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问题孩子怎么办

家有问题孩子怎么办
作者: 蒙谨
出版社: 朝华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19.20
折扣购买: 家有问题孩子怎么办
ISBN: 9787505433397

作者简介

  蒙谨,教育学硕士,心理咨询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现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妈妈。近年开始著述家教图书,将自己的教育经验和心得写出来和天下更多的妈妈们分享。已经出版《优秀就是这样教出来的》《教出完美女孩就这么轻松》《教出优秀男孩就这么简单》《正面教养,让不听话的孩子乖起来》等教育图书多部。

内容简介

做父母的,千万不能想当然,主观臆断“问题孩子”和孩子 的“问题”,要分清什么是“问题孩子”,什么是孩子的“问题”, 分清孩子哪些问题须及早修正,哪些“问题”要淡然处之。 我一位中学同学的儿子彬彬,今年3岁,他精力旺盛,调皮 好动,一天到晚闲不住,不停地研究这个、捣鼓那个,且总是 “搞破坏”。 一次,我们几个同学聚餐。在整个聚餐过程中,彬彬没有一 刻闲着,他到处跑,触摸、探索周围每一件物品。嘴里嚼着食物, 他也不忘不断拉开、拉合百叶窗帘,或抠墙皮、开门关门。 彬彬的爸爸妈妈轮番对他进行教育,一会儿严厉地呵斥他, 一会儿强行把他摁在椅子上,一会儿又把他带离房间让他受 罚…… 可这都没能让彬彬“老实”一点儿,在爸爸狠狠地批评了他 几句后,他生气地抓起地上的糖纸、瓜子壳等垃圾,扬到了餐桌 上,落在了一些菜盘里。 所有的人都无心再吃饭,彬彬的爸爸妈妈都一脸尴尬,妈妈 愤怒地呵斥儿子,爸爸忍不住对儿子动起了手。 我走上前,制止了彬彬的爸爸妈妈。 彬彬妈妈无奈地对我说:“老同学,你是搞教育的,你看我儿 子还有救吗?这孩子总是好动,总是不能静下来。我曾带他去医 院咨询过,可精神科医生说孩子没问题,但我总觉得他有多 动症……” 原来,彬彬妈妈认为儿子的表现是多动症,并为此苦恼不已。 我不禁苦笑,然后对彬彬妈妈说:“你儿子不是多动症,你看他动 作很协调,注意力也没问题。多动症是指活动过度,常伴有注意 涣散、动作不协调等问题。你儿子只不过是精力旺盛、好动、好 奇心强而已,可不要给孩子乱扣帽子啊。”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父母,因为孩子有某些“问题”,就认定 孩子是“问题孩子”,或把孩子的正常表现也定性为是“问题”, 而采取不当的方式对待孩子,这是要不得的。 在我老家有个女孩,她爸爸妈妈的脾气都不好,对她非常严 厉、苛刻。尤其是爸爸,脾气很火爆,女孩若不听话或做事不符 合他的要求,他就会大声呵斥、恐吓女孩。 为此,女孩非常惧怕自己的爸爸妈妈,被他们批评不敢声辩、 不敢哭,自己有要求也不敢提,爸爸妈妈要她干什么,她就乖乖 地去干什么,从不给他们惹麻烦。 在爸爸妈妈的管教下,这个读小学的女孩看上去非常安静、 隐忍、乖顺,总是一个人静静地看书、做事或玩耍,很少和其他 人发生矛盾。 而女孩的爸爸妈妈也为自己管教女孩的“成果”而自鸣得意, 当别人谈起这个女孩时,他们的眼神和口气中,似乎总流露出自 豪,“瞧,我们把孩子调教得多么听话!哪像你们的孩子,不 听话。” 的确,这个女孩出奇得乖顺,从不麻烦爸爸妈妈和其他人, 这让爸爸妈妈觉得管教这个孩子非常省心。 但是,我却很为这个女孩担心。她的爸爸妈妈只看到了女孩 表面上的乖顺,却没意识到女孩这种表现其实是-一个问题。女孩 为了讨好他们而压抑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这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 表现。 孩子不敢表达自己,不敢要求自己想要的,不敢在父母面前 释放自己的内心情绪,这样压抑久了,孩子很可能会成为“问题 孩子”。 这是做父母的最大禁忌:为了省却自己的麻烦,而无形地压 抑孩子的个性需求,压抑孩子的情绪感受,却不知道自己的做法 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身心伤害,不知道自己是在培养一个“问题 孩子”。 一次,我带小语去公园玩时,遇见一个3岁多的男孩和他的 奶奶。男孩拿一把小铁铲在玩沙土,奶奶在一旁看着他。男孩的 铁铲是把新铁铲,尖部比较锋利。 一会儿,奶奶拿出水瓶要男孩喝水,男孩不喝。奶奶再次把 水瓶伸到男孩嘴边,男孩就生气了,抓起水瓶狠狠地砸向奶奶。 水瓶砸到奶奶的胳膊上,然后掉到了地上,里面的水洒了 一地。 奶奶无奈地摇摇头,捡起瓶子,走开了。 又过了一会儿,奶奶拿出樱桃给男孩吃。大概男孩正玩得高 兴,被奶奶打搅,他很不高兴,就使劲推了奶奶一下。男孩力气 真大,奶奶一个趔趄,向后倒退了几步,险些摔倒。 接着,男孩大叫着,突然将手里的铁铲扔向奶奶。铁铲擦着 奶奶的身体从一旁落到了地上,铁铲的尖部险些打到奶奶身上。 看到这一幕,我惊出一身冷汗,想必奶奶也吓得够呛。 可这时,奶奶只是不痛不痒地呵斥了男孩几句,然后她把铁 铲捡起来,放到手里提着的一个袋子里。 我走上前和男孩的奶奶交谈,问她:“孙子这么任性,您为什 么不严肃地管教他?”我担忧地告诉她,“孩子这样下去可不好, 将来会出现很多问题。” 没想到,奶奶只是叹口气说:“哎,家里就他一个宝贝,不顺 着他怎么行啊?孩子这样没事,大了或许就好了……” 奶奶告诉我,他们一家人无论什么事都依着孙子,孙子稍不 如意就大哭大闹,搞得一家人甚至左邻右舍都不得安宁。即使这 样,奶奶也认为:孩子大了就好了。 我无奈地苦笑:真是糊涂的奶奶! 树大未必自然直,孩子小时的坏习惯、坏行为、小问题,如 果不及时改正和解决,就会酿成大问题,使孩子成为真正的问题 孩子。到时候,父母哭都来不及。 做父母的,千万不能想当然,要分清什么是“问题孩子”,什 么是孩子的“问题”,分清孩子哪些问题须及早修正,哪些“问 题”要淡然处之。 把有问题的孩子定性为“问题孩子”,漠视某些影响孩子成长 的问题,或把孩子真正的问题视为正常表现,这些都是要避免的, 因为这可能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