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7.80
折扣购买: 李素伯文集
ISBN: 9787506399562
李素伯(1908-1937),出生于江苏省海门县(今海门市)中和镇,后随家人迁居南通县垦牧乡(今启东市海复镇)。原名李文达,又名李绚,字素伯,又字质庵,号梦秋、梦秋子,笔名所北。现代散文家、诗人、散文理论家。 李素伯于1923年入通州师范学校读书,成绩优异。在通师读书期间,李素伯开始文学创作,同时钻研绘画、书法。毕业后,李素伯先后执教于南通实验小学、南通县乡村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1936年,李素伯患病期间为庸医所误,从此一病不起。1937年,李素伯不幸英年早逝,年仅30岁。 李素伯生前创作了大量旧体诗词、文言小品、新诗、散文、文学论文,并发表于《爝火》《艺风》《文学》《中学生》《文艺茶话》《人言周刊》等刊物,影响甚大。他发表于《中学生》杂志的《春的旅人》,当时曾被选入北新书局的活页文选和不少学校的语文补充教材。除此之外,他还撰有散文理论研究专著《小品文研究》,于1932年由新中国书局出版。《小品文研究》首开中国现代散文研究的先河,既是对“五四”以来散文创作和研究的全面总结,又为此后的散文发展开拓了道路,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李素伯的笔名,在当时即被收入《现代中国作家笔名录》(1936年)。新时期以来,《中国现代文学辞典》(1987年)、《中国现代文学作者笔名录》(1988年)、《中国散文大辞典》(1997年)、《中国文学大辞典》(1997年)等也收录了他的相关资料。对于李素伯在文学创作和研究上的突出成就及贡献,**学者范培松、黄修己等在《中国散文批评史》《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等专著中予以了高度评价。
子夜歌 其 一 郎约月上来,累侬立风露。 风露侬不怕,但愿郎相顾。 其 二 门前碧桃树,是郎亲手种。 花开游人多,郎去侬谁*。 ——作于1922年7月 九*感怀 五年作客当**,九*黄花复此朝。 满眼江山羊祜泪,终身孤愤子胥潮。 无多忧乐华颠换,几许风霜髀肉消。 我欲登高愁怅望,燕云青紫黯魂销。 ——作于1922年10月 晓 起 身逐朝禽起,东窗一派红。 行随径诘曲,衣沾露溟蒙。 菊润今朝雨,梧衰昨夜风。 芙蓉三两树,红过小桥东。 ——作于1924年3月 月夜独立三元桥有感 中心一有触,辄觉万象丑。 悠悠六合内,吾生亦其偶。 人情如秋云,又如掺水酒。 有患方见真,无求自然厚。 一人只一心,一心憎多口。 观色定贬褒,可惧翻覆手。 宜具妙明心,逆来以顺*。 世途*以隘,道湮将谁咎。 沈思与冥会,不觉凭栏久。 薄雾笼水白,暝烟困杨柳。 一钩月东上,大星七**。 夜凉风露多,神愉心无忸。 强归下帘卧,此境变梦有。 因知风尘苦,营营徒奔走。 宁与自然游,不为名利诱。 君子立其身,自守岂能苟。 不耻与时违,但羞随俗垢。 君看古君子,身殁名不朽。 ——作于1924年4月 雾夜舟行 大地雾蒙蒙,舟行夜色中。 村灯和月白,渔火贴波红。 乡梦摇摇落,家山历历空。 归人眠未稳,坐听片帆风。 ——作于1924年7月 海游*二首 甲子七月望海作 海天兮茫茫, 星月兮煌煌, 黄沙兮浩浩, 白浪兮荒荒, 怀君子兮天一方, 朔风疾兮心伤。 天有崩塌之*兮, 地有陷落之时兮, 彼巨海之茫茫兮, 水枯石烂, 岂无期兮。 嗟予生其何为, 历此沧桑之劫兮。 举世兮浑浑, 望君子兮何处, 叩天阍兮无路。 ——作于1924年8月 秋*杂感二首 甲子八月 其 一 黄叶西风起暮烟,恼人*是晚秋天。 南云北雁常千里,秋蟋春鹒又一年。 作赋须追王勃后,执鞭要在祖生先。 幽思壮志谁堪诉,独立斜阳意渺然。 其 二 河山劫后*萋萋,蒿目时艰眼欲迷。 冀北群狼争鹿肉,江南哀鸿逐鸿泥。 荒原乌桕斜阳淡,战垒黄花秋水低。 六代繁华歌舞地,西风杨柳感凄其。 ——作于1924年9月 双十节之感言 嗟夫,**为十三年之双十节矣,吾人缅怀先烈,感慨岁时。玄鸟生商,姜嫄诞稷,此璀璨华严之民国,宜国人如何爱护之也。犹忆元二三年之双十节,歌舞鼚轩,欢声雷动,胥视为纪念之盛典:洎夫四年,项城称帝,*本要求二十一条件;六年,张勋复辟;八年,因山东问题,发生抵货风潮;九年,直皖战争;十一年,奉直战争;十二年,隳匪发生,扰乱百姓。此数年中,内讧迭起,外患频仍,而双十节遂在凄风苦雨之中,天*黯淡,旌旗无色矣。光阴荏苒,转瞬又是十三年之双十节矣。江浙开战,引动全国;中山北伐,作霖南寇。国人正如惊弓之鸟,吊于未遑,胡敢言庆?徒以先烈之碧血,为*阀攘权夺利之资。际兹双十节,正宜痛哭流泪者也。嗟夫,白宫岑寂,粼粼来曹三之车;青燐隐见,翩翩飞烈士之魂。旌旗掩映,乐声凄咽,正地下鬼雄激昂悲语时也。 ——载1924年10月10*南通《通海新报》3版,署名:素。 湘侨师传 师李姓,讳南苏,字湘侨。其先湖湘人,祖某,曾从其先贤文正公讨洪杨,官指挥。父春荣公,迁于通,遂家焉。师生而渊懿,长而好学,望之岩岩而即之温温,盖其所养者深而不外见如此。毕业两江师范校,任南通师范校国文科教授。博古通今,学兼新旧,识见高远,议论隽拔。凡六易寒暑,而曾闻教者皆心悦诚服。惟家素寒,内任反哺之供,外有负金之累,忧伤憔悴,遂于乙丑正月二十*得疾卒,年仅三十余耳。师于学无所不究,于前贤喜龚定庵。其自为文简古隽永,不失古人法度。而为年所限,不尽其才,可悲也。 赞曰:先生又善琴,尝应余辈请为*《平沙落雁》《汉宫春》二调。其音清越,其气苍凉,而其思也深,壹如其之为人,盖有古高士之风也。噫!有才如彼,有艺如此,先生又何以死哉!余为先生传,犹觉清越苍凉之韵,盈盈在耳也。 ——作于1925年3月 书三君子事 陈策,宋建昌人。尝购一骡而不能鞍,命僮饲之郊墅待其自毙。策子阴与滑驵谋,有吏过,马暴死,磨骡之背而售之。策闻,急追吏告以故。吏以为策爱骡也,不之应。复请验之,信。策遂还金牵骡而归。 有嫁女购银器绮罗于危整者。整曰:“无之。”曰:“昔者亲见之,何云无?”曰:“是某质于予者,历年多,丝已脆,不可用。”又出银器投诸炽炭,曰:“恐其伪也。”盖以明其不欺且戒其侈为。 危整市鲍鱼,驵重其权而多与之。谓整曰:“汝购五斤,今倍之。当报予以酒。”整闻,大惊,急追卖者数里。及之,告以故而还其半,复以醇酒饷驵,谓之曰:“交易贵公平,奈何以口腹之故欺穷人哉?”驵大惭。 曾叔卿,陶贾也。尝集货欲运之河北,未发。有他贾并之,已纳值。叔卿问欲以之至何地。曰:“如君前计。”曰:“不可。今闻河北灾荒,君去必不利。”乃毁其约。叔卿固母老子幼饥寒交逼者也。 论曰:“三君子之所为,皆不欺,而叔卿忘己之窭而为人计,尤为难能可贵。”呜呼,可以讽世矣。 心理的优越 时代的推移,物质的进步,杀人的利器亦*见其*新而月异。如果依照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废话,则弱者自应归于淘汰,但天下事有不尽然者。盖弱者自有弱者的*持,故强者为弱者之所乘。 到了近代,物质的文明愈见发达,而战争的利器亦*见进步。就表面看来,似乎物质优越的**,所*的胜算*多,但就事实说来,而物质优越的**的可败的地方亦逐渐增加。何以言之?盖优于物质的必绌于心理,故愈文明的**,愈是资本帝国主义的**,愈近代化的**,其心理上的缺点必*多,如人心的趋向物质享乐而缺乏勤苦忍劳的性格,思想的复杂化**化,**民族观念的浅薄,都是给予他人以可乘之点:这种可乘的缺点,就是现代新**的崩溃的*大原因。 世界上历**的革命事件,失败的固然不少,而成功的亦占多数。如果就革命者与统治者的形势来看,则统治者的物质势力,当然远胜于革命者。如果有物质优越必能争胜的原则,则革命是永不能成功的。然而陈胜吴广的“斩木为兵,揭竿而起”,终能战胜拥有百万雄师的暴秦;土耳其国土已被分割,血战三年,在粮械两绌,艰难困苦当中,卒能战胜希腊,以达到民族解放的任务。像这样的,都是心理战胜的实例。 *俄战争以前,*本还是一个弱小的海岛国,并不为人所重视,其地位不过与荷兰、葡萄牙相等而已。*本在对俄作战的时候,如果就*俄两国的物质比较起来,则*本当然远不如俄国。但是,*俄战争发生以后,*本人以必死的决心,去力争祖国的光荣,*旅顺的时候,父送其子,妻送其夫,至嘱其不必生还,卒以**的“肉弹”阵,战胜强俄,因一跃而为世界一等强国。如果*本在开战的时候,自馁于物质的不如人,因而屈辱求和,因而愿作城下之盟,因而持不抵抗主义,则*本不特没有**的地位,亦很难于立国。但*本当时持心理战胜的决心,终能一战成功,其间当非悻致。 *本战胜俄国,称世界**强国,并极力整顿海陆*,到了**,已达到帝国主义的**,而且一切世界上*新式的战争利器,在*本帝国主义都应有尽有了。现在,*本帝国主义如果实施战争,应该实力*强,而无坚不摧了。然而,旧岁上海战事发生,*本帝国主义将近代的新式利器,如坦克车、飞机、重*等悉数应用。其作战兵力亦在十二万人以上,十九路*及第五*额虽五师,实数不及四万,而且器械窳劣,设备简陋,给养困难。鏖战一月有余,终使强*屡战屡北。及*近暴*侵热,陆空并进,气焰之盈,尽可以惊走不抵抗的东北*队,但碰到宋哲元部“大刀之神”,利器便失其作用,倭奴均束手*刑,整万的死尸,继续不断地载回国去。这又是什么道理呢?这就是暴*虽占些物质的优胜,但十九路*及宋哲元部的心理的优胜,可以抵抗暴*而有余。 暴*的物质设备,虽比较*俄战争时,有长足的进步,但心理的优点,则**消失了。*本帝国主义自*俄战争以来,二十余年,却以强取豪夺,占着优胜地位,而且资本主义的经济组织,有长足的进展,在这两重的关系底下,一方面使*本帝国主义失去战斗的素养和准备,增加了营利致富的享乐心理和行为,他方面从资本主义经济的机构底下,对于统治阶级压迫剥削的意识*见明了,而且生活的争斗消磨了国民的民族的观念,同时**的思想又像洪水一般,在失业与痛苦的人群中爆发出来。换句话说,就是*本帝国主义在物质上虽*见完备,而在心理上则缺点*见滋生,这种现象,就是*本帝国主义崩溃的现象,是我们所应急切注意的。 我们已明白了*本帝国主义的心理的弱点,则我们要和*本帝国主义作战,应该如何培植我们的所长,去*击敌人的弱点呢?十九路*以孤*抵抗*本帝国主义,虽*着*本帝国主义的物质的压迫,尚能支持至一月有余,其支撑点亦就在此!宋哲元部以大刀寒敌胆,使敌势不得逞,亦全在乎此! 现在,我们所可恃与强敌周旋的,只有心理的优越,我们只有努力培植这种心理的优越,使全国抗*的意志化为一德一心,才可以取得胜利,才可以争回**民族的光荣。 ——载1933年上海《持志》创刊号,署名:达。 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 开辟*莱 ?**《小品文研究》; 技艺精湛 ?锤炼散文精品; 怒目金刚 ?时代正义斗士; 勇于开拓 ?语文教改先驱; 哲人云亡?勋业长存天地 本时期(中国现代小品文的昌盛时期,主要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抗战前的时期)的重要成果便是多部系统的小品文理论专著的诞生,并带有“***”的特征。其中*先出现的、*有代表性的著作是李素伯1932年1月在上海出版的《小品文研究》(新中国书局)。它**次较为全面、系统、深入地论述了“五四”以来小品文创作和研究的特点和成绩,并为此后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李宁:《中国现代小品文概观》 李素伯的《小品文研究》,是中国现代文学**关于小品文研究的**本专著。它既是对“五四”以来小品文创作和研究的一个全面总结,又为此后的发展开拓了道路,其重要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可以这样说,李素伯的《小品文研究》是我国小品文研究的开辟*莱之作,其筚路蓝缕之功,泽及后世,这是南通现代作家兼学者李素伯对现代文学作出的突出奉献。 ——陈辽:《开启南通现代文艺殿堂之门——读〈濠南集——南通现代文坛漫笔〉》 20世纪30年代逐渐形成了以言志说散文批评、社会学散文批评和文本说散文批评为标志的三足鼎立的批评格局。言志说散文批评以周作人、林语堂为领衔人。社会学散文批评以鲁迅为领衔人。文本说散文批评以朱自清、李素伯为领衔人。 ——尹颉:《20世纪中国散文批评概观》 历史似乎把李素伯这位散文批评家遗忘了。他的生命很短暂,仅仅生活了三十个春秋。他没有妻室儿女,身后萧条。但他留下了散文批评专著《小品文研究》,给散文理论研究宝库增添了宝贵财富。我们只要站在散文批评的银河中前后扫描一下,就会发现,李素伯在这银河中是一颗耀眼的星星,因为他是这样重要,在二十世纪散文批评中,他是真正系统地自觉地研究散文的少数几个人中的一个。 ——范培松:《中国散文批评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