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福建教育
原售价: 22.00
折扣价: 17.60
折扣购买: 台湾饮食文化
ISBN: 9787533451806
江浙菜的发祥地遍及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汇集了上海、杭州、 宁波、扬州、苏州、无锡等地的特色菜。江浙菜的特点是鲜美滑嫩,脆软 清爽,菜式小巧玲珑、清鲜秀逸。 江浙菜因为乾隆皇帝的六下江南,也被赋予了浓厚的传奇色彩。著名 苏菜“松鼠鳜鱼”更是由乾隆皇帝亲自命名,赞为“天下第一鱼”,江浙 菜也因此被称为御膳之宗。 20世纪50年代,许多江浙名厨来到台湾,将江浙菜的精髓带入了台湾 饮食界。台湾早期江浙菜师傅分“宁帮”、“苏帮”两派,前者以“大东 园”、“天香楼”、“丰祥楼”的华永康、包祥康为代表,菜艺色淡昧咸 ;后者以“状元楼”的吴科定为代表,口味偏重,色黑味甜。他们的继承 人掌厨之后,互相融合,已没有明显的分际。 在台北,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江浙菜馆,如“合家香”、“秀兰”、 “凯悦”、“环亚”、“来来”等。特殊的料理,琳琅满目,如“酒酿明 虾”、“生菜虾松”、“酱爆青蟹”、“荠菜豆腐”、“鲍鱼猴头菇”、 “西湖醋鱼”、“东坡肉”、“西湖莼菜”等等。很多台湾人喜欢在江浙 风味的餐厅沏上一壶茶,话话家常,品品小点,享受一下江南特有的风雅 之气。 带你品尝台湾的江浙菜 “新月梧桐上海料理”的“沙锅腌笃鲜” 苏东坡说:“无竹则俗,无肉则瘦,若想不俗也不瘦,天天笋煮肉。 ”所谓的“腌笃鲜”就是“笋煮肉”的代表之作。“腌笃鲜”是道家常菜 ,上海人常在开春的时候吃,民间传说常食此菜可以增加对病毒的抵抗力 。菜名中的“腌”是指火腿、咸肉、咸猪脚等腌制的肉类;而“鲜”是指 大排骨、小排骨等新鲜的肉类;“笃”则是上海话里一个特有的说法,意 思是“小火慢炖”。 位于台中的“新月梧桐”以经营江浙菜为主,店中精心烹制的“腌笃 鲜”,展现了怀旧的上海风味。将鲜笋、百叶、后腿肉等放入砂锅熬煮四 个小时而成的“腌笃鲜”,汤色乳白,色彩鲜艳,还透着金华火腿的鲜味 ,风味浓郁。品尝着这道上海家常小菜,在旧上海滩明星照片的包围下, 人们仿佛感受到了30年代老上海的风情与魅力。 4.川菜 一菜一格 百菜百味 川菜是重庆、成都和乐山、内江、自贡等地的地方菜,一向被公认为 中华料理中的精典菜系。川菜的滋味,绝不是一个“辣”字能够概括得了 的:辣椒、胡椒、花椒、豆瓣酱等调味品的不同配比,化出了麻辣、酸辣 、椒麻、麻酱、蒜泥、芥末、红油、糖醋、鱼香、怪味等各种味型,无不 厚实醇浓,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誉,各式菜点无不脍炙 人口。 在台北,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川菜馆,是属于大众文化的口味,几道 小炒菜肴,大家都耳熟能详,像是“麻婆豆腐”、“酱爆牛肉”、“宫保 鸡丁”、“鱼香肉丝”、“干煸四季豆”等等。 近年来,健康饮食的理念全球都在提倡——少盐、少糖、少味精,人 们越来越注重养生之道了。今日的川菜为了迎合这些理念,再加上要配合 台湾人清淡的口味,也或多或少发生了一些改变。许多重口味的菜只要求 基本的味对了就好,口味也就不像原先那么重了。但是也有例外,近几年 来,漂着红油的川式麻辣火锅仍然成功地风靡全台,掀起了一股不小的“ 红潮”。不少台湾人第一次吃麻辣火锅,就情不自禁地爱上了它的独特风 味。到了冬天,又辣又麻又鲜香的麻辣火锅,更是难以抗拒的诱惑。 麻辣火锅是来自四川的正宗老土货,起初是以毛肚为主料,因此名为 “毛肚火锅”。为什么用水牛内脏?原因很简单:便宜。四川路边小摊称它 “麻辣烫”,其中还放有鸡血、鸭血、猪脑、猪肝、木耳、藕片、蒜苗等 荤素料,大多价格低廉,因此非常普及。最为独特的是,这些摊子不洗锅 换汤,各色菜人锅越煮越香,越陈越厚,有经验的人不会在摊主的火锅汤 料一起锅时就上门,会等汤底浓稠后再享受美味。 火锅中除了川菜三椒——花椒、胡椒、辣椒外,还有姜、蒜、芥末、 丁香等各种辛辣味的调料,因此辣得不燥不滞,有层次有韵味,它调动的 不只是味蕾,更能振奋全身神经细胞,是味觉总动员。P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