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四川少儿
原售价: 38.80
折扣价: 25.30
折扣购买: 《捉》
ISBN: 9787572811722
文·图/和畅团 和畅团是一个绘本原创组合。由刘畅和赵飞两个人以及一只狸花猫组成。 刘畅,本硕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博士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学部。现任大学教师。 赵飞,硕士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学部。 狸花猫,社会大学短期学习后肄业,如今在家里喵喵喵。 作品曾获“信谊图画书奖”“金风车插画奖”“菠萝圈儿插画奖”“日本插画协会年度奖”等奖项,并入选“全国插画双年展”“中国最美绘本展”等展览。
因共情而慈悲的欢乐颂 谈凤霞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捉》这本图画书,表现简约凝练,故事明快有趣,而意蕴丰厚深刻。 故事发生在冬天,全书背景主要采用灰、白、黑三色,素淡干净,即便是主角狐狸,也没有用常见的红色火狐形象,依然是灰黑色。冷色主调既展现季节的萧瑟,同时也有其象征意义——这层意义在通读故事之后才能领略,那是与“捉”有关的一种“凛冽”。而书中唯一的亮色是蓝色小鸟,这抹亮色如此微小又如此美丽,代表着纯真、善良与理想。 封面极具巧思,角色巧妙地融合进书名“捉”这个汉字的结构中。深灰色的笔画上端覆盖白雪,给故事定下冷峻的基调。狐狸的姿势被组合进“捉”左边的偏旁部首,表明它是这一行动的发出者,而手中的线圈则暗示了“捉”的方式。狐狸和小鸟遥遥相望,并由此抛出一个悬念:“捉”的结局会怎样? 故事一开篇似乎就在迫不及待地解决悬念:狐狸捉住了小鸟。作为叙事者的狐狸正为这场成功的捕猎而扬扬得意,它细致回述了这场捕猎的前因后果,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费尽心机的捕猎经历更激发起捕猎者的傲慢与决绝:“所以这次我决不会放了它!”不过,有经验的读者都会知道,在故事开端就宣告的这个“巅峰”一般不是真正的“结局”,后面可能有变…… 果不其然,在得意忘形之际,狐狸掉进了猎人的陷阱,可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至此,故事进入第二阶段,狐狸的身份开始了反转,从“猎手”变成了“猎物”。“狐狸捉鸟”和“猎人捉狐狸”形成前后对照和迭代。当狐狸以同理心与小鸟发生共情之后,它开始了反思。 情节和情感均已推向高潮。狐狸经过设身处地的反思,由推己及人而生共情与悲悯,其心灵得到了自我净化,并因此而赢得了奖赏和回报:在狐狸绝望之际,小鸟呼朋引伴来营救,而使用的工具正是狐狸之前捕捉小鸟时的线绳。整个故事的情节如过山车般起伏跌宕,构成了出人意料的大反转。封面抛出的悬念,到最后的结局才有了令人击节赞叹的答案。 《捉》的文图关系处理也很巧妙,文字和图画虽然都很简洁,但文图之间形成了丰富的补充关系或对立关系——如最后两页。文字是狐狸的悲观设想“也许猎人已经来了”,而画面则是营救的小鸟队伍,形成了情节和情感的张力。结尾和开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营造了喜剧感,将原本狐狸捕猎成功的自鸣得意,转为打败猎人的集体胜利,情感旋律升格为一支合唱的欢乐颂。 值得深思的是,这个关于“捉”的故事并非直接关乎保护动物的生态主题,而是关乎天性/人性、霸权、欲望、道德等命题。动物界和人类社会都存在由欲望或强权所导致的弱肉强食,因缺少对于弱势生命的尊重与怜惜而残酷无情地为所欲为。改变这一糟糕局面的途径唯有从“心”开始,需要养成同理心、平等心和慈悲心,才能放弃“捕捉”,主张“不捉”,才可能有狐狸和小鸟那样相互爱护、和谐共处的安宁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