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害人家属

加害人家属
作者: 铃木伸元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1.90
折扣购买: 加害人家属
ISBN: 9787521736946

作者简介

1996年自东京大学教养学系毕业,同年进入NHK电视台任职,历任新闻节目导播,负责《NHK特辑》《今日焦点》等节目。曾两度荣获表彰优秀节目的银河赏奖励赏。著有《沸腾都市》(合著)《新闻消失大国:美国》。 台湾辅仁大学日文系学士,东京学艺大学国文系硕士。喜欢阅读、旅行与陶瓷器。 联络方式:reikan0412@hotmail.com

内容简介

【警方来电】 这是一个随处可见的平凡家庭。 太太浅野洋子(化名)已年过35 岁,和比自己小的丈夫、小学低年级的儿子住在一起。她在出租车行负责庶务工作,丈夫则在公公经营的小工厂做事。丈夫个性温和,几乎不曾 大呼小叫。儿子雄太(化名)很喜欢足球,每逢周末便到当 地的少年足球队踢球。由于夫妻俩都在工作,小孩平常放学 了就会去学校的托管班。 洋子虽然整日忙于工作与家庭,但对于生活并未感到特别不满,过着平凡充实的每一天。 然而, 这样平凡幸福的日子, 却在某一天突然毫无预兆地分崩离析。 那是 2006 年 2 月某个冬日的傍晚,天气十分寒冷。 当洋子正在准备晚餐时, 家里的电话突然响起来。她接起电话,对方自称是警察,说要找她的先生。她望向丈夫, 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丈夫也一脸惊讶地接过了电话。 他很快就挂断了电话,留下一句“警察好像想问我一些 事情,我去去就回”便出门了。洋子这时候还没想到丈夫是杀人凶手。夜里回家后,丈夫只说了句:“没事,没问题。”他平常就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因此洋子并未特别在意。 然而审讯并不是一次就结束了, 第二天、第三天丈夫又去了警察局。 洋子开始担心,丈夫却还是回应“没事”,不愿多说。 到了第三天, 洋子越来越不安, 于是趁着丈夫不在家的时候找出了前些天的报纸,仔细翻阅。她认为丈夫可能卷入了当地某起尚未抓到嫌犯的案件中。 其中一则短短的报道吸引了她的目光— 邻镇发生了命案,警方尚未找到嫌疑人,目前正在调查。 当天夜里,面对来接丈夫的警察,洋子直接开口问道: “你们是为了这起案件而调查我先生吗?” 警察面无表情,仿佛拒人于千里之外:“太太,不好意思,案情尚未厘清,我们无法透露细节。”但洋子的直觉告诉她,丈夫就是因此而受到调查的。 【出乎意料的自白】 从这时开始,洋子就忍不住一天到晚地思考丈夫与案件的关系。 丈夫一定是因为邻镇的命案而接受调查的,但是被害人与他不该有什么交集,更何况她绝不相信丈夫会杀人。虽然很想找人商量,不过丈夫目前只是配合警方调查,称不上嫌犯,洋子觉得还不用为此寻求协助。 有一天,洋子试着询问审讯完回家的丈夫:“是因为那起案件吗?”丈夫老实承认了,同时告诉她:“命案与我无关,你用不着担心。”洋子虽然很想相信丈夫,却发现自己无法完 全信任对方。 就连在车行上班时,她的脑袋里都充斥着那起命案。 由于无法将此事从脑中清除,她又读了一次那篇报道。 这一次,她注意到报道中提到了警方推测的犯案时间, 于是试着回想当时丈夫在做什么。 当她回想起来时, 吓得倒抽了一口冷气, 因为当天明明是不必工作的周末,丈夫却出门了。 报纸上推测的受害人死亡时间是星期天傍晚。那一天中午,丈夫说要去送货给附近的客户。虽然他有时的确会在周末送货,那天却是直到晚上才回到家。她还记得自己当时很纳闷:明明客户就在附近,怎么这么晚才回家? 或许丈夫就是这起凶杀案的凶手…… 她吓得全身颤抖。警方的调查仍在继续。随着审讯的时间越来越久, 洋子 心中的疑惑也越来越强烈。凶手果然就是丈夫吗?或许他正在努力自证清白, 所以审讯时间才会拉得这么长,但就算如此…… 自愿配合的审讯已经进行了10 天,洋子也不安到了极点。这一天,正当她在公司处理庶务时,接到了警方的电话:“不好意思打扰您工作,您先生有话要跟您说,我们现在出发前 往贵公司附近,可以麻烦您出来一趟吗?” 洋子搞不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但可以感觉到原本的僵局出现了变化。 会合的地点是离公司有一段距离的小巷子,警方开着一辆普通的汽车前来。洋子一坐进后座就看到丈夫低着头,直到警方催促才开口。 “对不起…… 其实,人是我杀的。” 那一刻, 洋子几乎听到了自己血液倒流的声音, 整个人头晕目眩,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丈夫说完“对不起,我真的很对不起你”后,又低头陷入了沉默。 【丈夫遭到逮捕】 丈夫坦承犯案的那天, 洋子依照警方的指示回家, 结果一整晚都没能合眼。 他说的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之后的日子该怎么办? 儿子会不会受到影响?种种烦恼在心头打转,她却不知道该和谁商量。 第二天早上, 独生子雄太注意到父亲并未回家, 便开口询问洋子。 她随口撒谎道:“爸爸工作有点忙,要出差一阵子,暂时不能回家了。”之后就跟平常一样送儿子去上学。 洋子试着思考今后该怎么办, 却怎么也想不到办法, 只好照常上班。 下午,警察再次打电话给她:“两三个小时之后就会对您的先生发出拘捕令,也会发布新闻稿。” 丈夫说的果然是实话。警察继续说下去,口气平淡:“就事件的特性来说,媒体应该会大幅报道,到时你家附近可能会充斥着媒体记者,所以请尽早带孩子离开,要是把他卷进来就太可怜了。” 洋子挂断电话后急忙从车行早退,在开车回家的路上打电话给高中好友 A,简单说明情况,希望暂时把雄太托付给对方照顾。 洋子的父母在她小时候离婚, 之后相继过世, 因此她能够依靠的就只有好友 A 了。 去学校托管班接雄太时,雄太还因为母亲提早来接自己而流露出天真的喜悦。 等他一坐上车,洋子便告诉他:“妈妈的工作也变忙了,所以你暂时要去 A 阿姨家住一阵子。等我工作告一段落,马上就去接你。”可能是因为母亲不由分说的强硬态度,雄太虽 然露出不敢相信的表情,却仍然默默点头答应。 一回到家, 洋子就赶紧把几天的换洗衣物塞进包里, 又驱车离家。 她首先开往隔壁市的好友 A 家,刚下班的 A 已经在家里等她了。 洋子告诉 A:“我丈夫好像闹出了什么事,详情我还不清楚,不过希望你能暂时让雄太避避风头。”A 表示尽可以把一切都交给她。听到洋子说“外子的事明天好像会上报,我知道详情后,再好好跟你说”,A 也并未追问任何细节。 ◆ “养不教,父之过”还是“罪不及妻儿”?我们该如何对待罪犯的家人? ◆ 基于NHK《加害人家属的自白》,一个个普通人的遭遇带来看待犯罪案件的新视角 ◆ 关注人:看到个体的故事,看到具体的人的遭遇。 思考事件:具体的事件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远离煽动:辨别引发对立、助长歧视、煽动情绪的人和言论 ◆ 两度日本银河赏奖励赏 获得者 《NHK特辑》《今日焦点》负责人 铃木伸元 纪实力作 【东野圭吾的畅销小说《信》以一位杀人犯的弟弟为主角,描写了他因兄长犯下盗窃杀人的罪行而陷入的困境。他因为哥哥的罪行而不得不辞去工作,被迫与女友分手,遭到社会孤立,好不容易找到一份新工作,又受到歧视与冷漠对待。发生在加害人家属身上的悲剧,追根究底,源自加害人犯下的罪行。加害人没想过自己的行为会把家人卷进来,害家人受苦。如果加害人能事先想到这一点,或许就不会一时冲动而犯罪了。我希望这个视角能为社会带来些许帮助,因而写下了这本书。——铃木伸元】 ◆ 延伸阅读 “春潮纪实系列”:《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如果一年后,我不在这世上》