伙儿,连拉带拽,才好歹把那条大鱼拖上了 岸。就连有经验的打鱼人,也没见过这么大的鱼。这鱼赶 上两个“快马子”(当地的小渔船)那么长,谁也叫不上 来名。正巧,来了一条京城收贡品的皇船。收贡的差官见 了大鱼,喜得眉开眼笑,让人马上把鱼装进官舱,又让额 托力押运,跟着去了京城。皇上见额托力远道送来大鱼, 心中大悦,就问他道:“你这勇敢的打鱼人,怎么会擒得 这天下稀有的神鱼?”额托力一五一十地把打鱼经过讲了 一遍。皇上听罢,连声称赞道:“朕万万没有想到,极北 边塞之地,竟有你这样的渔家王!这鱼叫什么名?”额托 力对皇上说:“回禀皇上,这条鱼直到如今,还没个名呢 ,就请皇上给起个名吧。”皇上乐得神采飞扬,赶忙提笔 ,在宣纸上写个“鱼”字,然后皱皱眉头,随手又写了一 个“皇”字。题完,皇上把笔搁在龙书案上,抬头跟额托 力说:“朕见此鱼,非同一般,堪称天下‘鱼中之皇’, 往后就叫它鳇鱼可否?”额托力连连点头,答道:“中! 中!鳇鱼, ‘鱼中**’”。皇上不断夸奖额托力的勇 敢,便让身穿黄马褂的钦官,取过一把宝刀,赐给了额托 力,还对他说:“以后每年都交鳇鱼,作为献给皇家贵族 的贡物。”从那以后,也就有了“鳇鱼”的名字。 鳇鱼之所以成为贡品,不仅因其肉质细嫩鲜美,*因 它体大、味美、肤色斑斓且名称高贵。鳇鱼籽尤其名贵, 被称为“软黄金”,风靡**市场,因此**把鳇鱼列为 黑龙江特产名贵鱼。 北大荒博物馆内的这尾鳇鱼,是勤得利农场渔业公司 1992年捕捞的。它体长3.7米,体重500多公斤,推测鱼龄 70岁左右,是雌性,体内怀籽量40万尾。 捕鳇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载,明清时期,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