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四川人民
原售价: 76.00
折扣价: 60.80
折扣购买: 故都的秋
ISBN: 9787220124938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1922年3月,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1923年至1926年间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26年后,主持创造社出版部工作,主编《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发表了《小说论》、《戏剧论》等大量文艺论著。1928年在鲁迅的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1936年任福建省府参议。1938年,赴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并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1945年8月29日,在苏门答腊失踪(后来默认1945年为其卒年),终年四十九岁。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
杂谈七月 阴历的七月天,实在是 一年中最好的时候,所谓“ 已凉天气未寒时”也,因而 民间对于七月的传说,故事 之类,也特别的多。诗人善 感,对于秋风的惨澹,会发 生感慨,原是当然。至于一 般无敏锐感受性的平民,对 于七月,也会得这样讴歌颂 扬的原因,想来总不外乎农 忙已过,天气清凉,自己可 以安稳来享受自己的劳动结 果的缘故;虽然在水旱成灾 ,丰收也成灾,农村破产的 现代中国,农民刘于秋的感 觉如何,许还是一个问题。 七月里的民间传说最有 诗味的,当然是七夕的牛郎 织女的事情。小泉八云有一 册银河故事,所记的,是日 本乡间,于七夕晚上,悬五 色诗笺于竹竿,掷付清溪, 使水流去的雅人雅事,中间 还译了好几首日本的古歌在 那里。 其次是七月十五的盂兰 盆会,这典故的出处,大约 是起因于盂兰盆经的目连救 母的故事的,不过后来愈弄 愈巧,便有刻木割竹,饴蜡 剪彩,模花叶之形状等妙技 了。日本乡间,在七月十五 的晚上,并且有男女野舞, 直舞到天明的习俗,名日盆 踊。鄙人在日光,盐原等处 ,曾有几次躬逢其盛,觉得 那一种农民的原始的跳舞, 与月下的乡村男女酣歌戏谑 的情调,实在是有些写不出 来的愉快的地方。这些日本 的七月里的遗俗,不知道是 不是我们隋唐时代的国产, 这一点,倒很想向考据家们 请教一番。 因目连救母的故事而来 的点缀,还有七月三十日的 放河灯与插地藏香等闹事。 从前寄寓在北平什刹海的北 岸,每到秋天,走过积水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